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局新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这是一个父子、邻居和朋友为国出使,用智慧和勇气游走草原,守护新生的唐王朝,并看着它蒸蒸日上的故事,是中国人爱好和平,却又不惧怕战争的气质反映,故事的起点在那危机重重的渭水河畔。
长安西侧城门外,烈日当空,偶有微风夹杂黄土,地面之上形成风璇,吹拂驰道两侧杨柳,柳条垂摆无状。
城墙之上,一少年百无聊赖,望着这自然景观阵阵发呆,将这一状况想象成为战阵持鞭武者,右手不经意间也随之摆动。
“四郎,注意姿态,切莫大意。”身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轻声说道。少年随之回到现实,停手站好。老者提醒儿子后,稍微伸展了脖颈,又目光如炬,警惕地看向远处。
这是武德九年。边关报警颉利可汗携带众多骑兵,越过大唐罗艺泾州防线南下至长安西侧渭水畔驻军,大唐关中各军调往长安城外,城中守备交由老弱兵卒及市民把守。
这日,刚登基陛下,亲率几名大臣前往可汗廷帐。长安城内外一片紧张,年富力强的兵卒随军出征,布阵在外,监控突厥,城中,留下经验丰富的老兵和尚未成年的幼兵值守。
“快看”身旁戍卫兵卒,手指远方,远处有一骑向城门飞驰,几米之外又有数骑飞驰而来。
“打开城门,迎接陛下。”随着将令传来,众兵卒站好戍卫阵形,等待后续军令。此时,老兵手心、额头微微渗出细汗,心中思虑着祸福未卜。四郎伸长着脖颈,张望着更远处,想看看是否有敌人杀来。
一时三刻,军令传来,变为日常值守,戍守多日的城防更换,老者和幼兵解甲归家休整。
老者张氏,原籍太原府,机缘巧合投军太原,跟随李唐争雄天下,历尽大小数战,随军进入长安,在城郊分有田地居住,因为是外来户,分田长安近郊,平常走动邻里,为人随和,但是对过去三缄其口,仅仅提及自己来自太原,周围的邻居便以太原称呼他,并且“太原”二字,意味着这户人家来自李唐的龙兴之地,哪怕是普通的兵卒人家,背景总有一种深不可测,令人想象丰富。
张氏有儿子四人,大郎、二郎、三郎均入折冲府当兵,一年到头回家不了几天。对于老张而言,军中日久,年纪愈大,上级诸将熟稔脸熟,平日操练,戍卫等日常工作不在乎他。四郎尚未成年,在家中习武务农,这次军情紧急,事发突然,与老张一同值守。
对于征战多年的老张而言,至今保留着职业士兵的习惯,家中种树、存粮、备甲、养马、饲兔、制弓、修箭、制药。老小即将成年,且是幼子,是家中最为疼爱的一员,常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各项技能。
“太原兄,归来了?”从窗外看到张氏归家后,邻居王朝前来拜访。这位邻居王朝相传祖上是秦国王翦之后,祖上溯源到东汉,家族作为“五陵少年”自关东大户迁徙而来,此后历经汉、晋、隋几代王朝更替,扎根长安,至王朝这代,虽家境中落,好在亲戚分散南北,以名门望族之后自居,且他人在长安附近,享有地利之便,常常成为王氏家族打探政治中心情报的消息来源。
对于张太原而言,王朝身上最吸引他不是名门望族的身份,而是看重他们几代人在这漩涡中的长安,能够持续生存的本领。作为跨过刀山火海的老兵而言,只有经历过生死之后,更能懂得生存本能的可贵。为自己更是为家族计,驱使王朝和张太原之间,从邻里变为朋友。
长期作为首都的长安人,对于天下大势的分合,有着超常他人政治早熟。但是令人目眩武德九年(公元 626年),对于所有生活在长安的人而言,犹如油锅鼎沸,山崩地裂的一年。
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
八月初九,新皇登基。
八月十九日,东突厥入侵,二十日至武功,二十四日至高陵。
八月三十日,渭水之盟,东突厥退兵。
内战冲突的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忠于建成、元吉的朝臣和士兵还在蠢蠢欲动,外患突厥又步步紧逼,整个关中地区人心惶惶。
“今日情况如何?”王朝进入内室,关闭屋门后,望着张太原的双眼,首先发问。张太原将今天城头情景一一说来。“更多的信息,需要等我三位随军出征的儿郎归来后方可得知。”
两人又说起了六月政局变幻,长安附近的百姓出逃之后,又陆陆续续返回家中的情况。对于当时局势从军中来看,新皇起于行伍,久立战功,军中欢迎懂得军事且用兵法方略主政的皇帝,当前最难处理的就是北方突厥这一外患。双方言谈之后,太原即请四郎送王朝归去。之后走入房中,默然无语,心中思量着未来。
“爹,我送走王朝叔,路上还问了我害不害怕。我说一点都不怕。有三位哥哥在外御敌,有爹在身边,再说我自己也有一身的本领。王朝叔还夸我勇敢”四郎返回屋里冲着张太原说道。自幼疼爱四郎的张太原,欣慰着鼓励孩子未来必有福气。
多日以后,张太原收到三位儿子报平安的书信,说起这次防备突厥,在渭水敌人帐侧埋伏待命,看到唐旗帜的数骑前往突厥王帐后,对方禁戒稍松,此后又有一队运输车队驶入突厥帐后,一片欢腾鼎沸,对方就撤兵归去了。我们得知是当今陛下亲骑退兵,好不佩服,都希望能同战神陛下麾下效力。对于张太原而言,儿子们平安是最大的开心。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过。四郎将成年行冠礼。这也意味着他将正式成为一名府兵,在军中效力。在冠礼结束后,张太原拉着四郎嘱咐事项。
“多年来,爹教了你什么?”
“爹,你教了我骑射、研药、军学……”聪明伶俐的四郎一一说出。“不,我只教你了一样东西”太原轻声说出“那就是保命”。
“所有的技能,你今天能学到,未来在军中还能学到更多,可技能如臂使指,增加的是你生存的本领,关键在于本心所向。多年从军从太原到长安,经历多少明枪暗箭。你几位哥哥年轻气盛时,虽然嘴上不说,我知道你们在想为父太为低调,如果早攀上高枝,我们家说不定早已飞黄腾达,可是真的我们参与进去,说不定早已家毁人亡。六月玄武门前,两边都有不少你爹从军的同僚,一朝得升,一朝身死都在须臾之间。”
“谨记阿耶教诲”四郎听后,心中有所触动,向太原行礼。太原扶起四郎,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以后在军中多和几位哥哥联系,有所照应。另外,阿耶看到王朝叔对你颇为赏识,我已经同他说动,拜他为师,他们不同于我们武将世家,官宦之后家中藏书可阅读。四郎听闻后,前往王朝叔家中拜会。
入夜,虫鸣林间,星稀云淡。张太原尚未入寝,从屋外传来马蹄声,随之有叩门声传来。张太原披上外衣,打开柴门,迎面而来的是几个布衣打扮的男子。为首的男子说道“这可是我的老友,晋祠抬担的汾酒的张太原家吗?”
张太原不由将思虑回到了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初四,晋阳城外的周唐叔虞祠(晋祠)的那一天。他作为亲兵抬入陈年汾酒,参与的起兵伐隋壮行的瞬间。这等旧事知道的人并不多,太原在月光下看着说话的男子,顿时认出正是当今皇帝陛下,不由得准备跪拜,皇帝双手扶住太原说道“我们是故人,不必如此,我是在宵禁关闭城门后来的,就是想见见你这个故人,我们就在外面说,不必进入你家中打扰。”
“我家中只有幼子四郎已经入睡,并无他人,还是请故人进到院中一叙”张太原听出微服私访的意思,也同样以故人相称,并指着家中,表明家里并无外人后,皇帝随张太原进入户内。随行的几位精明能干的护卫分散房屋四角,三人陪同在院中距离皇帝几步之远而立。
张太原走到四郎的房间前,轻轻开启房门看到四郎还在熟睡后,又返回了院中,同皇帝攀谈。
“家安在这里一切还好吧,这么多年着实委屈了你。”
“多年来能经历大唐席卷天下伟业,能得到陛下的赏识,作为军令兵免去冲锋陷阵的危险,是我的福气。”
“这几个月长安变局颇多,你传递各种长安民间信息,很有用处。现在大局已稳,人心思定。可北方外患环伺,家底太薄了,需要忍辱负重一段时间。”
张太原听闻陛下说到此处,便知晓自己的使命大体与北方相关。自从随着李唐起兵以来,张太原善于观察,博闻强记,在军中他随皇帝出征担负传令的职责,不仅是军令的上传下达,同时也是在各处军营行走过程中,用心记录将军的品性,军队士气,战局的发展情况并传递给主将,做下一步安排,是战场中自己一方的侦察兵。
当时,在争雄天下的时候,各路豪杰逐鹿中原,北方的突厥同各个诸侯,如李密、梁师都、薛举等均有交往,张太原作为李唐这一方军人,陪同不少文臣武将前往突厥,也收集过各种的情报。因为张太原的本分低调,担当并不起眼但重要的传令工作。在外人看来并不是当今皇帝,昔日秦王府内幕僚,躲过了政治风波。可是在军中同陛下建立的工作关系,让他成为超脱之外的心腹成员,安排在长安近郊,收集民间动态,联络关东望族,传递当今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
“诺。”张太原望着陛下行礼。
“太原,你知道朕用兵特点。”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就是陛下伐谋,伐交的利器,用间筹算。”
“这项安排提早了很久,当前同突厥开战并不成熟,先用财物安稳突厥,即便是不主动出击,也需要整军备战。太原你将成为出使突厥的护卫身份,开展用间的工作,但是你需要有一人成为你与朕之间信息传递。”
“陛下,我有四子,三子已在军中效力,还有四郎已经成年,经过我多年的培养,气质性情都很适合做隐蔽工作,我想带在身边,一来自己人可确保机密传递。二来,我也希望他能为大唐,为陛下效力,有机会能够光耀门楣。”
“准奏,你家中是否还有四郎和你的最新的画像。”
张太原听闻此话后,从家中箱中取出自己和四郎及冠的画像交至陛下亲卫手中,众护卫随皇帝离开张太原家。
接下来的日子,张太原在家中做好各项的准备。他首先去了折冲府,替四郎告假,四郎和他所属折冲府中的下府,人数核定为八百人,主要职责在于辅助支持拱卫长安。平日事项较少,并非承担重要战备的折冲府。折冲都尉和张太原彼此都是军中老兵,晋阳起兵旧相识,免不了寒暄几句工作情况,说起想在这个位置平平安安到六十岁解甲归田不容易,最近朝廷下令,哪怕是我们这个下府,也要求士兵操练更加严格,时长更长。按照五日统计汇报各府的兵器、甲胄、弓弩、箭簇、马镫等储备情况,以及公廨钱收支情况。要求各府士兵在家中多多饲养羊、兔等牲畜,做好口粮准备。
张太原带着四郎返回家中,告知他做好准备,随父出征。年轻的血液沸腾了,四郎充满渴望的望着阿耶。张太原转身取出随身携带的钥匙,打开书房中的木箱。同四郎一一交代相关物品。
“这是一本笔记,记载着我从军以来,作为传令官同相关将领人员打交道概貌,包括姓名、喜好、习惯等。另外,有我前往各地风土人情的记录。”
“这是一套便携工具,有锥、锤、钉、匕首、石灰粉、止血药。用于撬锁开柜,用于防身和止血用。”
“这是兔绒护耳、羊皮袄、羊皮袍,羊皮囊,用于御寒和存放物品。”
张太原嘱咐四郎先阅读笔记,特别是同突厥等北方将领的信息。四郎手捧着这一笔记,看着工具,若有所思。这和他听到哥哥们说的战争准备,兵器盔甲,骑射装备都不相同,一本书籍如何能战胜敌人。张太原看出了四郎的心思。
“四郎,战争不仅是打打杀杀,战争还是人情世故。战胜敌人的办法有消灭,更有威慑和恐惧下的动摇军心,瓦解对手。未来你随阿耶一起,更有切身的体验。”
四郎点点头,少年懵懂,期盼着未知的旅程。
一日乘风起,伴我上云霄,焉知非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