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医学源远流长,古代文献浩如烟海。《伤寒论》的出现,无疑是中医学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丰碑。其中所载方剂,效果显著,为历代所尊崇,2000多年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为历代尊为经方。
围绕着《伤寒论》的注本解读,数以千万。后学多茫然,无所适从。幸有近代先贤胡希恕老先生,独创六经八纲解伤寒,历经冯世纶教授进一步解读完善。历经两代人奋斗,暂成胡一冯经方体系。胡-冯经方体系以六经八纲的形式来解读伤寒。其魅力在于临床验证疗效堪佳,所吸引者众。笔者有幸,参加冯老的经方学习班。所学六经八纲辨证,多年付诸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疗效,赢得一方赞誉。
笔者之前爱好脉诊,曾有幸拜师许跃远先生。所学许氏象脉学,临床实践多年,有所心得,并主编《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临床上,笔者常常将六经八纲辨证与脉诊相结合。临床实践多年,稍有心得,便萌生了将六经八纲与脉诊相结合的心得整理成书的想法,历经六年整理与思索终于写成《经方脉法》一书。
出版之前,笔者将书稿呈送冯老审阅,望得冯老指导一二。
冯老回信:
陈日含同学:
您好。
大作拜读过,因外出未及时回函,请多原谅。
非常敬佩您对经方、脉诊的探讨。又非常感谢您对胡希恕先生的学术的认可。
胡老总结出:经方辨证主要依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其中症状反应包括:自觉症状,他觉症状,舌质,舌苔,还有切诊,切诊包括:切肤、切腹、切脉,还有瘀血、痰饮、水湿等病因。胡老的总结皆来自仲景书及结合临床实践。这里可注意到:经方重视脉诊,但脉诊是经方症状反应之一。因此,大作提出“试图通过脉象来研究分析八纲和六经的本质,从而指导六经八纲和方证辨证”,这一大理想、愿望,“把脉象摆在首要位置”妥否?望加考虑。
因对大作未深入理解,仅提出一点参考。
再次感谢您对胡希恕先生的学术的认可和传播。
冯世纶
2022年9月30日
以上为冯老回信(全文无摘录),其信中对学生谆谆教诲,殷切期待,作为学生的我通读全文多遍,感铭于心。冯老,为一代经方泰山,高瞻远瞩,学术理念严谨,作为学生,难以望其项背,学生将进一步刻苦学习经方,以更好成绩报效恩师。
书中,所写脉诊之微观脉诊,主要师承于许跃远恩师。其中所用微观脉学术语大多引用许跃远《象脉学》一书。因脉学博大精深,指下感官表达挑战性较大,引用解剖学术语以及影像诊断术语,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脉学内容。成书之时,特呈送许老师审阅。许老师欣然为序,并题字。学生倍受鼓舞,感铭于心。
书中所用脉诊技法用于解读六经八纲,为笔者临床多年总结经验所得。验之临床,多有效验,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我偏重经方脉诊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赢得患者的认可。不敢自私,特书,呈送与同行分享,也供师长指正。
虽然本书主要以脉诊的形式来解读六经八纲,进一步解读《伤寒论》。但冯老告诫弟子“经方重视脉诊,但脉诊是经方症状反应之一”。虽然研究脉诊,但不可太过偏执,仍应注意四诊合参,以求全面。
书中所举案例,以及所书内容,因个人水平有限,错谬难免。书中但凡正确,功劳属于冯世纶恩师及许跃远恩师。书中但凡错误,全责作者本人!
希望各位同仁在临床实践中提出意见建议,以便本书进一步完善。谢谢!
陈日含
2022年11月4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