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之初”的性本观
一、性本观的人性遵循
在讨论伦理道德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本性指的是人类的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和理性,包括心理的天性和生理的天性。狭义上的人性是指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先天的心理属性,广义上的人性包括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生理属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人之初”的提法,这里性本观指的是人先天而来的心理天性。《中庸》中就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说法,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来源于天命,天命难违,是天赋予人的本性。我们知道,人和地球上一切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运动、变化及进化的产物,所以从根本上来讲,都应该符合大自然的自然法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顺应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早在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查理·罗伯特·达尔文为了更多地了解世界,曾经乘坐英国“贝格尔号”军舰做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航行。在航行中他收集了各种动植物和有关地质结构的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最终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在这本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学说,并论证了地球上一切生命和物种的生命形态及其性能其实都是因环境变化而不停进化的结果。各种生命体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为适应环境而被迫进行着生存努力,不断地进行着生命的进化,即所谓的“适者生存”。一部物种的进化史,实际上也是各物种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界中求生的历史。可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证明了是自然法则在主宰着天命。人类的天命同样是大自然运动变化的产物,也必然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去适应自然界的各种演变。恩格斯曾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界的三大发现之一。时至今日,科学界各学科的研究一再证明不仅是地表生命的进化,就连生命的起源也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由于地表特有的自然条件,随着物质的不断运动,在经历几十亿年后最终演化出了具有生命特征的物质。
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曾经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年既无科学理论又无科学发现的物证,老子天才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因果关系。老子还提出了天地之始的自然“道”的形态:“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人类探索和科学论证,直到今天人们才形成了宇宙大爆炸的推论,认为宇宙万物很可能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宇宙里的所有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在一个体积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瞬间爆炸后,温度下降,物质随即产生并不断膨胀,形成了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确是万物混成、先宇宙而生,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发生爆炸就说明其之前是处在运动变化的,因为爆炸就是运动变化的结果,所谓“周行而不殆”;而奇点之外毫无物质的广大的宇宙空间必定是无声且极冷的,所谓“寂兮廖兮”;奇点运行所遵循或创造出的自然法则就是天道,由天道而产生万物,所谓“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天道不变,所谓“独立而不改”。当年老子即有如此的认知及描述,这是何等的伟大。
所以人性本身就是自然法则产生的一个结果,肯定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原理。如果不按照这个做,就是我们说的逆天而为,那人类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同样,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也要符合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人性又包含着人的感性和理性两个部分,理性是智慧部分,其顺应自然规律是好理解的。至于感性部分,《中庸》中就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说,其中所说“天下之大之达道也”,指的是自然平衡的原生态和依照天道而为。所以,人的感性也同样是顺天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