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概念
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人的健康与疾病是一个生物学的自然过程,具有自然属性;也是社会的产物,受到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社会属性。人群的社会特征不仅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也影响着人类的疾病预防和诊治行为,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因此,“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不仅要研究自然、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还要研究社会因素的作用。
一、社会医学的内涵
(一)社会医学的定义
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探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疾病的作用及其规律,制定各种社会措施,以保护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保证人的积极全面发展。换言之,社会医学侧重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二)社会医学的目的
社会医学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类健康,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积极地、全面地发展。积极是指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更好地赢得健康,而不仅是被动的健康;全面是指身体、心理、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发展,将人性、人格、人的价值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集中体现在提高生活质量。
(三)社会医学的性质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它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传统医学;二是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等。
二、社会医学的内容
(一)社会健康状况
通过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方法,尤其是社会调查方法,研究人群健康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状况;应用科学指标与方法对社会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做出评价,找出优先解决的问题,发现高危人群、主要疾病,即对社会健康状况进行“社会诊断”。
(二)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
运用各种手段,分析健康问题的社会原因,研究经济、文化、社会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状况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制定社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即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及其作用规律,对社会健康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
(三)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针对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通过政治、法律、规章制度等渠道和卫生立法、卫生规划、健康教育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等方式和措施,改善社会健康状况,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水平,即提出改善社会健康状况的“社会处方”。
三、社会医学的任务
(一)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医学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社会医学作为医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更加重视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及疾病的影响,重视那些主要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力图通过科学评价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脆弱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社会卫生措施,减少、控制甚至消灭其危险因素,进而改善人群健康状况。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通过调查,掌握社会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社会健康状况、保护人群健康的策略与措施,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编制卫生发展计划、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社会医学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医学不仅要通过研究世界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借鉴世界各国经验和教训,紧跟世界社会医学的发展步伐;更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发掘传统医学的价值,研究并解决我国的社会卫生问题。从实践来看,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因此,维护和促进健康,应从社会、心理和生理三方面出发。但是,这一积极、正确的健康观对人类影响的程度和效果仍不令人满意,必须在实践中让大众正确看待健康,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采取综合卫生措施,有效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中医药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保护人群健康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天人合一”“辨证施治”等系统思想、辩证思维更是与积极的健康观不谋而合。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思想、技术的挖掘与传承,对于我国社会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在理论上的接受和实际行动中的保守、阻挡形成鲜明反差,所以要继续努力促进医学模式的实质转变。要加强医学模式研究,完善其理论体系,提高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全方位改革医学教育体系,加强社会医学教育,造就新型医药卫生人才;注重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积极倡导现代医学模式氛围,促使大众观念的转变。
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 主要是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及时提出防治措施:①系统分析社会卫生状况的现状、特征、变化及发展趋势,明确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主要影响因素的强度和范围,有助于找到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②采用评价技术,评价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危害程度,发现关键问题。
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调查分析人们的健康需求,了解卫生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研究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程度,探讨卫生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提出满足人群健康需求的对策与措施,为评价和提高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5.重点关注脆弱人群健康 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是社会医学的使命。对我国而言,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开展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脆弱人群和慢性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等特殊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通过社会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大众的积极参与,提高大众健康水平。
6.加强社会医学教育 通过社会医学教育,宣传其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主要任务包括3个:一是在一般人群中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二是在医学生和医务人员中加强社会医学教育,培养正确的医学观;三是推动社会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合社会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提高社会医学从业人员的规模与质量。
四、社会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特定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必然与很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
(一)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是20世纪70年代从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中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关系可以描述为“父子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两者具有历史渊源且可相互借鉴 现代预防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许多急慢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这些疾病是社会、心理、生物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医学从预防医学中发展起来。正因为如此,现代预防医学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预防思想和内容,两学科应该相互结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
2.研究目的与内容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基本目的,特别关注人群健康、疾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解决策略。
3.研究侧重点不同 预防医学侧重自然、生物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社会医学侧重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二)社会医学与社区医学
社区医学(community health)是研究社区内卫生服务的供给和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根据社区特点,运用社会医学理论指导,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患者为中心,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生育健康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社区医学和社会医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致性,都以人群为研究对象,都以提供卫生服务和保障人群健康为目标。相比而言,社会医学研究内容比较宏观,研究内容比较广泛,社区医学研究内容更加具体,更注重实践。
(三)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
20世纪80年代,我国同时提出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学(health care management)两个学科名称。经过多年的努力,两者都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并成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的两个独立学会。但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仍是公共管理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和研究生专业招生所采用的名称。两者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姊妹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基本任务相同 两者都是根据人群健康需求,合理调配卫生资源,组织卫生服务,提高卫生事业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侧重点不同 社会医学侧重针对社会卫生状况,分析社会原因,提出社会卫生策略,而这种策略是对具体卫生资源配置等工作的指导或纲领。卫生管理侧重具体卫生事业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更像是对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的资源调配等。
(四)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
1.联系 两者都是医学与社会学结合的学科,在很多方面具有互补性;两者都以社会、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调查与统计、心理与经济分析等作为基本研究方法,以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为基本目的。
2.差异 两者在学科性质、起源时代、研究侧重、学科队伍等方面存在差异(表1-1)。
表1-1 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的差异
(五)社会医学与医学心理学
1.联系 两者都研究社会心理现象,都以防治身心疾病和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生命质量为目的,都使用卫生统计学、社会调查等方法。
2.区别 主要体现在研究侧重点上:社会医学更多从群体、社会角度考虑社会心理现象的影响,医学心理学侧重以个体为基础的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