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高层造氛围——领导力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组织氛围则影响企业的绩效和文化。家庭氛围主要是由孩子父母营造的,组织氛围主要是由高层管理人员营造的。对企业高管来讲,必须承接营造氛围的顶层设计,这也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
在员工眼里,老板或一把手代表着经营决策层和企业所有者,而高级管理人员则代表着权力控制层和团队领导者。那么,领导力意味着什么呢?不同的领导力专家给出过不同的领导力模型。
领导力专家沃伦·本尼斯认为,组织领导者所特有的能力范围和待人技巧有4种:通过愿景唤起专注;通过沟通赋予意义;通过定位取得信任;通过自重和沃伦达因素实现自我调整。另一位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则认为,领导力从低到高有5个层次:职位(权力)、认同(关系)、生产(成果)、个人发展(复制)、领袖特质(尊敬)。
现实中,在老板眼里,优秀的领导者拥有优秀的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创造能力、决策能力及廉洁诚信的品格。在员工眼里,好的领导拥有较好的专业度、包容度、授权度和人格魅力影响。极致的情况是,老板对好领导的评判只剩下廉洁诚信的品格,员工心目中的好领导只关乎其人格魅力影响。再极致简约地说,优秀的领导者,都是营造组织氛围的高手。
1.“肯定”要多于“否定”
在民主的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更加自信。同样,在公司里,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中层干部,在批判的气氛下,没有人会比在肯定的气氛下更甘心卖力、更有绩效。当然,这不是让领导者搞得“一团和气”“是非不分”,而是尽可能地表达出“肯定”的语气。要么,一分为二地去说,批评一些行为,肯定一些行为,对事不对人,不去胡乱贴标签;要么,肯定的话公开说、多说,批评的话私下说、少说。
2.“感性”要出于“理性”
有些企业扬言打造“家文化”,有些企业强调打造“狼文化”。二者皆有可取之处,却又不可失之偏颇。企业不是家,因为企业要的是业绩和效益,同时有一大堆的管理规则。团队也不是狼群,因为同事之间总有温情和感动。企业文化既要有“家文化”的柔情,也要有“狼文化”的豪情,但又不能绝对地生搬硬套,搞得似是而非。无论公司大环境氛围如何,在一个领导者的管辖范围内,必不可少地要营造“有人情味儿”的氛围,偶尔用“感性”去对待他人,或者,在“理性”的基础上“感性”地去处理一些员工事件。
3.绝对不能丢掉“学习”
无论是一名员工,还是一个组织,最可怕的就是失去学习的动力,失去奋斗的精神。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希望各级团队的领导者,都能够运用适当的学习手段,激发员工的成长热情,从而使其以更饱满的状态创造价值,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善于进步及不能营造学习氛围的“将”,在老板眼里都是“熊将”。
4.永远不能忽略“公平”
我们提到过公平理论在组织中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根本挥之不去。领导者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注重公平等式,让员工的付出与回报有相对一致性。大到薪酬的核定,小到福利的分配,都要考虑公平理论。说到底,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要尽量体现出公平的氛围。同时,作为领导者自身,一定要先人后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考虑,以免从根本上颠覆了员工的公平感。
5.“说笑”也是管理方式
有些领导者,被员工在背后起不同的绰号作为谈资。有些领导者,员工可以在其面前谈笑风生。前一种领导往往是专制、严肃、死板的工作风格,后一种领导往往显得更平易近人、张弛有度。当然,领导与员工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但总要允许员工在自己面前释放一定的本能表达。说笑时,共鸣而不放肆;批评时,真诚而不挖苦。给员工一定的空间,同时保持距离之美,即便不善于幽默,也得让彼此感觉轻松。工作之余,不定期地请下属和员工吃饭,也是一种基本的放松方式。
拿破仑说: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中国则有句古训:天下难联者人心,难得者人才,难鼓者士气。其中“士气”二字,恰恰道出了氛围的重要性。
某调查机构的职场调查报告显示,职场人想“裸辞”的原因中,诸如“和领导价值观不同”“工作环境差”“同事关系不和睦”等组织氛围因素占比约46.3%。不容否认,部分领导者心胸狭窄、唯利是图、结党营私,都是组织氛围的污染源。
判断一个领导者是否有营造氛围的领导力,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观察:
·是否善用愿景去激励、鼓舞团队?
·是否会主动包容而不刻意打击下属的缺点?
·是否在利益面前先考虑他人再考虑自己?
·是否清楚员工的家庭和个人情况?
·是否能够表扬和批评并重?
·是否具备专业度或成熟的管理哲学?
·是否能够基于当前事件预见未来?
·是否经常和下属团建互动?
·是否乐学不厌并影响他人?
·是否有上级和员工的口碑?
氛围随处可及,沟通聊天是营造氛围,培训学习是营造氛围,请客吃饭也是营造氛围。有了组织氛围,才有员工活力,能搞定氛围,就能搞定团队。HR更要成为一个能营造氛围的“领导者”,这对组织和自我发展更具管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