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荣芬经方辨治脾胃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卷 临证经验撷微

第一章 痞满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常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志、起居等诱因有关。痞满多为慢性起病,病情时轻时重,而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内科学》将痞满按部位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胀满。本章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称胃痞。

痞满症状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内经》中称为“痞”“痞塞”和“痞隔”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备化之纪……其病否”“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认为其病因是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和寒气为患等,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䐜满闭塞。”《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述:“脏寒生满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述:“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

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论》149条明确指出:“但满不痛者,此为痞。”“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半夏泻心汤主之。”将痞满与结胸作了鉴别,并创诸泻心汤治疗,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效法。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痞候》结合病位病机对痞满的病名要领给出定义:“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痞”“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金元时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痞》则简明云:“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且与胀满作了鉴别:“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至明清时期,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更明确地指出:“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并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这种虚实辨证对后世痞满诊治颇有指导意义。

痞满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本书所讨论的痞满病患者,主要指以上腹胀满不舒为主诉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