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结论
U模型被学者们从政策、行业等角度提出质疑,创始人也常引入新变量修改模型。理论研究缺陷在于缺乏对整体理论框架的审视,与其理论渊源发展不同步,导致企业家因素被遗忘、新古典经济学的介入、研究区域和产业类型有限、研究方法名动实静等问题。理论创始人在近期的研究中已向模型的渊源理论进行有限回归,这是其试图将U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折衷范式进行整合遇阻的结果,故不能说他们实现了模型与其理论渊源的贯通和同步演进。研究中的变量添加式修改和工具性回归应归功于理论渊源的本源性引力。由图1-4可以看出,U模型理论渊源的原生缺陷造成了模型演进的阻碍:一是演化经济学不成熟,概念尚未被广泛接受,兴趣点存在分裂,演化的具体特点未决,缺乏明确论述与研究范式,使作为基层工具的U模型缺乏清晰的顶层理论指导。二是企业理论中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导致U模型没有广域适应性;动态能力定义存在争议,使得U模型利用中层企业理论的前沿理论成果时存在本源瑕疵;研究方法不统一,大量研究仍是均衡的。综上所述,U模型是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模型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工具。由于高层理论有原生性缺陷,基础工具的演进间或游离于高层理论内核的指引,同时又受到其渊源理论的本源性吸引而间或回归。因此,U模型不能承载它作为基础理论工具所不应涉及的理论使命。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乌普萨拉模型三层理论体系作为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仍处于前范式阶段,理论整合发展与内核本源回归是不可忽视的理论大背景。

图1-4 乌普萨拉理论体系范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