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底层心法:21堂高效公文写作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前言

与我以往出版的公文写作类图书相比,本书在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上没有根本的不同,但在思路逻辑、体例结构和讲述方式上是全新的,特加以说明。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容按由浅入深加以设计,叙述用授课的方法。课程的安排是从我的实际工作经历中加以总结的,同时也结合了广大读者的愿望。

第一部分的内容,我将讲授公文写作的格式、基本功、立意与主题,以及如何把握写作意图。这些是公文写作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和认知框架。同时,我将从写作主体出发,告知读者公文写作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这是写作应有的准备,知道公文应当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定义为初阶课,即了解公文。

第二部分的内容,涉及公文写作中几个最重要的要素:内容、结构、语言。离开这几个要素,公文就不称之为公文。这部分内容会讲到逻辑,这是贯穿在公文写作中的思维因素。第二部分还会讲授“七步成文法”,从纵向讲述公文写作的程序和步骤。这些内容是从成文过程和文本构成的角度进行讲授的,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公文内部,对重点部分加以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为中阶课。

第三部分,我们假设读者的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时就应当考虑该如何创新。比如,如何统稿,如何增强内容的思想性,以及在理念上如何正确认识“研究事”与“研究字”的关系,如何理解写作的“套路”及其局限。这部分旨在进一步提升写作主体思维能力和认知深度,进而把握更深层次的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实现总结规律、迁移经验、突破认知,所以是高阶课。

在十五堂常规课中,每堂课后设计了与内容相关的习题,供读者参考。还有分布在这三部分中的六堂特色课,两堂是知识锦囊,两堂是实用方法,两堂是心理建设。我希望本书课程的组合,既有系统性,又能从不同的角度丰富本书。

在课程的具体安排上,我的思路是,总体上既包含关于公文写作的“陈述性知识”——某一个描述对象是什么,又包括“程序性知识”——某一件事情是怎么做的,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还包括“场景性知识”——结合场景讲述,某一个方法应当在什么情形下使用,以及“策略性知识”——在具体工作中运用的一些策略和技巧。

读者如何使用好本书呢?

首先,读者要能认同我提出的理念。比如,有的读者认为全书都是模板和范文更有用,那么阅读本书可能会感到失望。

其次,读者要自觉地运用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了解每一种方法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时候适合使用。

再次,要刻意练习,将书中的理念、方法、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通过学习和练习,然后习得。

最后,要经常总结、复盘,有意识地钻研和琢磨,注重“默会知识”的提炼,注重思路的更新。

我有几个总结性的观点贡献给大家。

一是文有常法。常法,就是文章之道,即写作背后的规律。它是从众多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出来,又被实践所检验了的经验总结。在写作中,要有意识地感悟、捕捉和提取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心中有数、来之能战。

二是文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篇文章。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可用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充分发挥创造力。

三是文贵得法。知道了规律和方法,关键是要活学活用。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真正让这些好的经验方法发挥威力,经常学习总结、勤写多练,才能逐渐游刃有余、应用自如,进入自觉甚至自由状态。

三个部分的内容设计,能够帮助读者对公文写作观其大概,攫其要点,探其堂奥,习其门径。之后的能力养成全依仗各自的努力。

在“门派林立”的公文写作界,我一直是既注重总结方法又偏重于内功修炼的“内外兼修派”。本书不是金科玉律,更不是照猫画虎的样板。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体系,讲述一些体会,总结一些经验,归纳一些方法,也提出一些问题,召唤读者去思考,获得启发,培养个人能力。正如小说《天路历程》中的那句话:“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