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交朋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朋友,是困难时心甘情愿帮助你的人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公孙无知接连被杀,齐国内乱,一时无主。

公子纠正打算快马加鞭赶回齐国,却听说自己的弟弟公子小白已经先行一步。眼看就要与王位失之交臂,公子纠急得团团转。这时有人站出来,主动要求去拦阻公子小白……

那日,30乘兵车浩浩荡荡行进在从齐国通往莒国的路上。日头高照,尘土纷扬,领头这人稳稳站在最前面的兵车左侧,一手持弓,一手握箭,神情肃穆,目眺远方。就在他们经过即墨30里时,公子小白的人马恰好从莒国方向迎面而来。领头这人迅速排兵布阵,率人隐蔽在一旁。待公子小白走近,他举起弓箭瞄准公子小白腰腹,果断放出一箭。

只见公子小白应声倒地,抽搐了几下后不再动弹,嘴角溢出鲜血,仿佛死去一般。这人自以为大功告成,随即带领手下回去交差。

可是等他走远,公子小白又从地上爬起。他擦干自己咬破舌头流出的血,又摸了摸被箭射中的衣带钩:“啧,幸好我有演死人的天赋。”

跟在公子小白身边的鲍叔牙长吁一口气:“我兄弟也太猛了。”他看着来人离去的方向,心里不禁替对方捏了把汗。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快点儿把公子小白送回齐国。这么想着,鲍叔牙赶紧拉公子小白坐上马车,加速往齐国的方向赶去。当时公子小白还不知道,今天这个差点儿要了他命的人,将在不久之后成为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得力助手。

这人正是鲍叔牙的好朋友、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

管仲才能出众、抱负远大,但无奈家里太穷,温饱都成问题,还拿什么支撑自己的理想呢?为了谋生,管仲跑遍东南西北,只要不犯法,什么工作都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好兄弟鲍叔牙。

鲍叔牙对管仲简直比亲兄弟还要亲,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了管仲描述鲍叔牙对自己的好: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因为穷,投的钱比鲍叔牙少,但拿的分红却比鲍叔牙多,而鲍叔牙对此并没有意见。)

这时,有人出来闲话了:“老鲍,你这兄弟不够仁义呀,本来就吃你的穿你的,现在还光明正大占你便宜。要我说,贪财的人不可深交。”

鲍叔牙翻了个白眼儿:“你懂什么?我兄弟家境不好,多分他点儿钱我乐意!”

两人还有两个故事: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管仲曾三次当官,次次都以被辞退告终,大家都怀疑他的能力,但鲍叔牙依旧相信自己的好友:“我们管仲的优秀,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怕是欣赏不来。”他坚信,只要给管仲一个合适的机会,他这好兄弟一定能飞黄腾达。)

另一个就是: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曾豪情万丈地冲上战场,但三次上战场,三次都临阵脱逃。别人笑话管仲当逃兵,鲍叔牙继续力挺好友:“你们的眼睛都长头顶了吗?没看见管仲家里还有老娘要养吗?他要是战死沙场,谁来代替他尽孝啊?”)

试想,一般人如果面对一个占自己便宜、事业上屡战屡败、打个架就懦弱逃跑的朋友,还爱得起来吗?估计得嫌弃得翻白眼儿了。可鲍叔牙就是这么爱管仲,不仅爱他,包容他,还能慧眼识才,看到管仲这块平凡“石头”里藏着闪闪发光的金子。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齐襄公上位后荒淫无道,人人自危。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跟着自己的主公——齐家二公子纠和齐家三公子小白,跑到鲁国和莒国避难。

几年后齐国再度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接到消息,都想抢先回齐国继承王位,这才有了开篇讲到的管仲带人伏击公子小白的故事。结果,公子小白诈死,先回到齐国登上王位,成了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上位后,鲍叔牙一直担心逃亡鲁国的管仲。这天,齐桓公早早命人把鲍叔牙请到自己面前:“鲍老师,你有没有兴趣当齐国的相国呀?”

鲍叔牙一听,首先想到的却是管仲,他认为只有管仲可以胜任相国这个职位。他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开口道:“这事我干不了,不过我可以给你推荐个人。”

“谁?”

“管仲。”

齐桓公一听,脾气上来了:“他?冲我射箭的一介莽夫,我没杀他就不错了,还请过来给我当相国。我怕是疯了吧!”

“话可不能这么讲……”鲍叔牙耐心地说服齐桓公,一一列举管仲的才能,“臣之所不若夷吾(1)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眼见齐桓公被自己说动了,鲍叔牙连忙补充道:“管仲当初射你一箭,是因为他忠于自己的主子。你把他要过来,善待他,那他之后不就忠于你了吗?”

听鲍叔牙这样讲,齐桓公也放下了心里的芥蒂。他仔细想想,管仲的才能和人品他也是认可的,所以就让鲍叔牙想办法,让鲁国把管仲给送了回来。

按鲍叔牙的要求,齐桓公隆重迎接管仲。他为管仲斋戒三日,还尊称管仲为仲父,管仲和鲍叔牙就此成为齐桓公的左膀右臂。他们一同协作,对内大力发展经济,让百姓的生活富起来;对外尊周天子为上,以德行服天下诸侯国。

这一段,在《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是这么说的:“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公子纠失败了,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牙还是不嫌弃我。只有他了解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他内心万分感动于好友坚定不移地力挺自己,最后忍不住呼喊一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音难觅,也许连父母都未必能彻底了解我们,那么能真正相知相惜,经历风霜,始终不离不弃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

管仲有非凡的才能,但他更感谢鲍叔牙的知遇之恩。历史上对鲍叔牙的评价是:识才荐贤不妒,谦和爱国忠君。拥有这样的好兄弟,管仲何其有幸。因此,“管鲍之交”后来也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之间长久深厚、彼此信任的友情。

人物名片

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

管仲是华夏名相,通过发展经济等措施,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有段文字这么描述管仲: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管仲相齐时政令简洁易行,顺应百姓的需求来发展经济,使得齐国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

鲍叔牙

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甘当配角的一生:早年间辅佐公子小白逃亡莒国,后来又及时护送公子小白回到齐国继承王位。晚年,在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坚持要让鲍叔牙称相,鲍叔牙提了一个要求,那便是要免去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谗臣的职务。齐桓公照做了,但没过多久,他就因为想念这三人又把他们召了回来。鲍叔牙因此郁结在心,最后抑郁而终。

文学拓展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管鲍”二字早已成了高尚友谊的代名词,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赞颂过这份友谊,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孔子、李白、杜甫等大家。这里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引用“管鲍之交”这一典故的代表诗作吧。

贫交行

唐·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其中第一句“翻手作云覆手雨”,就是指一些所谓“朋友”像云雨一样,一会儿趋合,一会儿离散,变化多端。这种酒肉朋友是多么不值得一顾。而从题目我们便不难推测出,此诗是杜甫对“贫交”即“交朋友不在乎对方经济条件如何”这一交友美德的赞美。

赠任华

唐·高适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

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这首诗是高适赠送给友人任华的。诗中提到黄金虽然贵重,但总有用完的时候,可一旦交到知心的朋友,那是永远可以相伴相行下去的。诗中对“贫交”的推崇,对“管鲍之交”的赞美,与杜甫在《贫交行》中所表达的观点不谋而合。管、鲍二人的交友之道对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知识拓展

春秋五霸

“春秋”一般指的是东周前半期,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而齐桓公就是春秋五霸之首。这里的“霸”可不是恶霸的意思,而是取了“伯”的谐音,意思是诸侯之长。所以“春秋五霸”的含义便是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五位诸侯之长,也就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大的五位诸侯。

公子

看到文中的“公子纠”“公子小白”,你会不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翩翩公子?其实在先秦时期,“公子”有着特殊的含义。

以齐僖公为例,他是一国之君主,被尊称为“公”,那么他的儿子就理所当然地被称为“公子”。齐僖公的二儿子名叫纠,所以就被称为公子纠;小儿子名叫小白,便被称为公子小白。同理,你能猜到先秦时期的“公孙”是什么意思吗?

战国四公子

在先秦时期的众多公子中,有四位公子鼎鼎大名,那就是“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这四个人之所以能名留青史,统一的一点就是他们都礼贤下士,富有谋略,很有威望。而且他们各自也有出名的故事,给中国文化贡献了诸多典故或成语,比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孟尝君养“鸡鸣狗盗”之人为门客,又如平原君门客毛遂自我推荐与主公出使楚国的“毛遂自荐”等。

秦·阳陵虎符

前文提到的窃符救赵中的“符”即是“虎符”,是古代一种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兵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顾名思义是一只老虎的外形,分为两半,刻有铭文。其中一半由朝廷保管,另一半发给领兵将领。只有两半虎符经核对相合时,才能用它来调兵。


(1)夷吾:是管仲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