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人游衡阳(全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嫘祖
身体化作天上岣嵝
◎ 廖和平

“天上岣嵝”实名岣嵝峰,位于今衡阳县东北部,是南岳七十二峰中最南端的一座高峰,最高峰海拔1106米。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东西宽14公里,南北长17公里,总面积2067公顷。南岳七十二峰之嫘祖峰、白石峰等山峰亦在其中。

岣嵝峰山门

《南岳志》记载:“岣嵝峰在衡阳县北五十二里。”(古代衡阳县城在今衡阳市区。)那时,从县城出发,沿驿道(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07国道)北行,在樟木寺分路,西行二十五里,便到达岣嵝峰下。现在,自衡阳市驱车前往,经松木塘至李坳,左转李(坳)界(牌)公路,在十一公里处右转,有水泥公路直上岣嵝峰。

岣嵝峰望江亭

天下真山水,岣嵝独绝伦。站在山下,抬头一望,山峰巍然入天。岣嵝峰地处湘中孤山地貌,耸立在丘岗之中,犹如一张巨大的围椅高置云天。白色大理石砌成岣嵝峰的山门,两侧的廊柱上镌刻着“翠峰拔古岳,云气接南天,一上名山舒眼望;玉牒奠王功,蚕裳留后德,重光胜境启来人”的楹联。该联高度概括了岣嵝峰的秀美景色和曾在此活动过的嫘祖及大禹的功德。

踏上布满青苔的石阶,人就顿感惬意。林深径幽,古木参天,枝干遒劲,萝藤交织,林间温暖湿润,环境奇特。山风轻抚,野趣盎然。山路越往上越陡,风景却越来越美,景点也越来越多。

岣嵝峰一峰突兀,东临湘江,西对九峰,北揽祝融,南靠雁城,可谓壮哉!登上岣嵝峰顶,望日亭后方立有一石碑,题曰“天上岣嵝”,倒是蛮应景的。峰顶还有一座望江亭,同样风景和视野俱佳。

南岳古称岣嵝山,“岣嵝”一度是南岳衡山的代名词。它在上古时期就备受关注,《山海经》《史记》《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均有关于岣嵝峰的记述。清同治《衡阳县志》载:“岣嵝峰本南岳之别名也。”晋代郭璞在为《山海经》所作的注文中说:“今衡山在衡阳湘南县,南岳也,俗谓之岣嵝山。”[1]唐代韩愈诗曰:“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2]其中的岣嵝山也是指南岳衡山。

说起岣嵝峰的高光时刻,自然离不开上古时代的嫘祖。相传,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一行南巡来到岣嵝时,看到这里山脉气势磅礴,山峰高耸入云,便认为是南岳主峰,于是“登之以望云气”。

黄帝在岣嵝峰一带考察民情时,听闻当地人西陵氏之女,原名王凤(也叫王玉,后世称嫘祖)聪明能干,便迎娶之为正妃。相传嫘祖梳头于龙头坪、浣纱于李山河、沐浴于西极。

嫘祖无疑是衡阳人民最优秀的女儿。《山海经》云:“黄帝妻雷祖。”[3]《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4]

母仪天下的嫘祖除了相夫教子外,尤善蚕桑,和黄帝周游天下时,每至一处均亲自教授人们植桑养蚕、缫丝缝衣。她为民无私奉献,操劳过度,最后在南岳衡山不幸逝世。黄帝闻噩悲痛万分,封赠她为中华民族的人文母祖,是为嫘祖。据说,黄帝将其安葬在家乡的岣嵝峰上,今墓址犹存,名“先蚕冢”。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5]《衡湘稽古》云:“雷祖从帝(黄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今岣嵝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谓之先蚕冢,其峰下曰西陵路,盖西陵氏始蚕,后人祀之为先蚕也。”[6]

嫘祖后来又被人们尊为祖神、行神、路神、西王母、西陵圣母、金母、王母娘娘、先蚕娘娘等。黄帝认为她是天母的化身,因此敕令在皇宫及各大名山和洞天中,皆建王母观,以候其神。宋代陈田夫《南岳总胜集》载:“《黄帝内传》云:与西王母于宫中别营仙馆。又于华山、嵩山、王屋山、泰山、衡山、终南山及诸洞天皆造王母观。以候神也。”[7]黄帝确实在南岳敕建了候嫘祖之神的古王母殿。传说黄帝最后带领七十二位同道乘龙升天,也有说法认为嫘祖就是道教的西王母。

为纪念嫘祖,人们将与岣嵝峰连体山冈的山峰称为嫘祖峰。清同治《衡阳县志》载:“嫘祖峰稍西,一峰亚之。”人们在岣嵝峰南侧为其建庙,曰“嫘祖殿”。可惜嫘祖殿后毁于战火,仅剩遗址供人凭吊。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巴蜀书社,1993,第521页。

[2]吴道行、赵宁等:《岳麓书院志》,邓洪波、杨代春等校点,岳麓书社,2012,第285页。

[3]《山海经》,周明初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第184页。

[4]司马迁:《古典名著白文本 史记 上》,岳麓书社,2016,第1页。

[5]桂胜、张友云:《荆楚民间风俗》,武汉出版社,2014,第210页。

[6]王万澍、王国牧:《衡湘稽古》,赖谋深点校,岳麓书社,2012,第424页。

[7]陈田夫:《南岳总胜集校注》,唐红卫、阳海燕校注,湘潭大学出版社,2018,第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