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原文
贡入燕都[1],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2],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3],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4]。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5],不离方寸[6];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注释
[1]燕都:又名燕京,今北京。
[2]南雍:又称南监,南京的国子监。
[3]《诗》《书》所称:《尚书》所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天降之祸仍然可以避免,而自己所造的恶果一定逃避不了;这里与“命由我作”呼应。《诗经》所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要配合天命自己追求福祉;这里与“福自己求”呼应。
[4]语见《孟子·尽心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意为:追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去,这说明追求有益于获得,因为追求的是自身的东西。
[5]福田:福祉。
[6]方寸:内心。
蒋维乔译
后来到燕京国子监去读书,我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也懒于读书求进。己巳年(1569年),又回到南京。有一天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我和云谷禅师对坐一室,有三日之久不曾睡觉。
云谷就问我说:“凡人之所以不能成圣成贤,是因为被杂念及欲望缠住了;你静坐三天,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必有原因。”
我说:“我被孔老人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也没用!”
云谷笑道:“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个凡夫!”我问为什么,他说:“人若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难免会被阴阳气数控制,若被阴阳气数控制,当然就有定数。但也只有凡夫俗子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控制,动弹不得,真是凡夫俗子一个!”
我问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能逃得了吗?”
云谷说:“命运的好坏由自己决定,福祉也靠自己追求,《诗经》《尚书》所说的这类道理,确实是明训。佛教经典里头也说过,‘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这都不是乱讲的。说谎是释迦的大戒,诸佛菩萨岂敢骗人。一个人只要肯做善事,命运就拘束不了他。”
我说:“孟子提过‘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能够力行自求,功名富贵须待他人赏赐,如何求得到?”
云谷说:“孟子的话并没说错,是你未能深入去了解。六祖慧能禅师曾经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就算用尽心机,也是两头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