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商业共生体为何要升级迭代
商业共生体的关键是稳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如果缺少“人和”,就算市场机会再大,业务结构设计得再完美,生意也不会太成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事、环境永远在发展变化着,生意亦如此。在任何商业共生体中,成员不断地“上车下车”都是常态。这种成员变动,就好像足球比赛中的换人,有时是出于被动,而更多的时候,是教练在战术战略调整下主动为之。
商业共生体能保持稳定,关键在于用交易设计绑定人。也就是说,运用发明思维,保持价值分配(利益分配)的合理有效,以此与各主体实现长期绑定,由此实现与其所拥有的关键资源能力的长期绑定。过去,价值分配往往独立于价值创造,但事实上,设计与处理好价值分配,以保持其公正性,也是经营者价值创造的一部分。为了保持企业在各种发展时期内的价值创造合理有效,商业共生体必须不断升级迭代。
经营者就像足球场上的教练,在两类情况下会主动升级商业共生体。
1.“事”不变,“人”变
“事”不变,“人”变,即业务结构保持不变,仅调整主体,以提高商业共生体的结构效率,使其更接近构想中业务模式的完美运行状态。这种调整的实现,既可以通过引入更优质、量级更高的主体,也可以通过发明段位更高的交易方式。
2.“事”变,“人”也变
“事”变,“人”也变,即业务结构跟着业务改变。这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商机不变,但经营者发现了更有利的变现方式;第二种,商机和变现方式不变,但经营者设计出了更高效的业务结构;第三种,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商机本身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谢家兄弟的故事中,哥哥开办煤炭加工厂出售蜂窝煤,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哥哥请年轻人来挖煤,则属于第二种情况。
关于商业共生体的升级迭代,我们可以以支付工具的演进为例来展示其完整过程。为了完成交易,支付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而它本身也是一门生意,随着支付工具的一次次技术迭代,这门生意的商业共生体也会相应迭代。
案例1-4 从支票到支付宝,“支付”的变与不变
自从构建了商业体系,支付就成了人类社会交易的必备环节。在我们开始使用支付宝之前的100年里,支付工具作为一门重要的生意,由“事”到“人”经历了很多次业务迭代,由此而生的商业共生体也随之不断迭代。
• 支付方式的支票时代
你知道支票是谁发明的吗?
1891年,经营特快专递业务的美国运通公司(简称“美国运通”)转型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旅行支票,后来又发明了“百夫长”防伪标识,让支票难以伪造。旅行支票是一种不受日期限制的支付工具,旅客购买它就等于将资金交由美国运通托管,出去旅行时可以在全球各地与美国运通有合作的银行、酒店、餐厅或其他消费场所兑换现金。旅行支票颠覆了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成为当时流行的支付方式。
当时,围绕旅行支票(事),美国运通在全球与很多合作方(银行、酒店、餐厅等)展开合作,建立了无数人工兑换点,招募了许多兑换出纳员(人),组建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共生体。
• 支付方式的信用卡时代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信用卡被发明出来,继而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信用卡结算体系。发卡银行向使用者发行VISA卡,持卡人不必预先存入资金,就可以以赊购的方式在加盟商家刷卡消费,后续再全额或分期归还。这种先进的支付方式很快在全球普及,包括美国运通在内的许多公司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全球结算体系,推出自己的信用卡。
围绕信用卡(事),美国运通减少了人工兑换点,改为与银行合作,让银行发行“美国运通信用卡”,由银行招募负责发行、收款、结算的各种人员(人),商业共生体由此升级迭代。
• 支付方式的在线支付时代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PayPal上线,开启了互联网在线支付的新时代,资金流通与支付行业纷纷向线上迁移。作为中间支付环节,在线支付实行的是保护买家制度,当交易出现问题时,会退款给买家,从而实现了信用保证和小额结算的双重功能,让素不相识的人也实现了自由交易。2013年后,支付工具又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上,用户用手机里的各种支付app去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完成支付。
围绕在线支付(事),各大互联网公司组建了技术研发、支付运营、客服等团队(人),商业共生体由此再一次升级迭代了。
在业务定位上,支付业务始终没有变。但每一次支付技术的升级,都会带来支付工具背后的业务系统和商业共生体的升级迭代。如今盛传的“把生意重做一遍”,并不是贸然地改变业务定位,而是围绕业务定位去升级迭代其背后的业务系统和商业共生体。不仅支付领域如此,世界上其他很多领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