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交朋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春秋战国

知人善察谏好友,古稀功成利千秋

朋友不但要在顺境中共享快乐,更要在逆境中相互扶持

春秋,宋国。

街市繁华,人来人往。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正端坐在大街上,身前摆着一个碗当众乞讨。年轻人用布条支起一个木架,上面写着:“各位好心人,本人穷游到此,身无分文,请求大家赞助一点儿路费,他日功成名就,必定加倍奉还。”路过的宋人认定此人是个骗子,纷纷嗤之以鼻。

正当年轻人饿得四肢无力、眼神迷离之时,一枚布币落在了破碗里。年轻人喜出望外,抬头望向这位好心人,四目相对,竟一见如故。好心人见这个年轻人相貌不凡,就与他谈起一些时事,年轻人对答如流,说得头头是道。好心人想,像这样有才能的人不应该穷困潦倒哇!他索性邀请年轻人去他家中小住,这一住便长达数年之久。

这二人中,街边乞讨的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五羖(gǔ)大夫百里奚,另一位则是他的好朋友蹇叔。

百里奚出生于贫弱的虞国,为了寻找活路,他出国游历,周转于各个国家之间,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工作没找到,积蓄却先花光了。在蹇叔家借住的这段日子里,他无心看风景,忙着准备简历到处找机会。可惜靠谱的工作没几个,掉脑袋的陷阱却是一大堆。好在蹇叔这人特别聪明,犀利的眼神总能一下子戳穿骗局。

齐国的公孙无知杀掉齐襄公当了王,正在招兵买马。百里奚听说后就想去试试,蹇叔便劝他:“公孙无知这人不厚道,王位坐不长久,你还是别去了。”

百里奚听了蹇叔的话,断了去齐国的念头。没多久,蹇叔的“乌鸦嘴”灵验了:公孙无知不仅失去了王位,还丢了性命。

蹇叔替百里奚筛选掉许多不靠谱的工作,这让百里奚既感激又苦恼。他望月惆怅:“总不可能因为怕被骗,就一辈子住在你这里吧?”于是,有一次听说周釐(xī)王的弟弟王子颓喜欢斗牛,百里奚为了拍王子颓的马屁,就瞒着蹇叔悄悄跑去替对方养牛。很快,他获得了王子颓的信任,得到被重用的机会。

蹇叔知道此事,跋山涉水找到百里奚,苦口婆心地说:“王子颓这个人一看就靠不住,你可不能替他工作。”百里奚经不住蹇叔的劝,只好辞了放牛的工作乖乖跟蹇叔回家。不久以后,蹇叔的“乌鸦嘴”再次灵验:王子颓带人造反失败,下场惨烈。

年岁渐长,仍旧碌碌无为的百里奚想起家中妻儿,备感忧思。蹇叔看出百里奚的心思,陪他回到虞国,利用自己的人脉将他引荐给了虞国国君。百里奚高兴极了,心想:“这可是蹇叔推荐的工作,肯定靠谱。”

但蹇叔见过虞国国君后,又开始劝百里奚:“你们这个国君喜欢贪便宜,跟着他没前途。”百里奚这回没听蹇叔的劝,执意要留下来当官。他想:“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可能再也找不到工作了。”蹇叔明白好朋友的心情,也就没继续劝说下去。他收拾好行李,没有与百里奚告别,默默回了宋国老家。

几年后,虞国国君果然像蹇叔说的那样,因为贪便宜把自己的国家拱手让给了晋国。百里奚这回没躲过劫难,古稀之年沦为了晋国的奴隶。晋献公的女儿出嫁到秦国时,百里奚作为陪嫁奴隶被送去了秦国。

前往秦国的路上,满头白发的百里奚遥望着好友蹇叔所在的方向,长久无言。他后悔没听蹇叔的话,他不甘心以奴隶的身份结束自己的一生,于是做了一个充满勇气的决定:逃跑。

深夜,趁着押送的士兵休息时,百里奚躲开巡逻士兵的监视,悄悄离开大部队,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可老天爷帮了他一把,却没有帮他第二把:百里奚刚跑到楚国边境,就被楚军当成奸细给抓了起来。楚军正准备处死百里奚,百里奚吓得赶紧毛遂自荐:“我养牛是一把好手,让我替你们放牛吧。”于是,百里奚捡回一条命,在楚国当起了放牛人。

秦国很快知道了晋国的陪嫁奴隶被楚国抓住这事。秦穆公本来不把这当一回事,他想:“不就跑了个70岁的奴隶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有个叫公孙支的官员早年听过百里奚的大名,就跟秦穆公说:“百里奚可是个人才,大王若是得到,称雄称霸指日可待。”

秦穆公起先没放在心上,但公孙支接二连三向秦穆公提起这人。终于有一天,秦穆公对百里奚这个“糟老头子”有了兴趣:“我倒要亲自瞧瞧这人有没有你说的那番能耐。”

秦穆公命人花重金从楚国手里把百里奚赎回来,但他的手下提醒他:“给的钱太多,楚国会起疑心,搞不好还会跟着来抢百里奚。”于是,秦穆公找人用五张黑公羊皮成功换回了百里奚,百里奚从此多了个“五羖大夫”的绰号。

百里奚刚到秦国,就得到了秦穆公的礼待。秦穆公不顾众人反对,和身为奴隶的百里奚在屋里彻夜长谈,被百里奚的才华深深吸引,执意要让他当大官,百里奚却果断回绝了秦穆公。秦穆公对百里奚更好奇了,心想这老头儿有个性啊,就问他为什么要拒绝。

百里奚告诉秦穆公:“你说你赏识天下有才的人,我的好朋友蹇叔比我有才,希望你能请他出山。”

秦穆公当时正因为招募不到人才而发愁,听到还有人才没被其他国家抢走,心里乐开了花,对百里奚承诺:“那你和蹇叔都来这里!”

于是百里奚给蹇叔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好朋友,多年没见,我很想念你。秦穆公这人挺靠谱的,你要不要和我做同事呀?”

蹇叔已经隐居多年,若是别人邀请他,蹇叔定会直接拒绝。但邀请他的可是好朋友百里奚,他必须去给好友把把关,看看他的新工作到底怎么样。见到秦穆公之后,蹇叔彻底放下了疑虑,并和百里奚一起留在了秦国。在百里奚和蹇叔共同辅佐下,秦穆公称霸西戎,开启了秦国的崛起之路。

蹇叔和百里奚都是才智过人的有识之士。蹇叔面对衣衫褴褛、落魄不堪的乞丐百里奚,没有因其外表而产生偏见,而是被他过人的才学吸引,不顾身份差异与他成为至交。更可贵的是,他三次在百里奚仕途选择上提出自己客观诚恳的意见,不怕对好友“泼冷水”。而百里奚呢,也没有因为自己获得了施展才干的机会就独断专行,他善于听从朋友的意见,正因如此他才两次躲过灾祸。

真心厚道,发自内心地欣赏对方,并且始终坦诚直言,不怕得罪对方;遇到好的机会不忘彼此成就,即便朋友到了古稀之年,也仍然相信他、支持他。这样的友情值得流传千古,让世人传颂!

人物名片

百里奚

百里奚:虞国人,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百里奚成为秦相以后,忠心地辅佐秦穆公教化秦国百姓,让利于民,为秦国的内政和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人亲和,生活俭朴,对待政务也十分上心,秦国百姓因此非常爱戴他。据说他去世的时候,“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可见他是一位得民心的好官。

百里奚在政治上非常有谋略,他的治国主张也体现出他兼爱、崇尚和平的思想追求。关于这点,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公元前648年前后,晋国正经历着一场灾荒,国君晋惠公思考再三,决定派人到秦国来买粮食。当时,晋国和秦国是邻国且有姻亲关系,但晋惠公曾对秦穆公言而无信,这让秦穆公耿耿于怀。晋国使者到来后,秦穆公便召见一众大臣,询问他们是否要给晋国粮食。一个名为丕豹的人因为与晋国有私仇,一心劝说秦穆公攻打晋国,他说:“晋惠公这个人残忍无道,现在晋国灾荒,这不是天赐良机嘛!咱不如趁此机会讨伐他。”可百里奚却说:“晋惠公固然对不起你,但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呢?”在大臣们的规劝下,秦穆公最终决定给晋国运送粮食。秦国也因此番义举,笼络了晋国百姓的心。

蹇叔

蹇叔:宋国铚(zhì)邑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蹇叔到秦国做官以前,本是一个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隐士。但他绝非平庸之辈,他身上有着胜过一般人的高尚品德与情操。

蹇叔成为秦相后,秦穆公曾向他请教图霸天下的良策。蹇叔回答说:“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足见蹇叔是一个极有智慧的人。

文学拓展

孟子有一篇广为人知的说理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就引用了百里奚被重用的典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篇作品写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之间战争频发,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此大背景下,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存留下去,必定要发愤图强、励精图治,而不能安于一隅。

所以,一开篇作者就引出论据,归纳六个古代先贤的事例来说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个人只有经历过许多的艰苦与磨难,才能塑造出好的品质,最终有所成就和作为。

第二段中,作者从人的发展和国家兴亡两方面进一步论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人要在挫折中成长,国家也要在患难中长进,从而得以存活。

全文简明扼要,脍炙人口,描绘出了人在与困难做斗争中顽强生存并且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图景。

知识拓展

蹇叔哭师

在蹇叔留于后世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的足智多谋和忠诚耿介。公元前628年发生的“蹇叔哭师”一事,就充分体现出了蹇叔的这些特点。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这个故事说的是,公元前628年,秦国安插在郑国的奸细给秦穆公传来消息,建议秦国偷越过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秦穆公兴致勃勃地安排军队,想要跟奸细里应外合。蹇叔反对无效,便在秦军出师之前为全军哀哭。他认定秦国将士会被晋军偷袭,死在崤山。事实上,秦军后来确实如蹇叔所料,在崤山遭晋国军队伏击,三将被俘,士卒无一生还。

箪醪(dān láo)投川

箪醪投川是一个汉语成语,说的是古时候将领爱惜部下,把一樽酒倒入河中与部下同饮,表示自己与他们同甘共苦,以振奋士气。

《酒谱》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率军讨伐晋国。行至河边时他想犒劳士卒们,奈何手上只有一盅酒。这时,蹇叔说:“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秦穆公听了,就把手上的酒倒进河里,全军将士喝了河水都激昂亢奋起来,纷纷醉倒。

实际上,士卒们喝河水并不能尝出酒味,他们“亢奋”是为将领与他们共患难的这种心志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