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既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三农”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尽管农村依然维系着“地缘”和“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但是农村存在“空心化”“凋敝化”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民固有的生活场景被打破,“老龄化”“妇孺化”现象让曾经热闹的农村变得安静,失去了原来的生机与活力。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也已成为农村严重的社会问题,凋敝落后的农村也让众多农民工面临“进不了城镇又回不去农村”的窘境。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看“三农”、谋“三农”、兴“三农”,是新时期要回答的时代命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将亿万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和政府陆续出台发布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及战略规划,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目标、把方向、配政策。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既要激活日益凋敝的乡村世界,又要防止变相搞成地产“造城”;既要遵循科学的政策指导,又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本书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积极回应社会普遍关切,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成果。

(二)现实意义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我国的“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因此,我们要从胸怀两个大局来看待“三农”工作,深刻认识到全国上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举措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更好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缓解农户相对贫困状况,充分提高农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释放农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内需,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应有之义。本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