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企业利益与其他社会主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及社会对企业期望的不断提升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三大矛盾使得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问题更为突出[1]。企业要想获得竞争力和持续成长,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管理运作能力的提升,还必须密切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使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发展相联系。在此背景下,积极承担CSR已成为企业难以推卸的责任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在认识和履行CSR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认为履行CSR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因而总是被动地履行CSR;把履行CSR等同于做慈善;未将CSR履行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等等。此种认识上和行动中的问题使得企业在存续的过程中遭遇各种难题,也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为破解此种难题,企业家们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在众多的尝试中,将CSR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战略性地选择和实施CSR的方式受到企业家的青睐,也获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界的高度认同[2],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企业战略、构建合理的社会责任体系和持续进行环境投资等方式战略性地履行CSR,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了优异的业绩,“经历百年却依然长青”[3]。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更多的中国企业将以战略的方式履行CSR,在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卓越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1.1.2 理论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众多学者就CSR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展开了持久和深入的实证研究,并在此方面取得优秀的成果。但是,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两者间的关系尚无法确定[4]。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CSR的理论研究者。
当前CSR思潮已席卷全球,众多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对此做出自己的回应。在此压力下,企业家在公开场合做出履行CSR的承诺,并以不同的方式承担着CSR。然而,私下里大部分企业家并不真正相信CSR行为一定能使企业获利,也不清楚如何履行CSR才能使企业获利[5]。这种疑虑使得CSR难以在实践中生根发芽,阻碍了CSR理论的发展。
为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和回应实践的需求,学者们尝试采用新视角,从战略角度研究CSR,发展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SCSR)的概念,“研究如何战略性地选择和实施CSR行为以提升企业绩效”[6][7]。
综上所述,研究SCSR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因此,本书围绕这个研究主题展开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探明SCSR影响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
[1]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绩效关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
[2] 战略管理理论界围绕此方式,形成一个新的研究主题(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
[3] 杨希娟,成瑾.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以中华老字号企业为例[J].工业经济论坛,2015,2(1):87-98.
[4] 杨希娟,成瑾.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以中华老字号企业为例[J].工业经济论坛,2015,2(1):87-98.
[5] 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及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1-115.
[6] Husted B W,Allen D A.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 creation among large firms:lessons from the Spanish experience[J].Long-Range Planning,2007(40):594-610.
[7] Burke L,Logsdon J M.Ho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ays off[J].Long-Range Planning,1996,29(4):49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