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达成合作
眼皮低垂,脸色阴沉的王喜平道:“老高,门卫责任重大,岂能任由任何人都要求见厂长?应该让那些陌生访客离开,以后不认识的直接拒绝说我不在。若熟人要来,他们自然能拨打我的电话。”
王喜平明白,若是关系亲近之人,都有他的号码。门卫只须按他吩咐处理访客就好。最近帮忙的事情太多让他应付不暇,不能让无关的琐事扰乱他的正常生活。
看着厂长即将发火,老高心里仿佛压了千斤巨石般沉重。作为门岗负责人,他还是具备一点直觉的,暗自咒骂起李志强这小子害苦了他。但眼下只好保持沉默,用力点头应道他明白厂长的指令。
他知道王厂长动怒,得趁机拉拢女婿小陈为他美言几句,希望能保住房间的稳定性。刚要退出办公室的身影显得落寞。
然而就在高某转身之际,王喜平忽然忆起李志强前几天造访过家里,并提及会抽空来访工厂。“老高,留步!”他立即唤住,焦急追问,“那孩子的名字是姓李,大约是三四岁吧?”
老高闻言急忙旋身,言语中略带结巴:“厂,厂长大人说得对,是个姓李的小男孩,他郑重向我保证您一定愿意见他……”
此刻老高的心弦缓了缓解,峰回路转间,他并未料到李志强与厂长真有交集,只要他这次没错待李志强,自己的职位甚至可能因此更加稳固。若当初他赶走了对方,后果可非同小可。
王喜平微笑着赞许:“老高,你现在下楼把他邀请到我的办公室来,你做得好,我很欣慰记住这事。”老高闻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意味着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得到认可,今后的日子里,在这座大厦中的日子将会更加惬意。
同时王喜平的话语中带有“请”字,让他确信那孩子并非恶意误导,下楼见到李志强,他准备以更尊敬的态度应对。而关于李志强曾提出的帮工之事,王喜平对此略有些期待。
若是需找市面上少见的外汇券,志强公司也能帮他搞到一些,这是公对公常规的生意,并没有半点私人利益瓜葛,纯粹两方企业间合作互惠的表现。
由于志强公司是国营企业的性质,他们能获取计划内的黄豆资源,而油厂也不过是加班多开一阵子机子就能多榨些豆油,这都是面向集体销售,双方皆大欢喜。
很快有人敲门,李志强在王喜平的邀请下走进办公室,礼貌问好并审视着这个空间。相比起其他大型公司的奢华,尽管王喜平的办公室略显狭小,但各类必需用品一应俱全。后方墙面嵌入了木框三角盆架,下面放着红壶热水瓶,脸盆洁白带着粉花,旁边小巧的木箱盛着透明肥皂,清新可人。
更让李志强诧异的是,盆栽里的竹板冰块。王喜平笑眯眯坐在办公桌后,看到他,简单示意就叫坐下,似乎早已习以为常这个小人物的独特风格。
这个只有10岁出头,年纪尚幼的孩子,表现出了成年人般的稳重,这让老成的王喜平有些看不懂。给员工分配水果、棉布、糖花生等物品时,只要有工厂供应,远超过金钱的价值对他们来说,更能满足与欣慰于心。
如今在票证时代,若能在工厂分得十多斤细粮,比拿到现金都要高兴,因为许多物资在市场上不易得。王喜平重视李志强是因为后者曾提及厂里想给职工分鲜鱼,承诺会是优质纯野生的江鱼以及乡村土产肉类如猪肉、鸡鸭等。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却不尽善尽美,优良的货物往往需远途运输,厂里车辆和燃油资源都有所限。作为国有企业领导的王喜平,面对激烈的竞争,想给员工优质福利越发难能可贵。对于这个趣味十足的小朋友,他非常期待展开深入的对话。
小事成就大事,难事往往从简单做起。李志强坚信,只有深入了解他人所需,前期工作周密,处理任何事都将变得轻松。
作为油脂厂厂长,明确了大体需求后,剩下的只是具体的执行细节。双方经深入交谈后达成了合作协议:志强公司如果提供计划外黄豆,那工厂将额外安排两个小时的加班,把豆子转化为豆油,实现互利共利。
志强大厦将榨豆油后留下的豆粕用车送往工厂,至于是回厂作饲料,抑或另有用途,豆油厂对此无须插手。
与志强大厦结成伙伴,两者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在节假日以低于市价提供单位职工分发鱼类福利所需,这成为厂方的一项惯例。
同时,王喜平还与李志强达成协定,三个月之内可通过现金获取价值三千元以内的外币卷。利用这卷外币,厂里的富裕员工可购买市面上的洋货电子器材,王个人亦包括在此范围内,李志强会助其选购RB产的。
起初,李志强只为了自己家里问题而做此举。他的祖婆料理饭菜时,受限于豆油供应不足,不得不加入荤油,李志强对此风味十分厌恶。且荤油长期食用对老人身体不利,即使仅仅是对味道的适应力也令他难以忍受。为了让家人的生活改善,连最基本的豆油也要解决。
明确了豆油需求后,江城油脂工厂只需按期输送黄豆,机器运转所需即能为厂内职工增设夜间班次,加工出志强大厦所需的豆油。
拿到豆油后,李志强通知董国忠和梁国富集结村里能烹饪干活的妇女人选,听从他号令。这些妇女对志强大厦的小天才——即两位村长口中的李志强,都不陌生,他的名声已深入竹板屯与福隆村每个角落。
志强大厦带来了村庄变化,渔夫们靠着江里捕获收益颇丰。竹板屯和福隆村村民情绪高昂,对董梁二人的决定大力支持,并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定能带来实质利益。
在召集了妇女之后,李志强客气地问候她们的姓名,亲切唤她们为“姨”,两位姓张的妇女则被统称“张姨”,逗得众姐妹们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