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实训教程(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第一节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实验目的】

比较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联系临床用途。

【实验原理】

不同局麻药的黏膜穿透力不同,普鲁卡因弱,丁卡因强,故表面麻醉效果存在差异。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条件】

1.药品

1%普鲁卡因溶液、1%丁卡因溶液。

2.器材

兔固定器、剪刀、滴管。

【实验方法】

取家兔1只,用兔固定器固定。剪去睫毛,用兔须触及角膜,测试其眨眼反射。然后将家兔下眼睑拉成杯状,左右两侧分别滴入1%普鲁卡因溶液与1%丁卡因溶液各3~4滴,并用手指压住内眦部位,防止药液经鼻泪管流入鼻腔吸收。滴药后,将下眼睑与上眼睑合拢,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停留约1分钟,与角膜充分接触,然后放开任其自溢。滴药后按下表定时测试两眼眨眼反射之有无或快慢,比较两眼有何差别。

【实验结果】

见表1-6-1-1。

表1-6-1-1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较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刺激角膜用的兔须,用药前后及左右两眼应使用同一根的同一端,刺激力度要基本一致,且兔须不可触及眼睑,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左右两侧滴药量及药液在眼内停留时间应一致。

3.滴药后须压迫内眦,以防药液经鼻泪管流入鼻腔。

4.实验动物应为一周内没有用过任何眼药者。

【思考题】

比较普鲁卡因与丁卡因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用途。

第二节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实验目的】

1.观察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2.学会识别小白鼠惊厥的指标。

【实验原理】

地西泮作用于GABA受体,增加Cl-内流,使细胞膜超极化,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可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抗惊厥的效果。

【实验动物】

小白鼠。

【实验条件】

1.药品

2.5%尼可刹米溶液、0.5%地西泮溶液、生理盐水。

2.器材

电子秤、注射器(1mL)、针头(4号)、大烧杯。

【实验方法】

1.取小白鼠2只,称重、编号。

2.1号鼠腹腔注射0.5%地西泮溶液0.1mL/10g,2号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10分钟后,两鼠均腹腔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0.2~0.3mL/10g,观察惊厥出现的速度和程度。

【实验结果】

见表1-6-2-1。

表1-6-2-1 地西泮抗惊厥作用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以小白鼠后肢强直作为判断惊厥的指标。

【思考题】

地西泮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第三节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

【实验目的】

1.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并掌握其降温特点。

2.掌握小白鼠体温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使体温调节失灵,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动物】

小白鼠。

【实验条件】

1.药品

0.08%盐酸氯丙嗪溶液、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2.器材

电子秤、电子体温表、注射器(1mL)、针头(4号)、大烧杯、冰箱。

【实验方法】

1.取小白鼠4只,称重、标记。左手固定小白鼠,右手将涂有液体石蜡的肛表插入小白鼠肛门内1.5~2cm,3分钟后取出读数,每隔2分钟测1次,共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小白鼠正常体温。

2.1号、2号鼠分别腹腔注射0.08%盐酸氯丙嗪溶液0.1mL/10g;3号、4号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将1号与3号两鼠置于冰箱中,2号与4号两鼠置于室温下。分别于给药后15分钟、30分钟和45分钟各测量肛温3次,取平均值作为用药后体温。

【实验结果】

见表1-6-3-1。

表1-6-3-1 氯丙嗪降温作用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肛表在使用前必须甩至35℃以下,并涂上液体石蜡。

2.测肛温时肛表插入深度、放置时间前后要一致。

3.尽量避免小白鼠过度骚动,以免影响体温的准确性。

4.实验室温度可影响实验结果,应保证恒温,并在35℃以下测定。

【思考题】

1.氯丙嗪降温作用的特点、机制。

2.氯丙嗪的临床用途。

第四节 哌替啶与延胡索镇痛作用的比较

【实验目的】

1.观察、比较哌替啶与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2.掌握扭体法镇痛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导致小鼠疼痛,出现扭体反应。扭体反应是镇痛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小鼠腹腔给予某些药物会引起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间歇性发作的运动反应,常表现为腹部收缩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后肢伸张,呈特殊姿势。哌替啶与延胡索均有镇痛作用,但两者镇痛效力存在差异,可通过扭体反应进行观察。

【实验动物】

小白鼠。

【实验条件】

1.药品

0.2%哌替啶溶液、0.2%延胡索溶液、0.6%醋酸溶液、生理盐水。

2.器材

电子秤、鼠笼、注射器(1mL)、针头。

【实验方法】

1.小鼠6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只),称重、标记。观察每组动物的正常活动情况。

2.三组小鼠均按0.1mL/10g皮下注射给药。1组注射0.2%哌替啶溶液,2组注射0.2%延胡索溶液,3组注射生理盐水做对照。

3.30分钟后,三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1mL/10g,观察记录10分钟内各组出现扭体反应的小鼠数。

4.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将各组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内。

【实验结果】

见表1-6-4-1。

表1-6-4-1 哌替啶与延胡索镇痛作用比较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醋酸应临时配制,以免挥发,影响实验结果。

2.扭体反应指标为腹部两侧内凹,腹壁下贴,躯体扭曲,后肢伸展,臀部抬高。扭体反应有上述任何一项即可认定为阳性。

3.室温宜恒定于20℃,过高过低均不容易发生扭体反应。

【思考题】

1.比较哌替啶与延胡索的镇痛作用特点和机制。

2.哌替啶与延胡索的临床用途有何不同。

第五节 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

【实验目的】

1.观察阿司匹林对家兔的解热效果。

2.掌握家兔的灌胃给药方法与肛温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松节油作为致热源可导致动物发热,阿司匹林具有解热作用,可使发热动物的体温恢复正常。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条件】

1.药品

松节油、10%的阿司匹林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液体石蜡。

2.器材

兔灌胃器、肛温表、注射器、针头。

【实验方法】

1.取家兔1只,称重,测肛温。

2.皮下注射松节油(1.5mL/kg)制成家兔发热模型,置室温下正常饮食。24小时后测肛温,观察发热情况,当体温升高≥1℃时,为发热模型。

3.将溶于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10%的阿司匹林(5mL/kg)灌胃。

4.每隔20分钟测家兔肛温1次,至少测3次,直至家兔体温恢复正常。

【实验结果】

见表1-6-5-1。

表1-6-5-1 阿司匹林解热作用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肛温表在用前须甩至35℃以下,并涂上液体石蜡。测量时,每次肛温表插入的深度与测量时间要基本一致。

2.应选用体温在38.5~39.5℃的家兔。测量肛温前勿使动物乱动挣扎,以免升高体温,影响结果。

3.该实验须分为两阶段完成。

【思考题】

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机制与特点是什么?

2.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有何不同?

第六节 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实验目的】

1.观察可待因的镇咳作用,联系其临床用途。

2.学习小鼠浓氨水引咳法。

【实验原理】

浓氨水能刺激小鼠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感受器,制成小鼠咳嗽模型。可待因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阻断咳嗽反射弧,产生强大的镇咳作用。

【实验动物】

小鼠。

【实验条件】

1.药品

0.2%磷酸可待因溶液、浓氨水(27%~29%)、生理盐水。

2.器材

钟罩、电子秤、秒表、注射器(1mL)、普通镊子、棉球。

【实验方法】

取小鼠2只,称重、标号后放入倒置钟罩内,观察正常活动。甲鼠腹腔注射0.2%磷酸可待因溶液0.2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做对照。20分钟后,分别置入浸有浓氨水的棉球,刺激引起咳嗽。观察并记录两鼠的咳嗽潜伏期及每分钟咳嗽次数。咳嗽1分钟后取出,以免因浓氨水中毒而死亡。

【实验结果】

见表1-6-6-1。

表1-6-6-1 可待因镇咳作用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咳嗽潜伏期是指从吸入氨水开始至出现咳嗽的时间。

2.小鼠咳嗽的表现:腹肌收缩,同时张大嘴、抬头,有时可听到咳声,须仔细观察。

3.小鼠对氨水刺激引起的咳嗽敏感性差异很大,故需要分别测试。

4.实验时应保持室内通风。

【思考题】

1.可待因的镇咳机制是什么?

2.可待因的临床用途及用药注意事项。

第七节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

【实验目的】

1.观察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

2.观察尼可刹米对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并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原理】

尼可刹米治疗量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临床常用于吗啡中毒等原因所致的呼吸抑制,但过量或反复给药可引起惊厥。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条件】

1.药品

1%盐酸吗啡溶液、5%尼可刹米溶液、液状石蜡。

2.器材

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或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传感器、电子秤、兔固定箱、铁支架、双凹夹、鼻插管、注射器、针头、胶布。

【实验方法】

1.取家兔1只,称重,放入兔固定箱内。将鼻导管一端与压力传感器、记录装置连接;另一端涂以液状石蜡后插入兔的一侧鼻孔,胶布固定。描记正常的呼吸曲线。

2.由耳缘静脉注射1%盐酸吗啡溶液1~2mL/kg,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变化。待呼吸频率极度减慢、幅度显著降低时,立即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射5%尼可刹米1~2mL/kg,至呼吸恢复正常为止。

3.待呼吸抑制完全解除之后,拔去鼻导管,取出家兔。再以稍快的静脉注射速度追加尼可刹米0.5mL,观察尼可刹米过量惊厥的表现(如不出现惊厥,可适当增加尼可刹米给药量)。

【实验结果】

见表1-6-7-1。

表1-6-7-1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吗啡的注射速度应根据呼吸情况调节,宜先快后慢。

2.尼可刹米应事先预备好,当出现呼吸明显抑制时立即静脉注射,但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惊厥。

【思考题】

1.尼可刹米对抗呼吸抑制的机制是什么?

2.尼可刹米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