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语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理解孩子的感受对沟通至关重要

孩子为什么总是习惯性地与大人对抗?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总是忽略并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有什么感受,就会导致什么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所以,理解孩子的感受对沟通至关重要。

个案回顾

早餐时间,妈妈给辰辰端来一碗粥。辰辰喝了一口,立马吐了出来,一边吐一边哇哇大叫:“好烫!”

妈妈把粥拿过来,尝了一口,皱着眉头说道:“不烫啊,我觉得温度刚好。”说完将碗递了过去。

“不,就是烫,我吃不了。”辰辰将碗推了回来。

“一点儿都不烫,你不想吃就明说,不要找借口。”妈妈有点儿生气地说。

“我说烫,您偏不信,就知道发脾气,我不喜欢这样的妈妈。”孩子闹起了别扭,赌气离开了餐桌。

案例分析

以上这样的对话,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否定孩子的感受来作为回应,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引发争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归根到底是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强硬地给孩子灌输我们的人生经验,要求孩子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而是遵循我们给出的判断。当孩子的感受一次又一次地被否定,他们就会感觉困惑和愤怒,最终引发争吵。

作为父母,我们的出发点当然是爱孩子,我们怕孩子饿了、累了、病了、品格败坏了……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孩子的灯塔,引导孩子一路前行,希望孩子不要行差踏错。然而,往往就是因为这份爱,让我们理所应当地去干涉孩子的成长。当孩子感觉自己的感受被否定,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他当然会去捍卫自我,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与父母的权利之争。

现在试试这样做

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它要求我们肯定并接纳孩子的感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孩子的感受。

1.站在孩子的立场,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孩子之所以拒绝合作,究其原因是我们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当我们向孩子表达出对他感受的理解,并对他的感受做出回应时,孩子的表现自然会好起来。

2.与孩子产生共情

告诉孩子我们也曾面对相同的处境,也曾有相同的感受,与之产生共情,并表达出对他当前感受的同情和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向孩子表达清楚,我们仅仅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认同他的做法。

事实上,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的做法,他只是希望自己说出感受时,我们能够回应并了解他们。

3.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已经对我们产生了亲近和信任,一般来说,在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愿意听我们说话了,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自己在面对孩子这种行为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使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困扰,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并询问孩子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如果孩子没有很好的办法,你可以提一些建议,并得到孩子的认可。

场景模拟

场景一

早上,妈妈将一件衣服递给孩子。

孩子:“妈妈,我不喜欢穿这件衣服,它太小了,穿上不舒服。”

妈妈:“哪里小了?你看多合适,穿上多舒服。”

孩子:“就是太小了,颜色也丑,我不要穿。”

妈妈:“你总是喜欢找事儿,给你什么你就穿什么,怎么还挑三拣四的?”

孩子:“跟您说了太小了,您就是不信,您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发脾气,我再也不喜欢妈妈了。”

孩子说完用被子蒙住了头。

场景二

早上,妈妈将一件衣服递给孩子。

孩子:“妈妈,我不喜欢穿这件衣服,它太小了,穿上不舒服。”

妈妈:“你觉得太小了?哇,我家宝贝长得可真快。这件衣服才穿几次,还很新,扔掉怪可惜的,要不你再试试?”

孩子:“它太小了,穿上紧紧地贴在我身上,我不想试。”

妈妈:“是吗,要不你想想办法,把它弄大一点儿?”

孩子:“好吧,我把它往两边拉一拉。好像是宽了一点儿。”

妈妈:“宝贝真有办法,宽一点儿的确会让你穿起来更舒服。”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略感骄傲,开心地将衣服套在了自己身上。

值得思考

友善、理解和尊重的态度,是赢得孩子合作的前提,任何妄图控制或操纵孩子的行为都会遭到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假如我们能转变自己的态度,先听听孩子的声音,那么一旦他们觉得自己被理解了,也就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了。

想一想,假如你是孩子,当你说出自己的感受时,你希望父母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