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海
一颗果 一座城
这里的故事,从一颗胡柚开始。
浙西南常山县的每一座山、每一块地、每一个村都是绿的,它们被绿簇拥着、包围着,绿色在这里铺展着、延伸着。在常山的每一座山岗,你可以看见茂密的胡柚林;在常山的每一处村落,你可以看见房前屋后都有胡柚树。
胡柚树,成为常山县的农业支柱;胡柚果,成为常山县农民致富的金果子。
为了这棵绿油油的胡柚树,为了这颗黄澄澄的胡柚果,几代常山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凝聚了高超的智慧,终于使一颗果富了一座城,一片林富了一个县。
在青石镇澄潭村胡家自然村的一个菜园子里,有一棵110多年树龄的胡柚树,根深叶茂,树壮果稠。
它的主人是退休教师徐立成。正是从他家这棵胡柚“母亲树”开始,常山县遍植胡柚,成为“中国胡柚之乡”。
徐立成听上一辈说村里人早先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看墓的,后来就在胡家村住下来了。他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那时候他的父亲还只有17岁,姑姑也只有十几岁,他没见过爷爷。胡柚树是爷爷留给后辈的唯一资产,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徐立成很小的时候,这棵胡柚“母亲树”就已经很大了,他猜测是他爷爷的爷爷辈种下的果树。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这块地收归集体,因为管理不善,树干枯萎,树叶凋落,胡柚树濒临死亡。在他父亲眼里,这棵胡柚树神圣不可侵犯,也是村里最老的“寿星”。于是,他父亲带着全家给树培土、浇水、整枝,终于让它重焕生机。
1983年,常山县农业部门调查胡柚资源时,发现了这一棵胡柚直生树。老农艺师叶杏元、贝增明对这棵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它看起来像香泡树,却又不是香泡树;果实吃起来像橙子,却又不是橙子,酸酸的,苦苦的,风味独特。叶杏元他们经过测算,认定这棵树已有70多年树龄,堪称胡柚“祖宗树”。让人称奇的是,这棵树树高7米,冠幅七八米,枝干稠密,绿叶繁茂,年年结果。
叶杏元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似橙非橙,似橘非橘”的柚果有甚为独特的品质和功能,值得在全县大面积推广。这种果子长在山沟里,多年来连个名字也没有。县农业部门把这棵树命名为“常山胡柚”,因为它的出生地在“胡家”,外形长得像柚子。
正是从这一棵“母亲树”发端,胡柚树悄然生长在常山县农家的房前屋后,胡柚也成为这座县城的知名特产。叶杏元、贝增明等一批老农艺师用这棵胡柚嫁接培育常山胡柚品种,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几千亩发展到几万亩。当年培育的第一批胡柚散枝发叶,“星星之火”燃遍了常山大地。人们称叶杏元为“常山胡柚之母”,称贝增明为“常山胡柚之父”,这是对老一辈农艺师最高的褒奖和肯定。
2013年12月,衢州市林业局为这棵胡柚树挂上了衢州古树名木的牌子。村民们在树枝上系了许多祝福祈祷的红丝带,在树的四周加了石条栏杆,前面还建了香炉,上书“天赐福果”。这里成为果农的朝圣地,每年都会举行祈福仪式。
徐立成一家的地里,除了胡柚“母亲树”外,还有10多棵胡柚直生树,树龄都在50年以上,都是上一辈人馈赠给他们这代人的珍宝。
徐立成出生于1946年,退休前在青石初中教过数学,后来教植物相关的课程,他教过的学生像胡柚花一样数也数不清。他有四个子女,三个女儿在杭州,一个儿子在无锡。儿女们都想接他们老两口去城里,但他们不乐意,他们想守着这片胡柚林。除了园子里的十几棵老胡柚树,他家还有两块地,总共有七八亩,1986年以后都种植胡柚,总共有100多棵,光那棵胡柚“母亲树”每年就可收获果子1000斤左右。早些年,徐立成还在山上种胡柚,夏天要抽水灌溉,后来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慢慢地就不去管理了。徐立成的胡柚树每年可采摘3万多斤果子,好在有人上门收购,这让他省了很多心。
2023年6月20日,我们在徐立成家采访,他在杭州的女儿从手机监控视频里看到了,就打电话过来问:“家里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啊?”
徐立成在电话这头乐呵呵地说:“家里来了很多作家,他们要看那棵胡柚‘母亲树’呢!”
常山胡柚品种独特,兼具药食两用的功能,它甜酸适度,甘中微苦,别具风味。其果肉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
大自然的这些馈赠,让常山胡柚在20世纪80年代就驰骋中国农产品市场。
1986年,常山胡柚从北京捧回全国优质农产品奖。
1997年,常山胡柚再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1998年,“常山胡柚”证明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批准通过,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农产品证明商标,也是第一个有意识加以培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方向在哪里?常山胡柚的实践和探索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然而,常山胡柚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2000年后,随着全国柑橘产业井喷式发展,脐橙、丑橘、沃柑等新品牌轮番登台。常山胡柚在市场上遭到冷遇,人们不习惯于常山胡柚微苦的口感,而且市场上的胡柚质量参差不齐,其价格一落千丈。
随之而来的是常山果农砍伐胡柚树,无奈改种其他水果,“常山胡柚”这块招牌一度贬值。
昔日茂密的胡柚林还能继续绿遍常山吗?昔日辉煌的市场业绩还能重现吗?
一系列拯救常山胡柚的行动相继启动。于是,有了“十四任县委书记抓一只果”的佳话,有了胡柚深加工企业横空出世,有了一条完整而清晰的胡柚产业链。
常山胡柚开始踏上逆袭之路,再一次成为常山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撬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常山胡柚”这块招牌也一掸尘土,重新焕发光彩。
樊燕霞,1987年出生,浑身充满活力,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她只要有空就往胡柚基地跑,置身于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翠绿之中,如同被一片轻盈的绿色云彩所笼罩。
在樊燕霞的童年记忆里,她常常跟着父亲樊利卿在胡柚林里奔跑。
樊利卿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那时候在农村也算是文化人了。他当过村里的会计,也开过农资店卖过化肥农药。后来,他白手起家,收购、销售胡柚,成为胡柚销售专业户。20世纪80年代,樊利卿在招贤镇成为大家羡慕的万元户,他在全镇第一个拥有自行车,第一个装程控电话,第一个购买电视机,而这一切都是小小的胡柚果给他带来的。
樊利卿把一车车胡柚运到北京、山东和河南等地,有时一天要发几车货。那时候,樊燕霞才读小学,假期就跟着押车的父亲坐大挂车,一路颠簸两天三夜才到北京。樊燕霞跟着父亲他们一起在车上吃住,也不觉得累,对一切充满了好奇。车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时,小贩们开着三轮车早已等在那里,胡柚马上被抢购一空。樊燕霞觉得父亲不是在卖胡柚,而是在分胡柚。后来,她还看出一点门道,如果市场里有三四十辆车,胡柚卖得就慢些,如果只有五六辆车,那分分钟就卖空了。父亲在北京没有仓库,胡柚必须拉到市场就卖掉。那时,樊燕霞就在边上发父亲的名片,以便发展更多的业务。
小小的樊燕霞跟着父亲在北京过了好几个春节,父亲给她上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课,为她以后继承父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樊利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一点不含糊。那些年他在外销售胡柚,春节回家常常用裤袜装钱,捆在腰上带回家。有一年春节,他顶着大雪回到家中,脱了外面的皮夹克,解开围在腰上的裤袜,樊燕霞好奇的眼睛一直盯着父亲,以为父亲带回的是一沓沓人民币。让她意料不到的是,父亲拿出了一盒24色水彩笔。樊利卿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爱的人,他千里迢迢从北京带回水彩笔,体现了对女儿深深的疼爱。
樊燕霞把水彩笔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老师特意提醒同学们别把水彩笔使坏了。在物资匮乏的乡村,一盒水彩笔就能让学生们惊喜不已。
樊利卿常年在外奔波,就专门给樊燕霞请了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阿姨,主要是为了给她辅导作业。之后,他又把樊燕霞送到诸暨的荣怀学校读高中,这给她的人生道路带来很大的影响。
樊燕霞从北京一所学院毕业后,在杭州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开了一家“租客星球”公司,合伙人分别负责财务、设计、营销、管理。公司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一定的规模,两年后被上海一家企业收购,樊燕霞他们掘得了第一桶金。
人们都说,子女长大后翅膀硬了要往外飞,拽都拽不回来。可是,已经在杭州工作了两年的樊燕霞却和父母商量要回到乡下,专心致志做胡柚产业。
父亲说:“我做胡柚销售30多年,可都是苦力活。你一个女孩子可别跟爸一样卖苦力。”
母亲说:“你是家里的独生女,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已经在杭州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跳出了农门,怎么还要回来当农民?”
樊燕霞对父亲说:“你干的是苦力活,我回来就是让你以后少干苦力活。我们要用互联网搞营销,线上线下销售,前景广阔着呢!”
父母拗不过倔强的女儿,虽然嘴上反对,但心里还是喜欢女儿回来,一家人在一起有个照应,再说如今搞销售还真需要年轻人的智慧和胆量。
村里却有人说闲话:“这女孩没准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回家呢!”
樊燕霞辞去杭州的工作,回到常山老家,第一件事就是注册仙文家庭农场,后来又建立了利卿果业专业合作社,父女俩开始了新一轮创业。
与老一辈不同,樊燕霞从绿色生态和电商营销着手,胡柚销量直线上升;但挑战也随之而来,有需求但供应不够,随机收购又难以掌控质量标准。
樊燕霞认为,乡村遍地是黄金,只是缺少有心人。她决定以仙文家庭农场为中心,建立规模化的胡柚精品园。他们农场最多的时候有500多亩胡柚,可是后来不断地被开发做其他用途,只剩下160多亩,远远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销售规模。樊燕霞创造了一种联挂基地模式,让胡柚种植大户联合挂靠在农场,由她免费提供肥料和科技管理,按市场价收购,同时让种植大户有一定比例的销售自主权。基地很快形成规模,胡柚质量有了保证,价格就能相应地提高,销量也比较稳定。这种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给传统种植农户带来了新的生机。她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团结了近500户人家1600多人。
樊燕霞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一年,基地里的胡柚遭受了病虫害的侵袭,有些叶子开始枯黄,她赶紧叫父亲到田头,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那时开始,樊燕霞和合作社社员们更加注重优化土壤环境,加强病虫害防治,推进品种改良。
樊燕霞与浙江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胡柚的品质和产量。
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心血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和成长的喜悦。樊燕霞赢得了合作社社员们的肯定和好评,也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支持,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褒奖和鼓励,她是常山县政协委员、衢州市人大代表,当选常山县妇联副主席。
樊燕霞在开拓胡柚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果农心声,搜集社情民意,通过提案、议案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为了胡柚,樊燕霞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她认为,做好一个产业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前面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她愿意深耕胡柚产业,用自己的所学所思带领广大农村青年着力于胡柚产业化、数字化、品牌化打造,努力实现胡柚种植数字化、产业一体化,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樊燕霞和1600多名社员就像一缕缕亮丽的霞彩,组成绚烂的大片云锦,照亮那片绿油油、黄澄澄的胡柚林。
我们走进漫柚溪谷,仿佛走进了绿色王国,漫山遍野是绿油油的胡柚树。放眼望去,数千亩胡柚基地逶迤连绵,绿意铺陈,由地上绿到树上绿,由树上绿到山峰绿,整个基地成为一座以绿为主色的园林。
漫柚溪谷是钦韩芬心目中的一个梦想,它是浙江艾佳集团建设的一个农文旅结合新产业项目,位于常山县同弓乡的太公山片区,项目总面积约4300亩,是常山胡柚种植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中国首个胡柚文化主题体验园。钦韩芬立志将其打造成知识产权型第四代田园综合体。
胡柚树的绿色是钦韩芬人生的底色,胡柚也是她一辈子孜孜以求的事业的基石。
钦韩芬是土生土长的常山人,父亲当过常山县第一中学校长,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可谓桃李满天下。说起来,她的兄弟姐妹都算是在体制内工作。她曾在常山县微生物厂工作,后来进了食品质量检测站,几年以后就被推到副站长的岗位上。可是谁也没想到,仕途一片光明的她却下海做起了胡柚生意。
1993年,常山胡柚走上发展快车道,一名当红明星不仅为常山胡柚做形象代言人,还在常山投资创办食品公司,开发胡柚汁等产品。在一次订货会上,仅仅半天时间,这家公司就收到了金额总计2400万元的订单。
但后来事与愿违,食品公司因技术不过关而败走麦城,公司亏损严重,濒临破产。
钦韩芬受常山县政府委托,和公司领导赴京与明星商谈有关善后事宜。这次与明星的接触,竟成了她下海的契机。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钦韩芬在食品质量检测站工作多年,也算是专家了,她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为重要的是,她发现其中有无限的商机。常山胡柚浑身是宝,她不相信胡柚会卖不出去,她不相信胡柚产品会开发不出来。
1997年,钦韩芬在众人不解的目光里辞去了公职,着手创办艾佳胡柚企业。
万事开头难,事非经过不知难,但这难那难没有难倒钦韩芬,她的目标就是要把胡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那时,公司刚起步,只有四五名员工。为了打开销路,她坐着绿皮火车全国跑,吃过的苦一火车都拉不完。
从衢州坐绿皮火车,无论是到祖国西北的新疆,还是到南方的深圳,都得几十个小时,钦韩芬随身带着一张旧报纸,累了就在座位底下把它铺开,好让自己打个盹。为了节省开销,出差时她专找很便宜的小旅馆。
在北京推销胡柚时,钦韩芬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推着平板车赶往花家地早市摆地摊,用带常山口音的普通话吆喝着卖胡柚。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经过多年商海历练,钦韩芬终于走出了人生低谷,在胡柚事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浙江艾佳在常山的大地上,从一棵不知名的小树苗成长为万众瞩目的参天大树。
历史的年轮忠实地记录着艾佳不断扩张“疆域”的成长历程和辉煌业绩。
1999年,公司成立,专门从事胡柚种植与销售。
2001年,公司业务由机关、社会团体、高校和部队等团购业务扩展到商超配送业务。
2006年,公司开始建设新疆苹果、库尔勒香梨、甘肃苹果等基地。
2008年,公司商超配送业务由华北拓展到华东、华南,先后与沃尔玛、乐购、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商超开展合作。
2010年,公司自建综合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全年吞吐量超过3万吨的配送中心。
2015年,公司投资建设哈密瓜、丹东草莓等基地。
2018年,公司引进种植西柚,投入无损检测设备,提供社会化分选服务。
2020年,年生产能力8000吨的果汁、果酱生产线投产。
2022年,艾柚香系列果汁饮料正式投入市场销售,4300亩漫柚溪谷胡柚基地全面开建,年总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以上。
艾佳集团的企业文化也像胡柚产业一样不断发展。艾佳集团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宗旨,为农户提供一流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力争成为中国核心产区优质农产品供应者,成为一流的食品深加工企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艾佳集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遵循“原产地”理念,在全国建立了40个果蔬基地,标准化基地面积达5万多亩;在全国一线和二线城市建立了10个加工配送中心,辐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建设了现代化冷库10余座,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存储量达2万余吨。
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集团旗下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多年来,钦韩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把扶贫帮困放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位。从2003年起,艾佳集团在西北、西南等部分贫困地区,通过和农民共建合作社、收购农特产品、科技扶贫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农民实现脱贫。钦韩芬还创建产销联盟,在新疆、四川、甘肃、云南等地联合企业、联合基地、联合农户,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建基地销产品,实施产地扶贫和产业扶贫。艾佳集团带动了农户就业,富了一方百姓,为上千名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失土、失劳和重负担等低收入农户占10%,每年发给农民的工资达1400多万元。
这些年来,钦韩芬北京、常山两头跑,甚至在全国各地跑,但她心系故土,仍然将集团总部安在常山。她认为,做任何事情,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她有空闲时,会登上漫柚溪谷的观景台,放眼眺望,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胡柚林,整个人仿佛沉浸在绿色的海洋里,而在成熟的季节,金黄色的胡柚果压弯了枝头,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清香。
常山的故事,从一棵胡柚开始;而宋伟的故事,则从一棵香柚开始。
浙江常山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用6年时间,在常山种了1万多亩40万株香柚。
这种树的果子又酸又涩,没法像其他水果一样直接品尝。树枝上还长了坚硬的刺,采摘十分困难,工人们要穿着厚厚的服装,戴上护目镜,全副武装才能干活。即使是地上的枝干,也得整理干净,统一收集,不能乱扔。
就是这样苦涩的香柚,宋伟的果园第一年就收获了400吨,创造了5000万元销售额。他生产了一款香柚和胡柚混合的双柚汁,在饮料市场上十分火爆。
宋伟,1968年出生,上海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来在物资贸易中心、金属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工作,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7年,宋伟在常山收购胡柚,开发蜂蜜柚子茶。一开始,他把胡柚拉到上海加工,但价格下跌,一直没有打开市场。
2013年,宋伟把工厂搬到青石镇,租了40多亩地,一边种胡柚,一边搞加工,但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就是在这一年,宋伟到日本考察,马路村香柚产业的经营方式让他茅塞顿开。
马路村位于日本南部的高知县,人口约900人,面积约165平方公里,全村种有约46000棵柚子树,柚子产品数量达200多种,年销量1000多万件,年销售额折合人民币近3亿元。马路村的柚子果汁畅销20多年,村庄面向全球粉丝推出“特别村民制度”,已有上万人成为特别村民,村庄还打造了柚子节、柚子民宿、柚子温泉、柚子宴,丰富消费者有关柚子的体验,推动多产业融合。
宋伟被马路村的香柚深深吸引,他对香柚做了认真研究并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大胆决定。
香柚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皮厚且凹凸不平,柚胞多,芳香浓郁。香柚原产地在中国长江流域,唐朝时经朝鲜半岛传至日本。香柚果苦涩,无法鲜食,却广泛应用于饮料及其他食品、美容护肤产品的生产。香柚果皮可制作果酱、果茶等;果汁可制作饮料、调味品等;籽油具有美白抗氧化效果,可制作美容护肤品;从果皮提取的精油可添加到食品、美妆日化产品中。
宋伟认为整个香柚都是宝,可全面加以利用。他经过考察比较,得出了惊人的结论:1亩香柚产值大于1亩胡柚,香柚综合产值是同等数量柠檬的10倍。
2014年,宋伟开始从日本引进香柚枝条,决定种1万亩40万株香柚。这让常山柚农感到吃惊,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一个神话。
宋伟提出了一个口号:双柚合璧,争创百亿。他要在常山建造中国首个香柚产业链集成体,构建起集农业、生态养殖、农业观光、食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融合项目。
宋伟设想了5年计划:建成香柚基地2万亩,年产香柚2.5万吨,建立精油、果汁、果酱3条初加工生产线,到2027年年产值达到100亿元。按照香柚和胡柚1∶2的配比,生产柚子汽水、果酱、果糕、果冻、糖果等一系列“双柚合璧”产品,就能将常山胡柚所有的加工果“消化”得干干净净。
宋伟孤注一掷,卖掉了上海的房子,资金全部投入香柚种植和加工。那一段时间,因为老旧果园改造、香柚种植、生产线投入等等,他的资金十分紧张,他甚至动员弟弟把上海的房子也卖掉。
在宋伟最困难的时候,常山县委、县政府给了他全力支持,通过合作社以2500万元收购30万株香柚并返租。宋伟立即新建了双柚汁生产线,2021年销售额比前一年翻了两番,企业发展终于进入了快车道。恒寿堂开发的双柚汁饮品,一经面世便迅速占领饮料市场,2022年单品卖出1亿瓶,实现销售额4亿元;2023年上半年,双柚汁几乎每天出厂量都有10万箱,预计年销量比前一年要翻番。
宋伟把“双柚合璧,争创百亿”的口号贴到车间、仓库、班组,给大家指定目标任务。2023年2月底,恒寿堂柚香谷田园综合体灌装第三车间破土动工,规划了4条高速自动灌装生产线,年产值可达45亿元。
在柚香谷的车间里,灌装生产线就像一条高速公路,一件件崭新的产品朝着“双柚合璧,争创百亿”的宏伟目标奔流着,飞驰着。
因为胡柚,我们和刘峰有了更多的话题,他是动画电影《胡柚娃》的总制片人。
刘峰曾经担任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视觉上海工作室执行总监、导演,纪录片《视觉上海》发行到160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位常山县土生土长的影视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中常山喝彩歌谣让他陶醉。
常山喝彩歌谣历史悠久,出现时间距今有400多年,它是一种在结婚、上梁、祝寿、春种、秋收、开业时表演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谣。2014年11月11日,常山喝彩歌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刘峰导演的非遗宣传片《常山喝彩歌谣》获得全国市县电视台推优活动电视专题类一等奖,并入围中国非遗影像大展。
让刘峰感到自豪的是,他一直在为家乡的胡柚做着推广宣传工作。2017年,他受时任常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风的邀请,回乡拍摄《胡柚娃》,被大山坞村的泥土屋所吸引,后来和杨建平、张冀平等一起开发云湖仙境民宿,还加入了“父亲的水稻田”项目建设。
刘峰结合家乡的自然地理、人文风俗等元素,将文化植入农业,把胡柚做成卡通形象,让它走出了国门,让常山胡柚声名远播。
2013年至2018年,常山县委宣传部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打造了《胡柚娃之胡柚诞生记》《胡柚娃之拜师学艺记》等六集胡柚娃动画短视频。2020年,动画电影《胡柚娃》上映。刘峰创作的胡柚娃卡通形象憨态可掬,动人可爱,一下子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2017年,刘峰曾把胡柚娃相关视频带到伊朗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作品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契合伊朗的文化需求,备受当地观众欢迎。
因为胡柚娃,刘峰与伊朗主持人何飞结缘。2016年至2021年间,何飞两次来到常山,他被常山悠久的胡柚文化和丰富的胡柚产品所吸引,一直想探究常山胡柚致富的密码。
2022年10月3日,大型跨国合拍纪录片《伊路向东》第三集在常山开拍,该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与伊朗国家电视台牵头,由伊朗著名纪录片导演卡米尔·索赫利摄制团队拍摄。其中第三集智慧篇以常山胡柚为主角,通过何飞的视角解码一颗小果如何发展为富民产业,农文旅融合如何推动农民致富增收,让实现乡村振兴的常山智慧走出中国,走进伊朗,促进中伊两国特色产业发展互鉴。让何飞感到振奋的是,他每次来都被常山人民的热情好客所感动,也能真切体会到常山近几年的巨大变化,他想通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让这座县城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魅力。他发现,常山的胡柚和伊朗的柠檬有很多相似之处,常山胡柚的产业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学习。他希望通过此次拍摄,以异国人的视角展现常山胡柚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深化中伊友谊。
《伊路向东》共三集,分别是功夫篇、相知篇和智慧篇,聚焦中国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诠释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的故事。常山胡柚的故事在第三集智慧篇中展现,以《一颗果 一座城》为片名,何飞以一位探寻者的身份,在常山走进柚农家中,与他们一起生活、劳作,参观胡柚技术研究院、加工企业,亲身感受中国老百姓生活、生产的真实情况,发现特色农业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改变,向海外观众介绍中国扶贫减贫的经验以及朝共同富裕奋进之路上的中国智慧。摄制组从前期踩点、确定拍摄地点到实际拍摄,前后历时近一年。
《伊路向东》总策划及制片人刘婷把这部纪录片作为推动中外交流的重要支点,未来将以常山胡柚为契机,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讲好中国正能量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她说:“对于伊朗人来说,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胡柚这种水果,他们难以想象我们常山30多万人每家每户都和水果有关系。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伊朗人能够真正明白我们中国人民是怎么一起努力朝共同富裕迈进的。”
2023年2月14日至16日,伊朗总统莱希首次访华之际,《伊路向东》在伊朗国家电视台各大频道播出,触达观众1亿多人次,在伊朗掀起了一股中国风,为伊朗总统访华营造了良好的民间氛围,同时也把常山胡柚的产业故事介绍给了伊朗人民。
伊朗农业部部长赛义德·内贾德观看此片后表示,伊朗与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伊朗民众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这部纪录片为伊朗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真实中国的窗口。希望两国进一步加深包括农业在内的各领域的合作。
和摄制组预测的相似,《一颗果 一座城》的播出获得了伊朗民众的极大关注和热烈反响,很多观众致电电视台要求重播该片。摄制组收到大多数观众的反馈是谈论中国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重视度。观众们认为,摄制团队和主持人在中国一个县城短暂逗留并和当地的居民和谐相处,打成一片,这本身就非常有趣。
昔日无人问津的山间野果,如今成为备受喜爱的致富果,这是一颗会讲故事的金果,而且把故事一直讲到了国外。
2021年,是常山胡柚又一次升级的元年。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接过胡柚产业“接力棒”,抓基地,深加工,换包装,强推介,办节会,讲故事,拍电影……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推动下,常山胡柚逐渐重新回到“舞台中央”,创新发展的故事不断被人书写。他们要延续“十四任县委书记抓一只果”的佳话,久久为功,再创辉煌。
关于“千万工程”的目的,关于山区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关于一只胡柚果的成长,常山县提出“一切为了U”理念,给出了常山人自己的独特理解。
“一切为了U”,即“All for U”。这个“U”既是胡柚、香柚,又是茶油,也是旅游;这个“U”更是你,一切为了你,一切为了人民。
常山秉持“一切为了U”的核心理念,努力打造胡柚、香柚、茶油融合发展的“两柚一茶”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领导着眼于做深做精胡柚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效益。
胡柚树每年都要疏果,小青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何利用是困扰果农的一大难题。
小青果入药,称为“衢枳壳”,又称“胡柚片”,成功入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后,在常山县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小青果也正在发展成一个产业。小青果很快在市场上蹿红,身价翻了好几倍,常山涌现出不少相关的药材基地和企业。常山县委托第三方机构加大对胡柚药用化的基础性研究,争取早日让衢枳壳被收录进《中国药典》增补本,这样它就能全面流通了。
柚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所记载。近年来,常山县与华中农业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衢枳壳全基因组测序、深化降糖降脂、抗炎清肺药理等研究,陆续开发出小儿止咳糖浆、衢枳壳配方颗粒等产品。“胡柚全果高值化利用加工技术研究和应用”“胡柚药用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被列入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研究攻关计划项目,这些课题致力于胡柚降糖降脂、抗炎、抗氧化等药用基础性研究。
2018年,衢枳壳入选新“浙八味”,常山县开启了衢枳壳全产业链建设,积极打造道地药园,实现年产量6000吨,产值2.8亿元。2022年年底,百年老字号中药名企胡庆余堂看中胡柚的功效,研究开发了常山胡柚膏,市场反响很不错。2023年,衢枳壳入选浙江省首批道地药材目录。常山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衢枳壳生产基地,胡柚青果的发展蓝图将更加美好。
浙江德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段辉根,从2016年起潜心研究胡柚青果茶,经过3年的配方摸索,常山胡柚青果茶迎来投产,并于2020年开始销售,畅销杭州、广州及福建多地,第一年销售额就达80多万元。
常山胡柚青果茶产业只是常山胡柚深加工的一个缩影。2021年,常山胡柚种植面积有10万余亩,鲜果总产量达13万吨,尽管已有数十家加工企业,但深加工比例仅为30%,根据调研分析,这一比例至少得提高至60%,才能基本上消化掉小果、次果。近两年,常山县致力于胡柚精深加工的发展,争取实现全果利用。
在常山胡柚智能化育苗中心的大棚里,种植在营养钵中的胡柚苗翠绿一片,健康成长。早在1986年,常山县就建立了胡柚良种场。随着近年来胡柚种植面积的飞速扩大,常山县更加重视胡柚品种培育,每年向全县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种苗,2023年全年将定向提供5万棵胡柚苗。
常山县开展了“庭院一棵胡柚树”计划,全县14个乡镇(街道)已有超1200家农户达成意向,由中标单位和监理单位一起对苗圃内胡柚树进行确认,统一进行起球、包扎等处理。这一计划将让胡柚遍植常山农家的房前屋后,使全县农户共享推进共同富裕的金果子。
2023年3月28日至30日,浙江省山区海岛县“一县一链”现场推进会在常山召开,主题是聚焦农业主导产业,落实“一县一链”机制,做优做强全产业链。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近五年来,常山县连续出台《常山胡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方案》《常山县“两柚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2025年)行动方案》等政策。2022年,常山县还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关于支持常山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培育做强“两柚一茶”产业》。“一县一策”,为常山县胡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2023年上半年,常山已开发“两柚”系列产品80余款。以胡柚为核心的“双柚”产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常山胡柚”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达104亿元。到2025年,常山力争“双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2023年7月7日,浙江大学-常山县高水平校地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召开,会上举行了浙江大学-常山县油茶产业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同时举办了恒寿堂“双柚汁”更名“宋柚汁”的品牌发布活动,标志着常山县胡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又迈上了新征程。
一颗果富了一座城。胡柚这颗小小致富果,像千千万万的运动健儿一样,奔跑在常山的乡村大道上;像千姿万态的花儿一样,开放在浙西第一门户的山林沃野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