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华夏”
如果进一步追究,则不仅南朝裴松之添注,连西晋陈寿《志》传中也埋伏有“关羽成神”的基因。
《三国志·蜀书》中的《关羽传》不过九百多字,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过人的勇武。如“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如“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如”;如“羽率众攻曹仁于樊……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锋”,等等。甚至说张飞的“威猛雄壮”还“亚于关羽”。论者往往以陈寿对关羽有所批评,便以为评价不高。其实整个二十五史里古今名将多矣,但惟有《关羽传》中赫然有“威震华夏”四字考评,实已道尽其于当时的声威影响。这与前此之《汉书·霍光传》“威震海内……四裔宾服”,或同书《吴主传》引孙权嘉禾二年诏书自谓“威震遐方”,后此之《后汉书·寇恂传》言其“威震邻敌”等等,都明显不同,足以流千秋而传万代。
此外,陈《志》及裴注中,亦每以“关、张”并称,这在魏晋以后的武人中间显然发生了影响。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条说:
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其说见二公本传者:袁绍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曹操使张辽、关羽救延,羽望见良麾盖,即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绍将莫能当者。当阳之役,先主弃妻子走,使张飞以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二公之勇,见于传记者止此,而当其时,无有不震其威名者。魏程昱曰:“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魏志·昱传》)刘晔劝曹操乘取汉中之势进取蜀,曰:“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则不可犯也。”(《魏志·晔传》)此魏人服其勇也。周瑜密疏孙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吴志·瑜传》)此吴人服其勇也。不特此也,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晋书·遐传》)苻秦遣阎负、梁殊使于张玄靓,夸其本国将帅:“有王飞、邓羌者,关、张之流,万人之敌。”秃发傉檀求人才于宋敞,敞曰:“梁崧、赵昌,功同飞、羽。”李庠膂力过人,赵廞器之曰:“李玄序,一时之关、张也。”(皆《晋书》载记)宋薛彤、高进之并有勇力,时人以比关羽、张飞。(《宋书·檀道济传》)鲁爽反,沈庆之使薛安都攻之,安都望见爽,即跃马大呼直刺之,应手而倒,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南史·安都传》)齐垣历生拳勇独出,时人以比关羽、张飞。(《南史·文惠太子传》)魏杨大眼骁果,世以为关、张弗之过也。(《魏书·大眼传》)崔延伯讨莫折念生,既胜,萧宝夤曰:“崔公,古之关、张也。”(《魏书·延伯传》)陈吴明彻北伐高齐,尉破胡等十万人来拒,有西域人矢无虚发,明彻谓萧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即出阵,掷铣杀之。(《陈书·摩诃传》)以上皆见于各史者。可见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57]
赵翼虽然以乾嘉史学的严谨著称,但毕竟生活在关羽已被乾隆皇帝御口钦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的时代。此外,北魏拓跋宏《与曹虎书》中,也言“卿进无陈平归汉之智,退阙关羽殉节之忠”,[58]也肯定了关羽守护荆州,至少令主上相信会尽忠守节,绝无背叛之虞。
魏晋南北朝间关于关、张以至诸葛亮这些蜀汉名臣的夸赞之词如此之多,也有其政治上的原因。晋虽混一宇内,但蜀汉之影响并未因此消失。如西晋“八王之乱”后,十六国中即有巴氐人李特之侄李寿在成都称帝,迳改“成汉”国号为“汉”;荆襄张昌率巴蜀流民起事,亦推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改名刘尼,冒称汉后;就连北匈奴之刘渊立国,也以汉称,理由是“昔王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59]可见“尊汉室以为正统”的观念,在当时也并未消失,尤其是益、荆一带。又《晋书》尝称刘渊:
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有论者径以为这是摹仿《三国志》对于关羽的描写。[60]其实陈寿《志》传中并没有这么具体,不过是后人依据诸葛亮书信中称为“髯公飘逸绝伦”,而为之想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