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这是汉史的最后一卷,详细写了自汉和帝到汉献帝这一百三十多年,东汉帝国逐渐没落的故事。
东汉中后期的历史如同一个死循环,皇帝英年早逝,幼主继位,母后临朝,外戚掌管朝政。随着小皇帝长大,皇权与外戚发生冲突,皇帝便利用宦官对付外戚,结果就造成了东汉后期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窦武等外戚轮流专权的局面。
朝政日益腐败,士人受到打压,于是纷纷奋起抗争。
两次党锢之祸,党人精英被屠戮殆尽,剩下的也纷纷被罢官禁锢,庙堂之上只剩宦官一家独大。
历史上的普遍观点认为,党锢之祸严重损伤了东汉王朝的根本,所谓“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朝廷内清正的官员基本被杀害殆尽,宦官为所欲为,鱼肉百姓,最终天怒人怨,酿成黄巾之乱,为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黄巾起义结束后,董卓应何进之召领兵进京,借机掌控了朝廷,他废刘辩、立刘协,关东各地大佬对董卓极为不满,结盟发兵讨伐董卓。然而,各路大佬各怀鬼胎,最终自相兼并,董卓挟持小皇帝迁往长安,仅仅控制东汉政权三年,便身死政败,横尸街头,落下千古骂名。
至此,汉朝名存实亡,天下进入了一个英雄纷起、群雄逐鹿的混乱时代。
故事就是这些,但我想讲的远不止这些。
历史需要被不断挖掘和解读,历史人物需要被不断审视和评价。是什么土壤培育出外戚与宦官这两朵邪恶之花呢?
正如我在文中提到的,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东汉后期历史时,会发现帝国上空飘荡着不散的咒语,皇帝与皇后都被一种不可言说的宿命所左右。
这个宿命主要有两点:皇帝多短命,皇后多不育。
都说历史是由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但有时候,偶然性也会改变历史。当偶然性越积越多,也就成了必然性。
大多数人写东汉,写到黄巾起义前就结束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我们所熟知的三国,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东汉,曹、刘、孙三家打得不亦乐乎时,别忘了许都还有个汉献帝,虽然他在历史上注定是个悲剧角色,但他一直在试图抗争。只是可惜,他的对手太强大了,我曾思考过历代的亡国之君,数来数去,如果要评选出历史上最不容易翻盘的亡国之君,我觉得非汉献帝莫属。马伯庸写过一部小说《三国机密》,前几年还搬上了大银幕,他喜欢在历史的缝隙中挖掘更多的可能性,而这部小说讲的就是冒牌的汉献帝奋起抗争的故事。
既然都已经看到了东汉中期,那么不妨继续翻开这本书,跟随我笔下的文字,一起走完这段旅程,走进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内心深处,理解他被动的局势,理解他的无奈。
如果我们穿越成了汉献帝,明知道历史的走向,明知道悲剧的结局,还会拼尽全力,奋力一搏吗?
希望我的这部作品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