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的颂歌:世界奇幻小说简史(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一个春天的童话:现代奇幻的萌芽

黑暗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是永恒的……凡是光明照不到的地方,那便是黑暗。而那光明,犹如无尽黑暗之中的矿藏,盘旋在黑暗之中,用那隐秘和伟岸的力量,留下一个又一个清新的喷泉与水井。光明就好比人类,人类则好比风中摇曳的火烛,在夜晚的包围中紧张地前行着。[1]

第一节 从童话中走来

1857年春,英格兰东南小城黑斯廷斯。

一位身材消瘦、满脸络腮胡须的苏格兰男子骑马走在小城的全圣大街上。岛国初春的寒风出了名地冷,令他不由得打起哆嗦来。虽然还不满三十五,正该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但他的身体一直很不好,这才刚回国,便开始怀念在阿尔及尔的假期了。

黑暗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是永恒的……凡是光明照不到的地方,那便是黑暗。而那光明,犹如无尽黑暗之中的矿藏,盘旋在黑暗之中,用那隐秘和伟岸的力量,留下一个又一个清新的喷泉与水井。光明就好比人类,人类则好比风中摇曳的火烛,在夜晚的包围中紧张地前行着。

——哈!好比喻!

男人一边骑行一边构思着自己的作品。迄今为止,他已有两本诗集出版,尽情抒写过浪漫的情怀。不过此刻在他胸中沸腾的,乃是长久酝酿的奇思妙想。他知道,有的故事,不是诗歌和浪漫所能表达。

这里,黑斯廷斯!正是一个带来太多故事的地方——或许也曾是英国史上最重要的地方。八百年前,“征服者”威廉渡海登陆,正是在此与英王哈罗德二世决战,最终诺曼底公爵战胜对手,征服了英格兰,从此改变了岛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

这应该是一块能带来灵感的福地。

男人望着全圣大街上古香古色的建筑,默默地点了点头。介绍他前来此处海滨疗养的朋友大力吹嘘过这条街的历史,然而博学的苏格兰人知道,这些建筑物最多不过屹立了四百年。

他回头朝马车上看去,怀孕的妻子朝他微微一笑。男人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表妹,婚后几乎每年给他添一个孩子,如今他们膝下已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最大的女儿五岁。此时此刻,男人觉得妻子怀中抱着的、他们夫妇唯一的儿子似乎有些过于严肃。马车摇晃,他的目光从孩子身上又扫到妻子隆起的肚皮上,不禁苦笑了一下,他有理由怀疑自己的女人会再生出一个女儿。

经过一夜深沉无梦的睡眠,我焕然一新地在晨间醒来。从窗户望出去,只见太阳高挂,照耀着广阔、起伏的田野,窗边种植的蔬菜欣欣向荣,每样东西都在灿烂的阳光下展示出勃勃生机。露珠闪烁,牛羊闲步吃草,女人们唱着歌儿来回忙碌——可是这不可能、我不可能就这样来到了所谓的仙境。

于是我下楼去,发现这家人已经就座用餐了。一个小女孩跑过来看着我,似乎有话想对我说。我蹲下去,任她环住我的脖子。她凑在我耳边低语道:

“神奇的白夫人整晚都在屋子里忙碌准备呢。”

男人想起了自己失意的青年时代。与长辈的期望相违,他没有喜欢上国教学堂,而偏爱骑马、游泳和做白日梦——当然,他的最爱是读书。长大后,他成为牧师,却又与职业要求宣讲的教义抵触。他宁愿自己开个小教堂……可惜自己这身板……

走过街角,山坡上便是全圣教堂。一位身材肥胖的矮个子正在那里跟人谈话,从衣着来看,应该是旧城的镇长。

“欢迎你,苏格兰人!介绍信我都看过了,我们清楚你的事迹。”看到满脸胡须的骑马男人,镇长并不意外,他脸上挂着男人经常见到的那种权威人士对其评头论足的神情,“本来你可以在我们的教堂里干点事……听说你写了几本诗,还喜欢写点睡前小故事啥的。”

“故事!故事就好比根据枯枝和落叶重建森林。”男人翻身下马,“是的,你可以称它们为睡前童话,但它们同时也是真实的、闪闪发光的,能直达你的灵魂与意识。我希望能用一种丰富有力的语言来再现想象,让想象去感动优秀的文明人,甚至令野蛮部落的孩子产生共鸣。当我读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我就是里面的主人公,他的历史就是我的历史。”

“是,是……”镇长被瘦弱的男人这番野心勃勃的声明给震住了,“我衷心希望本地能成为阁下的创作之地。”

“谢了,阁下,不过我不会久留。我的下一站是伦敦。”

各位读者,或许您也惊叹于这位先生的狂言不羁吧!别看他貌不惊人,真实身份恐怕会吓人一跳——这位,就是我们现代奇幻的祖师爷,乔治·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1824—1905)。他前来海滨小城黑斯廷斯疗养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这段时间却成了他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令他从此踏上成名之路。他在黑斯廷斯居住期间酝酿写成的小说《幻境》,便是历史上第一部公认为写给成人看的现代奇幻著作。

麦克唐纳生于苏格兰,如上文所叙,他年少聪慧、天赋异禀,独立思维能力很强,因而与保守的家庭产生了矛盾。他不满于僵硬的教会式教育,成年后虽当过一段时间的牧师,却又不太安分,专爱宣讲自己改编的教义,终于搞砸了饭碗。在黑斯廷斯休养后,他去了伦敦大学讲学,此一期也成为他的爆发期,居然一连提笔写了三十多部长篇小说,以及数不清的短篇小说、诗歌、论文和布道文,和他妻子的生产能力不相上下(他和妻子总共有十一个孩子),死后被追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童话之王”。

因为牧师的背景,麦克唐纳的写作风格总体来讲充斥了许多宗教隐喻乃至训诫,文字相对沉闷,用词按今天的眼光来看已颇为“陈旧”,但他确实营造出了一个个纯粹的幻想空间,深深影响了同时代和以后的作家。《幻境》作为他的出道作,全名是《幻境:男人和女人的虚幻罗曼故事》,讲述年轻人安诺德来到梦幻世界,在这里追寻他幻想的女性,最终放弃了幻想,回到现实之中。这部小说的奇异之处在于其作为麦克唐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竟是麦克唐纳的所有作品里最不像童话、语言最严肃的,因而格外引人注目。今人追溯既往,便把此书当成现代奇幻的里程碑。

在麦克唐纳的主要作品中,如今被归为奇幻小说的除了《幻境》之外,还包括长篇《北风的背后》(1871)、《公主和妖魔》(1872)、《利利丝》(1895),中篇《轻轻公主》《金钥匙》等等。《北风的背后》讲述了伦敦城内一个穷困潦倒但心地善良的马夫之子去“北风后面的国度”游历的故事,《公主和妖魔》是公主和小矿工在妖魔王国的曲折冒险。与之相对,《利利丝》作为作者晚年的作品,气氛较为凝重,可视为对《幻境》主题的深入探讨,一前一后乃是麦克唐纳两部较为严肃的作品。

在大英帝国,比麦克唐纳稍晚一些出现的有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此人声名更盛,素有“帝国诗人”之称,更于1907年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人。他死后得到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公墓的崇高待遇。吉卜林常年在印度生活——他本出生在印度——对热带雨林,尤其对雨林中生活的各种奇特动物怀有浓厚兴趣,这给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他就此写下诸多动物故事集,包括两本脍炙人口的《丛林之书》,以及一系列鬼怪故事和恐怖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印度的雨林风光,也有白令海的浪涛,既描写了半年不见太阳的北极圈,也描写了喜马拉雅山顶的圣地。总之,吉卜林的作品很好地展示了自然风貌和动物习性,进而烘托人物的冒险。

与麦克唐纳相似,吉卜林也被认为是现代奇幻的先驱之一,他那些拟人化小说体现了不同于寻常童话、更灵活有时也更具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20世纪末开始出版的“奇幻大师杰作丛书”中,便有一个专集特别留给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及其他作品。

《丛林之书》有多个译本、绘本曾被翻译介绍进国内,可供读者尽情领略老熊“巴鲁”、黑豹“巴赫拉”、蟒蛇“卡”、孤狼“阿克拉”和因为身上不长毛而被叫做“小青蛙”的狼孩毛格利的传奇,近年来还有改编的电影大片问世,掀起一阵不小的风潮。吉卜林的其他数百部长、中、短篇小说也常有译本问世。

第二节 在世界之外创世

无论麦克唐纳还是吉卜林,其写作主旨仍依附在“童话”的大概念之下,即便《幻境》或《利利丝》这样的“严肃”作品,亦只被公众视为给成年人看的童话,并不具备破土而出的地位。

奇幻小说不是非要有幻想世界不可,但若没有以想象力架空塑造的“第二世界”,底蕴上就弱了一大截,缺乏和其他类型文学分庭抗礼的资本。很大程度上,“第二世界”好比奇幻创作的王冠,正是以创造“第二世界”为基础,方才培育出日后奇幻文学的擎天主干——史诗奇幻。

在欧美,首先着手创造世界的是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魔戒》的雏形便可追溯到他的《世界之外的森林》(1894)。

莫里斯不仅是作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多面手。他是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奠基人和“现代设计之父”,曾创立不列颠艺术和手工艺协会,亦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我国商务印书馆便出版过他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为题材的小说《乌有乡消息》,并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晚年方才从事幻想文学创作,在类型文学上的影响比麦克唐纳晚了一代。作为欧洲中世纪历史文化的狂热爱好者,莫里斯的研究驱使他去创作中世纪风格的小说——西方现代奇幻小说多具有相似背景,设定在基督教文明的“古代”,也就是中世纪——此种尝试带来了架空世界。从此,我们不用像《幻境》那样在奇奇怪怪的梦中游走,也不必去异国他乡冒险,我们有了自己的世界。

《世界之外的森林》代表中世纪骑士浪漫小说在工业革命最鼎盛时期的复活。小说主人公是一位年轻骑士,因受不了妻子的背叛,所以背井离乡,路遇一座女巫城堡,城中囚禁了一位拥有魔法的侍女。骑士发扬勇敢机智,拯救了侍女,随后他俩结伴逃亡,在经历许多考验之后来到一个新的国家。该国有个规矩,就是王位空悬时要传给第一个来到都城的外国人,由于先王刚刚死去,骑士和侍女便顺理成章当上了国王和王后,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世界之外的森林》是建立在中世纪基础上的架空想象,虽远不如当今的史诗奇幻那么完备,但基本要素已然齐全,而主人公在幻想世界中由卑微或蒙难的地位,通过无数冒险与奋斗,最终战胜敌人获得胜利的故事模板,也为后来者奠定了基调。

《世界之外的森林》并非莫里斯唯一的奇幻作品,他用同样的手法连续创作了《神奇岛屿的海水》(1895)、《世界尽头的水井》(1896)和《奔腾的洪流》(1896)。这四部小说耗尽了莫里斯最后的心血,写成之后他便撒手人寰了。

与《幻境》等作品不同,这四部小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可被仅仅归于“童话”的范畴,这便是莫里斯在奇幻文坛的划时代意义所在。

英伦文坛中,紧接着莫里斯,出现了另一位文豪邓萨尼勋爵(Lord Dunsany,1878—1957)。这位勋爵是古老的爱尔兰贵族家族的第十八代继承人,跟同时代许多名人都有血缘关系。在那个大英帝国荣耀四海的时代,他当过爱尔兰象棋比赛与手枪射击比赛的冠军,去过南非打仗,作为军官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一生还有约七十本书得以出版,其中包括许多剧本[2]、短篇集,也包括诸多奇幻小说。这位勋爵不但写得多,写作质量也极高,丰富的阅历和极尽华美的用词使他的作品时常令人由衷地发出难以模仿的感叹。

在邓萨尼勋爵的奇幻小说中,有一部分是以《裴伽纳的诸神》《时间与诸神》《梦者故事》《奇迹之书》等为代表的短篇小说集。在这些集子里,邓萨尼勋爵虚构了一整套神系,神系中的主神陷入了沉睡,当其醒来时将毁灭诸神,创造新的世界,而人类应该主动膜拜沉睡的主神——此套模式的延续,便造就了H.P.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梦者会穿越现实到达“梦土”的设定、“梦土”上诡异而恐怖的场景也被洛夫克拉夫特直接继承下来。此前,奇幻小说已有了莫里斯创造的“第二世界”,现在又有了邓萨尼勋爵创造的“神系”这一重要元素。

邓萨尼勋爵的另一些小说则走了莫里斯的路子,主要代表作为《精灵王之女》(1924)。这个故事发生在有七百年悠久历史的艾尔王国里,那里的人们希望被“魔法君主”统治,所以年轻的王子领受任务,前往精灵王国,企图偷走精灵王之女,并娶她为妻。由于精灵王国的一天等于凡间的十年,此任务花了十年才告完成,当不再年轻的小王子回国时,老国王已然去世,他便和他的精灵王后一同接管了国家,还结合生下了儿子——然而,故事并未朝“童话”的方向继续发展,由于精灵王之女在人类的王国里并不快乐,她最终偷偷逃回故乡,留下她的王子孤独地追寻……直到故事末尾才在思念之情的作用下,一家三口得以团圆。

在这部节奏缓慢的小说中,邓萨尼勋爵运用华丽的笔墨来勾勒各式各样的奇幻元素和丰富多彩的田园风景,结局则警示人们,往往自己想要的和得到的并不相同——这又给了托尔金以灵感启迪。君不见,不也有评论家半带讽刺地认为托尔金的小说是“旅行游记”吗?还有《魔戒》的结尾,著名的“苦涩中的甜蜜”——弗罗多虽然战胜了魔王,身体却受到极大摧残,只能背井离乡、渡海西去,前往神灵的福地。

第三节 永失吾爱

19世纪与20世纪交接时,现代奇幻小说的特征逐渐凸现,作为一种不同于童话的故事类型,它在公众当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一个文类来说,获得读者的首肯就有了扩展的基础,而扩展的结果往往是分化出子文类,子文类独立成派,直至枝叶茂盛。虽然在当时,奇幻小说还没能彻底脱离童话的桎梏,相当多的作品——如《彼得·潘》(小飞侠)、《绿野仙踪》等等——游弋在两者之间,但它已有了第一个、也是相对短命的子文类了。

这第一个奇幻流派的诞生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缘。现代奇幻的酝酿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帝国主义时期,是欧洲国家最鼎盛的时期。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现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大英帝国把米字旗插遍全球,列强们掀起瓜分地盘的狂潮,只需翻看中学历史课本里的地图,便可知晓几个小小的欧洲国家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吞下庞大的非洲的。德国人说“我们要阳光下的地盘”,英国人说“如果星星可以占领,我们也要把它们瓜分殆尽”,可惜地球的幅员毕竟有限,无节制的竞争和没有约束的贪婪,最终不可避免地带来毁灭性的世界战争。

在奇幻文学史上,一类特殊的文类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即“失落的世界”或“失落的种族”。失落的世界可以说是殖民者的“意淫文学”,主要情节就是冒险家发现从没有被发现过的种族、国度等等,然后闯入其中,经历各种奇遇,最终满载而归,通过充当救世主而凸显优越感。此文类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盛极一时,一度被视为当时的“正统奇幻”,但在如今的奇幻界几近绝迹。这不仅是由于过去神秘兮兮的区域和文化,如今随着飞机、卫星、手机等新型交通、通信工具的出现和人类沟通形式的发展,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更因为“白人的历史责任就是要拯救全世界”的论调已被丢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第一部轰动世界的“失落的世界”小说是亨利·哈格德的《所罗门王的宝藏》(1885)。亨利·莱特·哈格德(Henry Rider Haggard,1856—1925)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英国乡绅,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乃至得封爵位。他十九岁去南非总督手下服务,不仅对非洲的土著文化尤其对祖鲁人的文化颇有造诣,甚至还交过非洲女友。《所罗门王的宝藏》是哈格德返英后,结合南非的文化特征加以改编写就;据说他当时看了史蒂文森的名著《金银岛》,旋即以五先令打赌自己可以写出更出色的作品,此书便迅速诞生了。

《所罗门王的宝藏》设定在虚构的马塔比尔国和库库安纳国,主人公艾伦·夸特梅因为帮助朋友寻找失踪已久的兄弟翻山越岭,穿越沙漠,不仅挫败了女巫的阴谋,帮助国王复位,还在所罗门王的宝库中寻得宝藏,最后胜利返回文明世界。这是一部典型的白人至上论的作品,最终拓展成为“艾伦·夸特梅因”系列,一共包含十五部长篇。在这个系列之外,哈格德又有类似模式的“艾莎女王”系列,亦包含五部长篇。此二系列后来被哈格德融为一体,合成了一个世界观。

两大系列之外,《洁丝》(1887)、《蒙德苏玛皇帝的女儿》(1893)等作亦为佳品。哈格德的语言朴实之中不乏细节描画,钱钟书曾高度评价道:“哈格德在同辈通俗小说家里比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直没有丧失他的读众。”

失落的世界的文风很快由大西洋东岸吹到西岸。由于美国人天性自由,富于冒险精神,亦由于资本主义在新世界的高速发展,对外传播价值观的渴求强烈,此类作品于此达到了新高度。1912年,做过骑兵军官的美国人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1875—1950)依照哈格德的路数撰写了在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排名前五的作品《人猿泰山》。

《人猿泰山》在我国也广为人知,很早便通过漫画、小说和电视等多种媒介传入,令老一辈读者津津乐道,而“泰山”这个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某种意义上就好比我国《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然而很多人只看过《人猿泰山》,却不知“人猿泰山”系列一共有二十六本之多!在这二十六本小说中,巴勒斯描述了非洲种种失落的文明,包括古亚特兰提斯幸存者建立的城市、巨人族与蚁人族、地底都市等等。实际上,巴勒斯一生都在演绎这个失落的世界的套路,而且还多线发展,包括把失落的世界搬到宇宙中,打造了同样出名、长达十一本小说的“火星”系列;把失落的世界搬进地心里,打造了长达七本小说的“地心王国”系列。此外,他还有“金星”系列、“月球”系列、“丛林冒险”系列等近五十本小说。

紧随巴勒斯在失落的世界中闯荡的,是美国又一著名早期科幻奇幻双栖作家兼编辑亚伯拉罕·格雷斯·梅里特(Abraham Grace Merritt,1884—1943)。梅里特是个叛逆者,中学只上了一年就觉得没意思,死活不想再上,退学之后被牵涉进一起政治丑闻风波,不得不跑到中美洲去冒险流浪,避避风头。这一出走不打紧,他一路旅行来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丛林,竟成为百年来首位走进玛雅古城的白人,这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总体上讲,梅里特的小说不太多,一共只在杂志上连载过八个长篇,篇篇以“失落的世界”为主题,有在太平洋深处的洞穴里冒险的,有去找印加帝国失落的宝藏、结果却发现亚特兰提斯人的,有挖阿拉斯加山谷的,有在喜马拉雅山上与金属生命体和古波斯人接触的。其中有些内容可用史前科技解释,有些是纯粹的奇幻,包括《月潭》(1919)、《金属魔怪》(1920)、《深渊里的面孔》(1923)、《伊斯塔之船》(1926)、《烧吧!女巫!烧吧!》(1933)等等。梅里特的笔锋利落,以刺激的冒险情节贯穿作品始终,他对洛夫克拉夫特的创作同样有所启发。

梅里特搭上了失落的世界的末班车,在他之后,该流派就一天不如一天、每况愈下了。也难怪,到20世纪30年代,当内燃机成为主导,飞机也走向超音速,世上哪还有那么多神秘可言?待卫星把地球勘探得一干二净,上个Google Earth就可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尤其是反殖民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之后,这一门派已被挑断手筋脚筋,彻底废了武功。

失落的世界的余绪只有去“人猿星球”“侏罗纪公园”或“阿凡达”之中寻找了。

第四节 俄狄浦斯的崛起

古希腊俄狄浦斯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弑父娶母,很是风光了一阵。而在我们身边,确实有那么一位强横霸道的儿子和一位昔日河东狮吼、今天羸弱无力的母亲,这一对母子的关系跟奇幻界的格局有莫大关联呢!

想当初,日不落帝国何等强大,小小的十三州起来造反,虽把老妈赶出了北美,她也没太当回事。不料风水轮流转,才过一百多年,儿子越长越高,母亲已病得下不了床,事到临头只能急急召唤儿子来救驾,救驾之后不但以身相许,更是言听计从——这一对孽种夫妇,就这样挽起袖子横行天下,夫唱妇随,恨得咱们牙痒痒的。

话说当日儿子来见老妈,看到刚培养出的奇幻苗子,虽然远不到结果的时候,但觉得委实可爱,非要拿走不可。老妈拗不过儿子,为防血本无归,只得说好奇幻苗子平时交给儿子养育,假期须得搬回母亲家——以上只当是对今日西方奇幻界美主英从局面的戏说,止增笑耳,反映的是现实中伴随美国的崛起及美国文化的飞速发展,现代奇幻文学萌芽之后,很快便由英伦向美利坚强力传播,并在大洋彼岸焕发出生机。无论你对这对“母子”是爱是恨,有一点必须承认:它们联手打造的英语系文化仍是当今世界的最强声音,截至目前,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奇幻作品仍多出自其门下。

一部现代奇幻史,首先必须是英美奇幻史。

奇幻文学在向大西洋彼岸扩散的过程中,其学院气息、贵族气质均在淡化,草根英雄逐渐浮现,逐渐转变为深入民心的大众文化。前述的威廉·莫里斯、邓萨尼勋爵、亨利·莱特·哈格德等均是清一色的牛津或剑桥学子,家世一个比一个显赫,后继的美国作者就没那么严肃的教育背景了,身份也越来越底层。当然,造就奇幻文学第一次大繁荣的H.P.洛夫克拉夫特、罗伯特·霍华德等人比之今天的作家,无论从教育还是从文笔上说,典雅程度还是强出许多。

美国奇幻草创期的风云人物之首要数詹姆斯·布朗奇·卡贝尔(James Branch Cabell,1879—1958)。卡贝尔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乡绅世家,祖上当过州长,而他凭着天资聪慧,十五岁便上了大学,边学还边承担学校法文和希腊文的教务,可后来……他的成名小说却动了情色的“歪脑筋”。1919年,卡贝尔凭自己的第八部长篇小说《朱根:正义喜剧》轰动天下——这部被今日学界认为具有标志意义的奇幻小说起初被定义为黄色书籍,纽约反堕落协会以“内容淫秽”为名头提出指控,引发了一场长达两年的马拉松式大官司。原来该小说中写道,风流的主人公朱根在寻妻之旅中三次进入神秘洞穴,在种种神话与传说的国度中展开冒险,无论走到哪里都勾引女人,甚至连神话中的仙子也不放过!依照当时美国清教徒式的道德标准,这是无法容忍的伤风败俗,哪里谈得上什么新潮的奇幻创作,简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然而官司闹到最后,却以卡贝尔和出版方的胜诉告终。诉讼期间他可谓名利双收,无数读者被这场官司所吸引,争相寻找和购买他的作品,竟令他迅速成为国际知名作家。鲜为人知的是,卡贝尔得理不饶人,在1926年推出的修订版《朱根》中狠狠报复了当年的检察官。

新大陆的牛仔们就这样放肆……20世纪整个20年代,卡贝尔延续《朱根》的创作模式,以虚构的法国省份“鲍克泰斯米”为舞台,以领主曼纽尔及其后代为主人公,连续创作了十八部系列作品,讲述了曼纽尔如何当上领主及其后代无穷无尽的冒险,许多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在故事里纷纷登台,标志着美式奇幻初步走向成熟,尤其为罗伯特·霍华德划时代的“科南”小说奠定了基调。即便在21世纪尼尔·盖曼的《美国众神》中,也有若干向卡贝尔致敬的地方。

与卡贝尔同时代,美国还出了一位奥斯丁·塔潘·赖特(Austin Tappan Wright,1883—1931)。此人获得过哈佛大学的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后又担任法学教授,也是不折不扣的学术精英。赖特胸怀大志,从小立志创作一套宏伟、架空的幻想小说,然而未等作品完工便因车祸逝世,作品由妻子和女儿整理出版。

赖特太太其实连打字也不会,但为完成亡夫遗愿,自学成才,最终竟从遗稿中整理出二千多页的小说,夫妇俩的女儿又自任编辑,将打印出的小说压缩到一千多页。1942年4月,在赖特先生逝世十一年之际,这部名为《艾兰迪亚》的巨著终于问世。《艾兰迪亚》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去了岛国艾兰迪亚,该岛国拥有独特的风土、历史、宗教、人文,还有源远流长的古文明,小说主人公后来被岛国吸引,决定永远留居于此。前文已述及“第二世界”对奇幻文学的重要性,《艾兰迪亚》便是美国人独立创造的“第二世界”,也是托尔金之前最完备的“第二世界”之一,同时此作亦被归于乌托邦小说的范畴。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此书编辑得到赖特太太和女儿的允许后,又为之写了三部前传及续作,分别是《艾拉,或称今日之艾兰迪亚——兰格三世的报告》《两王国》和《艾兰迪亚的风暴》。

维多利亚时代徐徐落幕,日不落的帝国、海军竞赛、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终于演变成“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亦是人类从未目睹过的大动乱。四大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战火中崩溃,两个强国(美国、日本)在战火中兴起。战后人们痛定思痛,潮流改变,直接带来了现代奇幻的生机。

在属于科技的伟大时代里,雪莱的科学怪人曾一度把古老的神话与传说踩在脚底,但蛮王科南与古神克苏鲁即将闪亮登场,联袂闯出一片天地,迎来现代奇幻的第一个繁荣期。

注释

[1]选自乔治·麦克唐纳的《幻境》,下同。

[2]曾有五部戏同时在百老汇上演,创下惊人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