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课 心肾相交

上节课我们从能量开始,从自然界比象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的能量。上节课讲的君火主要是心肾相交,应该比较好理解。

关于阴阳平衡,再多说几句。阴阳本来是一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就是阴阳,天地阴阳,它们本来是一家,如果按它本来的趋势,它们就是要和合在一起的。一般的书上都是讲阴阳平衡,但我个人认为这样讲是不太全面的。为什么这么讲呢?讲平衡就要有不平衡,不平衡就要有斗争,而阴阳是不应该斗争的。阴阳应该是和合的,它本来应该是归一的。无论学什么,学道也好,学中医也好,你要明白阴阳为二,二要合二为一的。只要合二为一,它就健康,就有能量,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家庭和合,这个家庭就有能量。同样,一个国家和合了,这个国家就稳定。人也同样,身体只要阴阳和合了,你这个人就会健康无病,能量级别就高。

能量级别取决于你心肾相交的程度,心肾相交越多,你的能量越大,心肾相交越少,你的能量肯定越少。

那人体怎样才能心肾相交呢?中医和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中医讲医易同源,所以中医认为人本身就应该是心肾相交的,它自己自带这样一种机制。自带的这种机制叫什么呢?叫“心藏神”!也就是说,你只要把“心藏神”做好了,自然会心肾相交。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都没做到藏神,神是四散的、浮越的。

举个例子,有些人看着好像很有能量,其实他们的神都是散的。这些学了中医以后,你才能看出来。为什么我们说一些高僧大德、一些有修为的人才是一个高能量体。如果你没学中医,看见那些天天不睡觉的人,你会相信他们说的:“你看我能量多大呀!我天天不休息照样有精力去工作呀!”其实他们的能量已经大量流失了。那是一种心肾不交的状态,是一种虚火浮越的状态,也就是心神驰越。心神驰越,不可长久。

所以中医特别注重这个神。一个病人来了以后,我们中医首先要望闻问切,第一就是望神。人和人交往也是这样,你见到一个人以后,你的第一感觉可能没表达出来,但是这个人到底有没有能量、健康与否,其实你内心已经有感觉了。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从“神”而来。当你见到一个人目光呆滞、两眼无神,说明他的身体很虚。再看另一个人,神采奕奕、两目炯炯有神,是不是这个人的能量就很高啊?

中医的神,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人的思维意识活动,就是你脑子想的,这个是狭义的神。另一种,是指所有的生命活动,就像刚才讲的,所有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都叫神,中医一般指的都是这种广义的神。

中医认为,神越藏越好,因为你越藏神,它越能够完成你的生命活动,提升你的生命能量,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1.精气神互相转化

神→气→精(水)

藏神可以使神化气,气再生精(也叫水),这是一个可持续循环的过程。收敛心神,神就能在体内化气化精化水,形成这样一个过程,生命就可持续、可循环。

2.收敛心神

金(收)→水

我们讲神是心神,你收敛心神以后,从五行来讲,就会产生金生水这个过程。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秋天主收敛,属金,收敛心神以后,精气就会化为肾水。

中医讲节气养生。因为夏天是属于散发的,所以夏天熬夜损害相对小一点,到秋天可千万别熬夜,因为秋天熬夜会导致金不收敛、不降,所以秋天熬夜是最伤肾精的!你看熬夜的人大部分都是什么样的体型?大部分熬夜的人都是干瘦干瘦的,那是因为肾精损伤了,所以秋天不能熬夜。如果这个人胖胖的,那是有痰湿。

心藏神有这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精气神互相转化,这是一个可循环的过程。另外,从五行来讲,就是一个收敛心神,然后让金生水的过程。因此秋天千万别熬夜,熬夜是很伤肾精的!

所以中医特别注重藏神,来了一个病人先望神,这个病人的治疗效果好不好,你可以观察,只要这个人神志是安定的,这个人的病就容易好。为什么?他的神安定,自身的能量就会提升。凡是那种神不安定的,治疗效果肯定不会好的。为什么?我们给他开汤药,这边在给他输入能量,他那个神不定就等于能量在漏,所以说神不定就等于是你这个人在漏,就像一个水桶底下有个窟窿。

这个漏谁来止?只能自己去止。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病人,是一个公司老总,他拿着三个手机,一会儿这个手机响,一会儿那个手机响,他就是在漏,你说他能好吗?我们会建议他休息放松几天,他说:“不行啊,公司离不开我呀,我得挣钱呀,我得养家糊口啊!”这些理由,当然我们医生也不能多说什么,中医也是讲缘,你说多了,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有机缘的,他愿意听,我们就会多说几句,告诉他去休假。如果对所有病人都千篇一律这么说,就会有一些人讨厌你,说:“你这是什么医生,我们找你来是开药方的,你给我讲这些迷信干什么?”所以这个主要还是取决于患者自己。

你们可以观察周围的人,凡是神安定的,什么事都能放下的,他吃药的效果都很好,或者不吃药,他自己也能好,因为他的能量始终保持着,或者增加着。凡是那种神不安定的,吃药效果也不好。

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修禅的、打坐的、学佛的人很多,其实都是在神这个地方下功夫。我们不要把这些当成迷信,不管你是在学佛还是进行其他修行,都是为了增加能量,能量高就不会轻易生病。举个简单例子,你出差到外地,要坐两个小时飞机。有修为的人,这两个小时脑子不想事情,只在那儿闭目养神,下飞机以后会怎么样?会很有精神。但是如果你心里一直装着事,想了两个小时,下飞机时就会疲惫不堪。为什么?耗神啊,这点很好理解。

所以中医做得越久,越感觉很无奈,因为我们改变不了人,我们只能是给他开个药方而已。都说人自由自在,但是现在的人是更加自由自在了,还是不如以前自由自在了?肯定是不如以前了。如果现在让你去休假,你肯定做不到,你放不下。自由是指身体,自在指的是心。《心经》上讲“观自在菩萨”,是哪里自在了?心自在了。你的心不自在,那就是苦啊!所以从这点看,中医和传统文化都是一致的,并不是迷信。

现在的人追求的是什么?拼命去挣钱,最后再拿钱去治病。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现在的人很少静下心来去想一想,你要做什么,你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孔子说,70岁时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你到70岁时还要那么多规矩干什么,应该随心所欲了,心很自在了,我们得追求这种状态。所以我们得思考一下,这辈子追求的是什么?自由自在才能达到身心空想的状态。

佛家、儒家讲的都是一样的。《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神。所以我说学中医和传统文化是一致的。我跟一个学生说:“你跟我学习,下一步必须要背诵‘四书’‘五经’,可以说中医的治疗都在里面了。”

“知止”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的社会,各种诱惑太多了,所以要懂得舍弃,哪些是你需要的,哪些是你不需要的,哪些是对你身心有帮助的,这样你的神才会安定下来,你的心才会定下来。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这时候他就知道止了,我不该要的就不要了,我这辈子就要立志致力于学问的学习。知止会让心神安定下来,什么功名利禄,我都不要了。

上面这些都是在神上下功夫。一个人在神上下功夫,就是你舍弃以后,该放下的放下,神定下来以后,心也就安定了,有一句话叫“静能生慧”,你的智慧就产生了。台湾的圣严法师有一个栏目叫“静思语”,这个题目就很好,就是说在心神不安定的情况下,你说的话都是胡言乱语。越学传统文化,就越有敬畏心,人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我们要在神上下功夫。

《道德经》上的一句话,“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也是讲神的,和《易经》其实是相通的。

“虚其心”,是离中虚的状态。离中虚,也就是佛教讲的心中无一物。收敛心神以后,神由心所主,心属火,火性是炎上的,就像你点了火,火苗是往上的,你让火往下去太难了。神很安定也就是收敛心神,然后就是虚其心,这个虚其心可不是谦虚,就是心中空无一物,也就是说当你心神收敛以后,你的心火下行了,再虚其心。(图1-3)

图1-3 离卦

离中虚

“实其腹”是什么?就是坎中满,就是说坎水当中要有阳气,也就是我们说的心肾相交。心肾相交以后,肾水就有阳气,水就有活力,这个人才会有生命力。所以一个讲的是离卦,一个讲的是坎卦。(图1-4)

图1-4 坎卦

坎中满

“弱其志”是什么意思?就是减少思虑,“志”就是思虑。“弱其志,强其骨”,如果不学中医,这句话我觉得不太好解释。我看了好多解释都不太满意,你这个人思维少,和你的骨头强健有什么关系?思虑少了,心肾相交了,就是坎中满了,肾是干什么的?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很多家长焦虑来看中医:“医生啊,你能不能让我小孩长高一点?”我的天呐,小孩天天做作业到夜里12点,周末还得上六七个培训班,我想即便开仙丹吃,孩子也不会长高。为什么?心肾不交啊!其实这句话主要讲的就是心肾相交。你只要心肾相交,能量足了,肾功能就正常了,就会长高了,就这么简单,都是在神上下功夫。

你看那些年龄大的,特别是当爷爷奶奶的,操完儿子的心,再操孙子的心,天天愁得睡不着觉,照顾这个,还想着外地的,还有各种亲戚。一来看病,我问他:“你缺钙吧?”几乎都回答:“缺钙。”我问他:“你骨质疏松吧?”几乎都回答:“有骨质疏松。”你问他容易骨折吗?几乎都回答:“非常容易。”

中医其实是很好落地的,你们可以观察周围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缺钙的,都是那种焦虑的,想得太多的,操心多的,是不是?有体会吗?所以说,得多研究传统文化,古人都说得很清楚了。前几天和一个学佛的朋友聊天,他说:“刘医生啊,我有一个疑问,我也知道吃素好,但是我怕吃素没有营养,我吃了以后会不会缺钙呀?”吃素到底会不会造成缺钙呢?你吃素的同时,如果心肾不交,那你缺钙更厉害,如果你心肾相交,那你吃不吃都不会缺的,明白了吧?

所以我就给他总结,补钙有三种方法,第一就是吃钙片,就是补。第二种,就是健脾,这是中医的方法。中医认为脾是化生五味的,人体是很神奇的,这都是内求的观点,就是你不管吃什么,脾都能给你化成五味出来,这是《黄帝内经》上说的,你得好好体会中医说的话。这个五味包括什么呢?就是指现在所有的营养物质。

所以从这个观点来说,你缺什么营养,你去补了,但关键是你补了以后能不能转化成你所需要的那些东西,在没在你体内形成有效的物质。这关键看你脾的强弱,如果脾强,你吃的钙就容易被吸收转化,如果脾胃很弱,它就转化不成。西医关注的是指标,你缺这个我就给你补这个,你缺多少我给你补多少。但是中医关注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你的脾能不能吸收。

所以说在临床上看到的病,大部分是吃出来的病。我们曾经见过一家人吃营养品,连续吃了5年。最后这一家人全部得了癌症。这是我们见过的真实例子,其中2个人我们治疗后已经好很多了,用中药治了一年。后来我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再加营养了,因为你补的营养没吸收,就都形成垃圾了。这是补钙的第二种。

第三种,补钙的最高层次是什么?最高层次的补钙就是心肾相交。好理解吧。中医都是很通俗的,没有一点玄妙的东西,只是我们没理解,所以说要好好理解古人说的话,你看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了弱志强骨,只是我们没有去认真解读,没有去理解。

后面我们讲到脾胃的时候,还会讲中医认为饮食是怎么转化的,会更详细地讲,让大家更多了解,你到底该吃什么,到底吃不吃,你自己去衡量一下。

传统文化和中医讲的都是一个道理,你打坐也好,打禅七也好,现在静心班也有很多,用中医的理论来看,其实都是收敛心神的,收神达到心肾相交,然后提升你的能量。不要想得很玄妙,你去参加静心班有没有好处,确实有好处,就像加油站一样,只不过人家没有用中医理论来阐述。

说到提升能量,再举一个好多年前我们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病人是深圳的一名软件工程师,找我看病的时候大概四十八九岁。他老板跟我学中医,他得了肝癌,第一次做手术好了,因为肝是唯一能够切除再生的器官。结果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他又复发了,而且转移了,转移后他就问医生怎么办,西医的治疗思路就是还得再切,说切完以后估计还能再活3个月。你想一个人如果做完手术还能活3个月,就没有什么治疗的意义了。他回来就跟他老板说这个事情,他老板人很善良,就说死马当成活马医,看看中医吧。

他找我看病的时候有黄疸、腹水、发低烧、吃不下饭,给他开了一周的中药,说了几点,因为这个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很好沟通。哪几点呢?我说中药一天吃一剂,每天静心打坐,至少1个小时,他说没问题。我又说晚饭不吃,完全吃素食,他说也没问题。他都到那个程度了,很听话,完全吃素。他吃中药,并按医生说的做,状态越来越好,3个月以后,就像正常人一样了。

他老板也学佛,在参加一个内观的禅修,就是打坐静心,离我们深圳最近的是在厦门,老板对他说:“你去内观,去打坐去吧。”一开始最短一期就半个月,后来他去上瘾了,有时候最多在那儿待几个月。结果他再回来,完全像换了一个人,跑步、单双杠什么的都可以,感觉比正常人的身体都好。他家也不回了,就在深圳住个小屋,天天没事吃个中药,自己吃个素食,去内观打坐,就这样过了3年。

我们相处时间长了就成朋友了,有一次在一起聊天,他说:“我都3年没回家了,回家看看去吧。”他家是苏州的,我们当时有预感,觉得回家不好,因为他的家族很大。他大概是几年前的春节以后回家的,他家的亲戚朋友特别多,也都很关注他。他在家待了3个月,大概是5月,深圳天刚热,他回来了。我一看就不行了,他眼睛也黄了,人一走路就气喘,再吃中药效果都不好了,到了当年7月就去世了,比医生预计的多活了3年多。

通过这个病例大家能看出什么?心肾相交的重要性。是不是大家也听过这样的病例,有些人一查出病来就什么都不管了,把房子一卖,出去旅游去了,结果旅游一年以后回来一查,什么病都没有了。不必把这当成很神奇的事情,学了中医以后你就全都明白了。自己才是自己的医生,别人谁也救不了你,你也谁都救不了,我们学中医就像得到一个拐杖一样,最后还是靠自己。所以中医都是很重视神的重要性,临床上这种例子也不止一个,凡是神安定的,都比较好治。

即使你不学中医,就是看历史、看电视剧,也能看出来,我们古人有多智慧。举几个例子,曾国藩有一本书叫《冰鉴》,里面有一个重点,他相人相什么?就看这个人定不定。学了中医就会知道,只要这个人定,他就有能量。反过来看,那种比较毛躁的人,其实时刻在消耗能量,曾国藩不要这种人。

电视剧《甄嬛传》看过没有?刚开始甄嬛入宫的时候,妃子站成一排,皇后弄一只猫一扔,其他妃子都吓得大叫,很害怕,但甄嬛连动都不动。从中医角度来解读,是不是神比较定的更有能量?最后也证明了她确实有能量,笑到最后的就是她。

所以古人的观点也是,看这个人有没有能量,就是看这个人定不定。凡是安定的,都是一些高能量体,特别是那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那样的人都是能量比较高的。

是不是感到中医很通俗,很有意思呢?能量的来源,就是心肾相交,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