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缺水
谋士面露忧色,继续说道:“可这其中变数颇多,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啊。”
郗超目光炯炯,大声说道:“若因惧怕失败而不敢尝试,那何谈成功?我郗超向来敢为人先,愿为此次计划全力以赴!”
谋士叹气道:“郗参军勇气可嘉,只是这风险……”
郗超一甩衣袖,决然道:“风险何惧?若无冒险之精神,如何能成就大业!”
随后大军行至此处,大家不甘心就此认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决定开凿新的航道继续前行。
最终选定的方案,是废弃洸水,从巨野泽开挖一条连通泗水和济水的新航道,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桓公渎”。
(乃凿钜野三百余里以通舟运,自清水入河)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桓温的长胡子髯参军郗超忧心忡忡地进言道:“将军,这条渠工程量实在太大了,就算能进入清水(济水上游),估计也难以通运至黄河啊。倘若敌人不和我们交战,咱们的运输通道又断绝,无法从敌军获取粮草,那局面将会极其危险!”
(郗超曰:“清水入河,难以通运。若寇不战,运道又绝,因敌为资,复无所得,此危道也)
现在有上下两策:
上策是现在全军奔袭邺城,听到大司马您的威名,燕国那帮废物一定会逃回他们的东北老家,即便不逃,出战咱就干死他,守城顽抗咱们也能在河北搞出巨大的声势。
(不若尽举见众直趋邺城,彼畏公威名,必望风逃溃,北归辽、碣。若能出战,则事可立决。若欲城邺而守之,则当此盛夏,难为功力,百姓布野,尽为官有,易水以南必交臂请命矣)
如果您认为此计轻锐胜负难定,想一定要持万全之策,那就不如驻扎于此处,控制水路运输,咱们歇一年,到明年夏天再进军。
(但恐明公以此计轻锐,胜负难必,欲务持重,则莫若顿兵河、济,控引漕运,俟资储充备,至来夏乃进兵)
他明年还继续大旱吗?
再等一年呗!
由于荷水的源头也是石门水口,所以水量堪忧,桓温最开始没有报太大的希望。
等走到金乡(山东嘉祥县南四十里)时,发现荷水也走不动了。(辛丑,温至金乡,天旱,水道绝)
老天爷仅仅通过一场大旱就把你毕生难遇到的灭国时机给憋死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桓大司马选的这条水道,虽然顺利躲过了石门,但是,却遇到了罕见中原的大旱。
如果现在继续开渠北上,进不能速胜,等渠开通了也入秋了,一旦敌人与耗下去,再过俩月就是秋冬枯水期了,不仅水量更少了,麾下将士又没准备冬衣,到时就不光是军粮不济了,据时,在天时上也不具备可行性。
(舍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
桓温没有听,指挥全军继续开凿“桓公渎”。
之所以会这样做,因为三个原因:
其一,秦国五公之乱已经结束,刚刚鏖战一年,再过一年的话人家就缓过劲来了。
其二,万一明年仍然大旱呢?水量仍然不足呢?你再等一年吗?
其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开凿此渠算是日拱一卒,将来的北伐仍然能用。
与此同时,燕国的第一波阻击,燕主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仓促调两万兵马,与桓温在黄墟(今河南兰考县东南)交战。
大败,全军覆没,慕容厉一个人单马逃回。
随后高平太守徐翻率郡向桓温投降。
(燕主以下邳王厉为征讨大都督,帅步骑二万逆战于黄墟,厉兵大败,单马奔还,高平太守徐翻举郡来降)
燕国再派乐安王慕容臧统领众军抵抗桓温,再败,燕国无奈,派散骑侍郎乐嵩去大秦请求救援,许诺割地虎牢以西。(复遣乐安王臧统诸军拒温,臧不能抗,乃遣散骑常侍李凤求救于秦)
晋军前锋邓遐、朱序又在林渚(今河南新郑县东北)打败燕军。
慕容暐慌忙任命自己的哥哥乐安王慕容臧接替慕容厉率各路军马阻截,但晋军势如破竹,慕容臧无法招架,节节败退。
无奈之下,只好又派散骑从侍李凤前往秦国求救。
七月,桓温进驻武阳。
这个时候燕国的兖州刺史孙元率领他的亲族同党起兵响应桓温,黄河以南基本已经失控,燕国前面派出的所有阻击力量全部被桓温怼了回来。
燕国故兖州刺史孙元起兵响应桓温,桓温乘胜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东南淇门渡),距离邺城,已不过百里。
邺城里的大燕皇帝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评闻知大惊失色,已打算逃回故乡龙城,将中原拱手让出了(证明郗超并没有小看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终日被监控在在自己家中,蛰伏许久的吴王慕容垂,不得不站出来了。
大燕帝国毕竟是慕容家数代英杰努力的结晶,其中也包含了父兄和自己的心血,怎能忍心眼睁睁看着,祖宗基业就这么被这个废物败光?
大燕战神吴王慕容垂站出来说:“请让我来打一仗吧,如果我输了,你们要逃,也还来得及!”
本来,慕容暐和慕容评都是非常不愿意让慕容垂掌兵的,但毕竟眼下火都已经烧到屁股了,万般无奈,只好准了,让慕容垂接替慕容臧任南讨大都督,统率各处马共五万人抵挡桓温。
随后,慕容垂紧急上书推荐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参与军事。
因为处在危难当头,慕容暐和慕容评也只好准了,但对慕容垂乘人之危任用私党(在他们看来就是这样的),心中感到由衷地愤怒。
慕容暐好象对五叔的信心也不是很足,所以又派出散骑侍郎乐嵩二度到秦国求救,并极为草率地提出,只要秦国出兵相助,大燕就将包括洛阳在内的虎牢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