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听戏
我们村和西边的三个村合在一起是一个大村,设一个村委会。村委会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看到别的村成会,自己也要起会。会是当地的一种叫法,就是每年固定几天在该村的固定地点设立临时的集贸市场,允许各地的商贩来做生意。有的地方成会时间久了,就会形成集,就是每个月的固定的日子都到那里赶集。一般用阴历的日期,比如每个月逢三、六、九成集,到阴历初三、十三、二十三等日子,人们就会到那里去赶集。集市达到一定规模,就会有固定的商铺林立,形成商业街。一般这样的商业街都离镇政府不远,其它村落一般都是每年成个会。现在成会的标志基本上就是唱戏,听说哪里成会了,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听戏,听戏之余,才会顺带买点东西。买一些小吃,菜苗,还有一些小玩意。也有唱发财戏和祝寿戏的。
听戏的以老年人为主。现在村子里也没有闲地,所以听戏的场地条件都比较差,有时还有日头晒着,可是仍有不少的老年人去听戏。人终归是有社交需求的,有的可能也不图听戏,只是喜欢凑热闹。还有的听说要成会唱戏了,把亲戚也接来听戏赶会。戏班的水平也不高,一般是有那么三两个专业点的演员,再找几个业余点的,凑成一个班子。现在也不搭戏台了,戏班有个卡车,布置一下就是戏台。他们自己带着做饭的,也不用管饭。
小时候跟爷爷去听过一次戏,晚上在南边一个村上唱的,当时觉得还挺远了,根本听不懂在唱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太挤了,特别是散戏的时候,挤的人喘不过气来,爷爷抽旱烟的烟杆都给挤断了。回来的路上还要过一个沟,沟里还有水,小孩过不去,还要大人小心的递过去。尽管有这些不方便的地方,下次听说哪里要唱戏了,人们还是禁不住要去看一看。也许听戏给人的欢乐更多吧。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阵子不知道为什么,村里来了一帮唱戏的,就住在我们村,在村西头一片空地上搭了戏台子,每天一放学,我们就赶紧带着板凳去占地方,享受坐着听戏的福利。以前晚上到别的村子去听戏,都是站着,在外围,里面根本挤不进去。戏台上的灯是汽灯,照得很亮。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出戏,一个是穆桂英挂帅,一个是铡美案(又叫秦香莲)。穆桂英挂帅里面扮演穆桂英的演员头上戴的两根翎子尤其让人好奇,不知道他们从哪弄来的。总体来说,穆桂英的那身行头,确实挺美的。秦香莲这出戏里面的陈世美是我们村的自会扮演的,韩琪是顺瑞家老四扮演的。当时听说自会喜欢剧团里的女主角,大家都免不了给他开玩笑,他也不恼。可是那个女主角喜欢的是剧团拉头弦的那个男的,弦和闲发音相近,所以都背地里叫他“天下第一闲”,颇有些调侃的意味。顺瑞家老四就是那个捉迷藏时藏在井里的家伙,他练成了徒手空翻,大家都觉得他好厉害。可惜好景不长,剧团不久就解散了,自会仍旧务农,顺瑞家老四出去打工。
我上初中的时候,路过一个村子,里面有个戏园子,要买票才能进去听戏,没有进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