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才是生活常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12)人生如戏

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粉墨登场,有的哭,有的笑,有的让人哭笑不得。

他,在我刚入职的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气了,所以,一直是我仰慕的存在。后来的故事,都是听说。

在我的记忆里,他早就不在单位上班了,是从高层一下到了下岗,本来他是有岗位的,就因为和原来的领导赌气的一句话,回家了,这位领导,也成为得罪他的第一人。之后单位换了很多届领导,他也来找过,都没能给他安排个一官半职的。一待就是十几年。那些年,他自己做点事,我去网点工作的那一年,他才回来上班的。

我在网点工作了两年半,每天忙里忙外的,感觉头都是大的。那天,他来了,给我带来了一个魔方,还留下了口诀,然后在我办公室,和我聊了几句,其它的我都忘了,只记得他说,很快,你就回来了,我们是一个部门的,欢迎你回来。这是他回来上班对我的初印象。

那个时候孩子高中了,我在北中对门的小区,租了套房子,孩子开始走读,我每天下班后就去滨州陪他,早晨赶回来上班,开始了我的陪读生活。一天,应该是周末,孩子去上学了,我在家无聊,就和一同陪读的另外一个同事一块出去走走,小区的西面是条河,环境还算不错,周末有不少人在这里休闲娱乐,还有健身的。我们在这溜达着,忽然说起了他,我说,看起来挺好的,我现在是一个部门,但是不是一个办公室,也很少有交集。那个同事说,你不要大意了,他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你可得多加小心,他是那种抓住你的把柄可以置人于死地的人。那个同事的这番话,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以后的日子,我小心就是了,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不惹到他不就行了。这样幼稚的想法,很快被现实粉碎了。

一次,我出办公室门,根本没在意走廊里有没有人,也或许是他的走路太轻了,我没注意到,在走廊里碰到了,我一脸的错愕,竟然忘了打招呼,径直地下班走了。下午一上班,我的手机莫名的收到一条信息,内容是:在我们单位,赵某某是第一个瞧不起我的人,见了我从不打招呼。我没懂,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我没回复。接着我收到了第二条信息,李某某是第二个看不起我的人,说我不懂业务。我觉得有点奇怪了,这是接下来要表扬表扬我吗?接下来的话,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第三个人,是你,见了我趾高气昂,眼神里充满了不屑。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知道,一个“错愕”,成了我“瞧不起人”的铁证。

今年初的一天,早餐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上级单位的某某突然去世了,高管,好像才退休几天,大家都觉得非常惋惜,那么好的条件,也到了逸养天年的时候,可惜啦,没有福气啊。吃完早饭,回到办公室,就听到了很急切的敲门声。我说进来吧,什么事?是他,他说,刚才听到了吧,餐厅都在议论,我说,奥,听到了,我说,真是可惜呀。他看了看我,说,你觉得可惜,我给你讲讲他做的事,你就不觉得可惜了。大约几年前,他来咱们这里检查工作,他应该是组长吧,我去会议室给工作人员调试设备,到了他面前那一台了,他也不动,我打开正准备拾掇,你猜他说什么啦,他说,你会弄吗?!就这句话,让我直接烦了,他算老几,我摔门走了。他说,如果今天大家不议论他,我也不会再提及他做的这件事,这件事一直憋在我心里,现在不妨和你说说吧,你说,怎么样,得罪我的人,是不是没有好下场?我被问的哑口无言,我没置可否,因为我无法回答她,怎么称的上是得罪呢,多小的事儿啊,何足挂齿,更何况过了那么久了,再说了,人家病逝,与这个有半点关系吗?

得罪我,没有好下场,这是他深信不疑的,而且已经得到了一次又一次验证。一同事和他因为工作上有过节,好几次都要动手了,是大家给生生的拉开的,对骂的场景,感觉和农村的婆娘差不多,我有点不明白,在一块工作,咋就出来那么多矛盾呢,而且是不共戴天的那种敌对情绪。后来,这位同事突发疾病,没了,正好应验了他说的话。

得罪他的第一人,在这里工作几年就调到市里了,原来是在这里工作的,就是那个时候,他丢了岗位回家的。有一天,这位领导回来给我们开会,散会的时候,领导径直的走下台,走到他面前,和他握手,并很关切地问了家里情况。会后,他非常的兴奋,说,高高在上的人,终于向我低头了!说完,他露出了诡异的笑。再后来,这位领导得了脑血栓,急救去的医院,这个事,当然也成了他验证“得罪我没有好下场”的又一力证。

很快,时间到了今年五月份。他退休了。走之前,他很郑重得和我分享了他的“孝道”。他弟兄三个,他是老大,父母都健在,在外地生活。他非常炫耀的说:我拿出50万元,把自己的父母交代给弟弟养老,从此再无后顾之忧。我不明白,这个“后顾之忧”是他自己,还是说父母,50万,买断了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他的理由很充分,说,你看看,谁能一下子舍得拿出那么多钱给兄弟,谁能对自己父母如此慷慨呢,可以用50万来作为养老的钱。这件事,对于他的这种孝敬,我无力反驳,因为我也拿不出50万,但终究也没感觉到他孝道的伟大,心里反而感觉一种莫名的忧伤,也为这对父母感到些许伤感。

后来,他离开了本地,去了外地,给孩子的同学帮忙,也就是说继续就业了,因为那个公司有孩子的股份,他可以在那里大展宏图,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一天,他给我发来了消息,拍了新的工作场景,和原来差不多,他配文,熟悉的环境。我象征性的回了:工作顺利!他又回了“谢谢这么多年的关心和支持”!在他心里,有感恩,我很庆幸,无论是否是真心,是否只是客套,我不去推敲。之后我们再没联系。

最近几天,大家都在议论,我们单位谁谁谁,突然脑溢血,去世了,大家猜了几天,甚至挨个人排除,就剩下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啦。一直讨论了两三天,都没有猜出来,毕竟这是生死大事,没有谁愿意胡乱去猜疑别人的,万一错了呢。今天,办公室一个人悄悄的说,是他去世了,应该是去世之前,嘱咐家里人“秘不发丧”。

这场戏,就以这样的方式戛然而止。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