
三、本书的基本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核心技术买不来,等不来,只有自己干出来。中央企业要专注实业、做强主业、创新创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地位,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培育一批引领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使我国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
2006年,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世界一流企业“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形成了13项对标共性要素,这是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的行动指南。13项要素包括: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内部改革适应国际竞争要求、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集中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拥有较强风险管控能力,管理信息化处于较高水平,重视领导力建设、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具有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较强的社会责任。
继党的十九大对我国企业不断增强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后,2018年4月21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经济参考报社共同主办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其主题为“新时代·新举措·新作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日众多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在现场分享观点,碰撞思想。2018年6月,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了多个专题调研,分别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三场座谈会。会议要求,要把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目标,坚持面上引导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对标引导、撬动助推作用。2018年9月,一年一度的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大会的主题是“践行高质量发展,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与会人士提出中央企业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做到“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三个领军”是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成为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三个领先”是指效率领先、效益领先、品质领先。“三个典范”是指要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
2019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了10家中央企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将在未来3年左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铺开多领域综合性改革举措,重点探索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企业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中国中车和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此次选定的第一批10家示范企业涵盖了航空、能源、投资建设等领域的多类型企业,将有效促进未来在更广范围内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6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的《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2年,国有重点企业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企业总体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部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2021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通知明确提出,按照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总体安排,自2021年至2022年底,按照选育结合、适时评估、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分层分类总结提炼管理提升成功经验,创建管理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8月公布了管理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以下简称“三个标杆”)名单,“三个标杆”包含200家标杆企业、100个标杆项目和10个标杆模式。其中,中央企业143家标杆企业、81个标杆项目和9个标杆模式,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中57家标杆企业、19个标杆项目和1个标杆模式。
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内涵和核心特征为我们选择理想的分析样本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华为、海尔、中国电科、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等一批后发企业克服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劣势,凭借持续的创新逐步提升了自身生态位。因此,依据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核心特征,本书最后选择西门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等9家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和8家最有希望成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中国创新领军企业,共17家企业作为分析的对象,如表1-1所示。
表1-1 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分析样本

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我们遴选出的17家企业主要参考了技术创新能力强、行业地位显著、经营业绩卓越等核心指标,当把它们按照成立时间纵向地排列起来时,会发现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成长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烙印,如成长于19世纪电气化时代的西门子、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以下简称3M公司)、医药、能源、电力等行业所需的电力设备、电器设备以及工业材料是它们的优势产品;20世纪30~40年代正是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以下简称IBM)、三星集团(以下简称三星)借机成长为计算机世界的引领者,也包括后来的苹果公司;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依托计算机的专业化功能成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新的诞生地,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专注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软件的微软;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催生了以信息、数据能力为核心能力的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搜索巨头谷歌、“万物商店”亚马逊公司(以下简称亚马逊)很好地揭示了这个时代正在变化的一切,一边是人们借助强大的数字搜索工具认知世界,尽管也许会让我们的学习和阅读变得“支离破碎”,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工具大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认知空间,“天下事无所不知”由此开启;另一边是使用信息化的工具解决衣食住行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亚马逊则是“万物商店”的开创者。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范式,信息技术似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在其日趋成熟的过程中,人们正在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行业,特斯拉用IT理念来造汽车就是例证,颠覆性创新正在模糊行业边界,也在重塑社会生产力。这9家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清晰地呈现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计算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或者说,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必须是“时代的企业”。
对于中国的8家创新领军型企业,同样如此。中国中车的历史底蕴和工业基础最为深厚,最早可追溯到1881年;国家电网、中国电科是发展壮大起来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举国体制、资源统一配置是这类企业的显著特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直接激发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有或集体经济转制的热情,也激发了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涌现出了美的、海尔、华为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同样抓住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机遇,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很好地利用了这种机遇,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变革,大力实施产品和管理的数字化变革,创新能力和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从上不难看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了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成长的逻辑,这也恰恰形成了本书的叙事逻辑。通过对17家企业独特的创新优势、创新经验和创新做法的阐述,深刻揭示支撑案例企业成长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机制,进而再次回到案例企业所在情境,包括但不限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技术和知识、产业链的生态特征、国际化程度等,总结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共性规律。
世界一流企业分布在不同的产业特征和技术产品情境中,通过跨案例比较分析17家世界一流企业共同的成长规律是艰难的,但意义重大,不仅从路径、机制上丰富了关于世界级企业的理论体系,也从实践上回应了中国企业后发超越追赶(beyond catching-up)过程中的实践关切。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成长规律如图1-1所示,从创新战略、研发组织、研发投入、创新管理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文化和数字化创新等8个要素方面刻画了具体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8条规律构成了成长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基本面,而不是全部,因为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必须是“时代的企业”。

图1-1 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成长规律
[1]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5/28/content_ 5294322.htm。
[2]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xinwen/2021-05/28/content_5613746.htm。
[3] 陈劲、谢靓红:《原始性创新研究综述》,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23~26。
[4] 《“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公布 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任重道远》,载《人民日报》,2018年9月。
[5] 张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33~40。
[6] 刘吉:《论创新型企业》,载《中国软科学》,2007(02):4~7。
[7] 郑刚:《全面协同创新:迈向创新型企业之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