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秦韩之争
赵章搂着韩芯儿,半靠着枕头坐在榻上,享受着云雨初歇后的舒爽。
看着旁边韩芯儿慵懒的神态,赵章心中欲念褪去,只留下满满的爱怜与疼惜。
眼见时间已经来到了午时,快到用饭食的时候了,于是赵章就打算起来了。
看到赵章动了,韩芯儿便也打算起身为赵章更衣,可刚一动身,便感觉到身体一阵不适,浑身无力。
赵章也看到了韩芯儿的动作,连忙转身制止了她“芯儿,别动,你今天便老老实实在这休息吧!”
“我去让人为你准备点滋补的饭食!”
韩芯儿听后却是连连摇头,“殿下不可,哪里有婢子休息,让殿下照顾的道理。”
“倘若被旁人知道了,怕是要说闲话的。”韩芯儿满脸的担忧。
赵章听罢后却是冷哼一声,继而说道:“哼,让你休息是本殿下的旨意,我看谁敢在背后嚼舌根!”
“可是殿下。。。”
“好了!”韩芯儿还待要说些什么,赵章便是抬手打断了她的话,“你就安心在这休息就好了,剩下的有我在呢!”说着又温柔的爱抚着韩芯儿温热的面庞。
韩芯儿感受到赵章话语里的关心,也是轻咬嘴唇满眼爱意的看着赵章。
因为早就知道自己迟早是赵章的人,所以她的这个决定虽然突然,但却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
可即便如此,她也依然为此后如何和赵章相处而感到惶恐。
而此时赵章的态度却仿佛给她吃了颗定心丸一般。
只见韩芯儿看着赵章轻声“嗯”了一声。
赵章见状这才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接着便朝门外走出去了。
而正在赵章这边的“战争”结束的时候,在西面秦韩之地,也有一场战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分割线——
韩国,宜阳
宜阳,地处洛水北岸,西邻秦国,东临周王室,自来便是韩国抵御秦国的军事重镇。
而这座韩国最为倚仗的雄城,宜阳已经在秦国的兵锋下苦苦坚持了数月之久。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①
宜阳的情况,显然并不属于前几项。
城墙周围熊熊燃烧的井阑和云梯的残骸,冒出滚滚的浓烟,被凛冽的风吹拂着,飘荡到战场各处。
在夕阳的余晖下是遍布的尸体和血迹,空气中满是士卒痛苦的哀嚎声,这尽皆显示出这场战争的惨烈。
也同样用事实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攻城被兵家评价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而作为此战的统帅,秦国的左相甘茂,同样也为如今的情况感到怒火中烧,却也满心无奈。
只因他已被这座坚城阻隔在此数月之久。
“可恶,又没能攻上去吗!”
只见一身甲胄的甘茂站在远处的战车之上,眼神紧紧的盯着远处攻城的士卒。
看到秦军的进攻又一次被韩军击退,甘茂也是重重的锤了一下面前的扶手,满脸的懊恼。
接着却是长长的叹了口气,心中一阵发苦,只因在这几个月中,这样的场景,已经无数次的在他眼前上演。
“左相,前面的士卒怕是顶不住了,眼见天色已晚,还是先行收兵,明日再战吧!”
看到己军的进攻再次失利,旁边战车上的大庶长嬴封②也是来到甘茂近前,对着他抱拳谏道。
听着嬴封的话,甘茂看了看太阳,确实如嬴封所言,已经快要落山,再看看前方作战的士卒也都是满面倦容,这才对战车旁的传令兵命令道:“鸣金收兵!”
四个字说的甘茂咬牙切齿,可见他此时心中的不甘。
“叮、叮、叮!”
传令兵离开之后不一会儿战场上便响起了清脆的铜钲声。
伴随着士卒们依令缓缓退出了战场,隐约间还可以听到阵阵的欢呼声。
那是在为自己又活过了一天而感到庆幸的声音。
哪怕是被誉为“虎狼之师”,并且“闻战则喜”的秦军,都为退兵而感到欣喜,可见这场战事带给他们多么惨痛的教训。
而闻听声响的甘茂也是面色铁青,但更多的还是无可奈何。
本以为凭借秦国精锐的士卒,攻破这座城池会不费吹灰之力,不曾想,却是屡屡碰壁,让他也不由的有些灰心。
回到营帐中的甘茂,兀自在看着面前宜阳城的地形图愁眉不展。
宜阳城地处三川流域的中心,曾是韩国的国都,自韩武子建都以来,已逾百年,城墙高大,防御坚固,加之城南为锦屏山,城北为洛河,更是易守难攻。
如果不是它卡在秦国通往周室的必经之路上,甘茂实在是不愿意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三千的方式,硬啃这座坚城。
而即便如此,历经秦军数月的猛攻,依然未能将之攻破,这也属实是让甘茂一阵头大。
“主公,宜阳城坚池厚,易守难攻,又有楚军在侧虎视眈眈,倘若一味强攻,怕是难以功成啊!”
一旁的门客左成看着甘茂,谏言道。
“我又何尝不知啊!”
只见甘茂长出一口气,缓缓的说道。
“那主公为何。。。”
军尉闻言问道。
却见甘茂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接着摆了摆手,脸上却是露出复杂的神色。
军尉见状便也不再多言。
正在甘茂看着地图,苦思冥想破城之策的时候,帐外却是传来了守卫的声音。
“左相,大王的使者到了,正在营外等候!”帐外的守卫说道。
“这个时候大王怎么会派使者来,该不会。。。”
左成闻言也是担忧的出言说道。
听着左成的话,甘茂本就皱着的眉头,却是皱的更深了。
“快请!”
甘茂心中想着使者的来意,身上的动作却是不停,一边命令手下将使者引进来,一边自己也向帐外走去,准备迎接。
-----------------
①,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②,商鞅变法为十七级爵位,十七级大良造,十六级大更,十五级右更,十四级中更,十三级左更,十二级大庶长,十一正卿,十级客卿,九级五大夫,八级公乘,七级公大夫,六级官大夫,五级大夫,四级不更,三级簪袅,二级上造,一级公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