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周县大学
革命党,顾名思义是革人命的党。革谁的命?自然是封建王朝的命。
在清政府腐败统治下,中国早已经内忧外患。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割地赔款,被列强侵略,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的丧失,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特别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的有志之士,成立革命团体,传播革命思想,期待着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
而这些革命党在清末被清政府称为祸国殃民的乱党,只要被抓到直接砍头处死。
……
“大人,外地商人宋思危想见你。”周县县衙的衙役通报道。
“好好好,快请进来。”王潮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容,静坐在县衙的偏殿。
只见,宋思危提着一个木箱,穿着传统的长袍,手持着拐杖走了进来。
“大人好!”宋思危只是轻微的鞠了一躬,并没有下跪。
“放肆!见老爷为何不跪!”王潮伟的师爷郑仁呵斥道。
“没事没事,新事新办。来人,看茶!”王潮伟说道,你以为王县太爷不拘礼节吗?那你就错了,他是看到别人给他送钱,他开心而已。
“那就谢王老爷了。”
“来!宋先生请坐,不知道宋先生想在我们周县办什么厂,我也好提前给上面报备一下,也能省去不少的麻烦。”王县太爷笑眯眯的说道。
“王老爷,鄙人自此不是为了办厂而来,而是为了办学而来。”宋思危说道。
“办学?”王县太爷心里犯了嘀咕,办厂我还能收点好处,这边学我还没经历过,该咋收好处。
“是的,办学!”宋思危肯定道。
“那你准备了多少钱?”王县太爷索性不想了,不管你想办什么,都要给我交钱,交了钱再说办什么。
“我准备了五千两白银。”
“乖乖,五千两,这办学比办厂还收的多。”郑师爷听到五千两,眼睛都直了。以往办厂,面粉厂收两千两加百分之十五的股息,纺织厂是收三千两加百分之二十的股息。这次宋思危办大学,能收到五千两。
“那宋先生办大学准备给政府多少股息啊?”郑师爷迫不及待的问道。
“股息?什么股息?”
“就是你办大学以后盈利的钱有多少可以交给官府。”郑师爷解释道。
“盈利?我没想过办大学会盈利。”宋思危解释道。
“什么?那你办大学干嘛?不盈利你办大学,这不是吃亏吗?”王县太爷有些疑惑,不太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做亏本的生意。
“办大学当然是为了开化民智,春秋时期孔夫子就开办私学,创办了儒学,如今我也想像孔夫子一样,教学育人。”宋思危解释道。
王县太爷这个官不是考科举得到的,而且花钱买来的,在清朝也被称为捐官,所以他对孔夫子并不是很了解。
“孔夫子?谁?”王县太爷疑惑到,身边的郑师爷急忙给他解释了一下,孔子的事迹。
王县太爷听的有些不耐烦,“行了行了,废话少说,你开这个大学,准备给我多少钱。”王县太爷以前是个杀猪的屠夫,性子急,不喜欢拐弯抹角,喜欢开门见山。
宋思危听到这些,有点意外。
“给你钱?办大学是有益于周县百姓的事情,这些钱是用来卖房置地买书的钱。”
“什么?不给我钱?那你还办什么大学!”王县太爷一听到没钱收,一下子就急了,手底下的小喽啰瞬间围住了宋思危。
“大…大人,别生气,给!肯定有大人的好处。”宋思危见到这种情况,也只能妥协。
“这还像话,那宋先生准备给我多少?”王县太爷示意手下撤了下去,又变成笑眯眯的模样。
“大人,想要多少?”
“这个嘛,宋先生我跟你讲一下。面粉厂……”王师爷拿着账本把在周县办厂的规矩给宋思危说了一遍。宋思危听的一脸震惊,这次是他直面清廷的腐败,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官吏,清政府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宋先生,你既然说了这办大学又不盈利,我就收你四千两吧。不要你的股息,你看怎么样?”王县太爷说道。
什么?四千两?还剩一千两,让我怎么去办大学?宋思危心里想着。这五千两一部分是自己买了家里的房子,更多的是革命志士凑的革命经费。一下子出去四千两,自己心有不甘,也对不起那些革命志士。
“王…王老师,谁说我这个大学不盈利了。盈利呢,你看咱们周县现在是五十万多人,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需要上学的孩子,也就是十五万,十五万里至少有五万是高中生吧,高中生毕业了该干嘛?肯定是上大学,我听说好多人都去省城或者京城上大学,咱们周县如果有了大学,至少有一万多的学生要上,一个学生一个学期我们收他一两学费,那一个学期就能挣一万两呢。……”宋思危的脑子转换的挺快,想到这个先把王县太爷忽悠住。
“一万两?这么多?”听见这个数字,王县太爷和郑师爷的眼睛都直了。
“是啊,老爷你想想这可是暴利啊,现在您先别收,等我把大学办起来,以后你就会源源不断的得到银子。”宋思危又急忙说道。
“不行,不收银子不给办!”王县太爷一直秉承着不给银子不办事的原则。
“王老爷,细水长流,眼光要放放长远些,你是想得到现在的四千两还是想得到以后源源不断的一万两?源源不断呢。”
郑师爷在旁边拿着算盘算了半天,在王县太爷的旁边嘀咕着:“老爷,我算了,如果真像他那样说,还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要不你让他立个字据,如果到时候没有钱来,再不让他办也不迟。”
“郑师爷,这个主意好!我这就立字据,赚股息,对!我愿意把大学百分之百的股息都给您。”宋思危说道。
百分之百,王县太爷被宋思危的这番话说动了,立马叫郑师爷拿出笔墨立字据。
宋思危拿着笔在纸上写到:本人愿将办大学盈利的全部所得交给周县政府,立字据为证!署名宋思危。
王县太爷拿着纸,沾沾自喜。
“不对!要有个期限吧?”王县太爷突然说道。
“好!王老爷想要多久为期,这办大学,从筹备到开办怎么也要半年,您看立半年为期行吗?”
“可以!你立吧!”
“那大人是不是也要立个字据。”宋思危担心这个反复无常的县令会反悔。
“立!师爷你去立!”王县令说道。
只见另外一张纸上写到,本县批准宋思危在本县置办大学,任何本县百姓将全力支持、配合。署名王县令,并且加盖了县衙的公章。
办大学的事情总算有了着落,从县衙出来,宋思危如释重负。他心想,我写的盈利所得,万一不盈利呢?交给政府,又没说交给你王县令。
清朝开办学堂,是有专门的教育经费,由官府出面筹款,王县令上任不到三个月,自然是不清楚这些的。不过从教育中得到的好处都是蝇头小利,实业中得到的才是实打实的,王县令自然也不会太在意这些,只是今天被宋思危说动了。
周县高中的入学率都不足百分之五十,更别说大学了。宋思危只是想借着办大学的名义,偷偷的传播革命的思想,将革命希望的火种播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