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

清朝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从纵向看,清朝是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的最后一个皇朝,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发展的转型时期。从横向看,西方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纷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行议会制、总统制或内阁制,发展工业,开拓市场,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中国的近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也开始走向国家富强和对外扩张之路,加紧对清朝进行疯狂侵略。清朝面临从海上到陆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四面八方的威胁。因此,应对清朝的历史地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清朝的历史地位,学术界争论很大。比如,第一,兴起时期,一种意见认为,清军入关使中国历史倒退三百年;另一种意见认为,清初结束逐鹿称雄局面,实现中国统一。第二,鼎盛时期,一种意见认为,“康雍乾”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专制时代;另一种意见认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等。如何看待清朝的历史地位,近百年来,见仁见智。我认为,对清朝每一时期的历史,应当采取求真求是的态度。我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清朝的历史,有过耻辱,也有过辉煌。清朝的辉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功绩斐然,贡献巨大。应当特别强调清朝对历史的贡献,不是某个人的贡献,也不是某个民族的贡献,而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

第一,屹立世界东方。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营建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蒙古和满洲,但元帝国仅享祚98年,清帝国则绵祚268年。如果从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年)算起,则有296年。清朝占据中国历史舞台长达296年,在自秦始皇以降整个中国2132年、492位皇帝的皇朝历史长河中,清朝的历史约占其总数的七分之一。在中国秦以降两千多年的皇朝历史上,开创过200年以上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西汉、唐、明和清。在上述四朝开创大一统皇朝的君主中,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只有努尔哈赤是满族人。从世界历史看,顺治定都北京时,英、法、德、意、俄尚未强大,美利坚尚未独立建国,日本更处在衰弱状态。可以说,努尔哈赤、皇太极奠定的大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二,奠定中华版图。盛清时,疆界超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超过盛明时的版图。清朝在管辖的版图内,建立政区、派遣官员、驻扎军队、定期巡防、征收赋税、按时朝贡,实行长期有效的统治。盛清的版图,东临鄂霍次克海,南极曾母暗沙,西南界喜马拉雅山,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正北到大漠,东北跨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现在俄国叫萨哈林岛),疆土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在清朝“康乾盛世”的世界舆图上,被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誉为“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康乾之治”的清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疆域最为辽阔、国力最为强盛、人口最为众多、物产最为富庶、经济最为发达、文化最为繁荣的大帝国。

第三,多民族的统一。清代民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在东北,清朝解决了自辽河到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问题,前代所谓的“边徼”之野,清朝则成为“龙兴之地”。在北方,中国自秦、汉以来,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边患。为此,秦始皇连接六国长城而为万里长城。明代的蒙古问题,始终未获彻底解决。己巳年(1449年)与庚戌年(1550年),蒙古军队两次攻打京师,明英宗甚至成为蒙古瓦剌的俘虏。清朝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既完全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的做法,也不同于金代女真皇帝的做法。先后绥服了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清朝对蒙古“抚驭宾贡,敻越汉唐”。可以说,中国两千年古代社会史上的匈奴、突厥、蒙古之难题,到清朝才算得解。后来,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1]昔日长城防御蒙古,清朝蒙古成为抵御沙俄侵略的长城。在西北,对南北疆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族统一。在西南,乾隆朝《钦定西藏章程》设驻藏大臣、在西藏驻军、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金奔巴瓶制度,云、贵、川的改土归流等,加强了对这些地区民族的管理。东南高山等族随着台湾统一而归属清朝管辖。清朝真正实现了中国皇朝史上多民族国家的广阔版图统一。

第四,创制满洲文字。时东北亚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其诸民族均无文字。金代创制的女真文也已经失传。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创制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后对老满文加以改进,而成为加圈点满文(新满文)。满语文成为后金——清朝的官方语言和文字之一。其时,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除满洲外都没有文字。满文记录下东北亚地区文化人类学的珍贵资料。满文通行后成为满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的“四书”“五经”先后翻译成满文,而后再从满文翻译成西文,在西方广泛传播。创制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东北亚文明史上、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件大事。现存满文图书1000余种,满文档案200余万件(套),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财富。

第五,兴建皇家园林。皇宫的宁寿宫暨乾隆花园、建福宫花园、御花园等;西郊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畅春园、圆明园,京城以外的承德避暑山庄暨外八庙、热河木兰围场,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西苑(今中南海和北海)、南苑(南海子)。特别是圆明园三园即圆明园四十八景区、长春园三十景区、万春园(绮春园)三十景区,共一百零八景区,集中南北园林之优、中西园林之长,融于一园,达到中华古典园林史上的顶峰。康熙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雍正兴修圆明园,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维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暨乾隆花园、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等。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明珠,而且大多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六,传承中华文化。清朝满族没有向各族强制推行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对汉族曾强令剃发、易服),而是对汉、蒙古、藏、伊斯兰等的文化政策,如同《礼记》所说:“合外内之道。”[2]汇合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传统的汉文化,编修《全唐诗》、《全唐文》、《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大清实录》(汉、满、蒙文本)、《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老档》《满文原档》)、《皇舆全览图》、《京城全图》、《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御制五体清文鉴》等,是多民族文化的硕果。其中《四库全书》抄录七部,即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盛京文溯阁、承德文津阁即北四阁,共四部;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即南三阁,各贮存一部,供士子阅览。《御制五体清文鉴》在世界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古语言文字都中断了,唯独中华自商甲骨文以来的汉语汉文没有中断,而是得以传承和发扬。清朝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七,英杰人物辈出。在中华历史人物星汉中,清代是56六个民族里贡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政治家,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军事家,如代善、兆惠、阿桂;民族英雄,如郑成功、萨布素、林则徐;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戴震;文学家,如纳兰性德、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语言学家,如额尔德尼、达海、徐元梦;天文数学家,如明安图、梅文鼎、王锡阐、李善兰、王贞仪;地理学家,如何国宗;生物学家如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陈淏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医药学家,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桑结嘉措《蓝琉璃》、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及瘟病四大家的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学者,如万斯同、钱大昕、赵翼、顾祖禹、段玉裁、陈梦雷、章学诚;水利学家,如靳辅、陈潢等,都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第八,中国人口激增。中国人口数字,缺乏精确统计。据专家估算,中国的人口,汉朝约5000万,明万历约9000万,有人说一亿。清朝的人口,顺治十八年(1661年)人丁户口为19137625,康熙六十年(1721年)人丁户口为24918359,雍正十二年(1734年)人丁户口为26417932,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304354110名口,[3]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413457311名口,[4]就是说道光时人口突破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人估计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增多有正面与负面的双面影响。其正面影响是:说明这个历史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有所发展,粮食作物产量增加,所以人口增长较快,总体国力加强。后来,西方列强不敢、也不能瓜分中国。其负面影响是:政府奖励垦荒,破坏生态平衡,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社会压力,定期引发社会震荡,造成重大社会危机。

第九,开发三北地区。“三北”就是东北、正北、西北地区。东北,就是山海关以北,一直到黑龙江下游。这个地区特别是黑龙江下游,在明朝时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清军入关以前,它的势力已经到达黑龙江流域,那里许多原始部民归顺了后金——清,加入了八旗。辽河流域,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赫图阿拉,一迁到辽阳,二迁到沈阳,使沈阳第一次成为都城,加快了沈阳及辽河地区开发的步伐,使经济与社会得到全面的开发与迅速的发展。似可以说,近代辽河流域、沈海地带的区域经济开发,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其经始者。后来,清朝在东北设卡伦,派军队戍边,建立一些新的城市,如齐齐哈尔、呼玛、瑷珲等,一直到黑龙江北岸。东北是清朝肇兴之地,东北辽河、松花江、牡丹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地区得到广泛开发。正北蒙古地区,在整个明代战争动乱,一部分蒙古牧民炊无锅、穿无衣、食无盐、饮无茶。清朝不同,清朝建立满蒙联盟,搞满蒙联姻,整个蒙古地区在清军入关后基本没有大的战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活安定。西北地区,北疆主要是厄鲁特蒙古,南疆主要是回部,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新疆问题解决了。清朝把新疆统一,先设伊犁将军,后设立新疆省,在新疆派官员、驻兵、屯垦、设卡、贸易,大大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文化的发展。总之,“三北”地区在清朝时期经济和文化有大的发展。

第十,保护文化遗产。中国统一政权的都城,新政权都要抛弃旧王朝或皇朝的都城与宫殿:周武王灭纣未都朝歌而仍回镐京,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奠都洛阳,隋朝都大兴,唐朝都长安,宋京东迁汴梁(今开封)、又迁临安(今杭州),蒙古成吉思汗焚毁中都使“可怜一片繁华地、空见春风长绿蒿”,[5]元先在上都、后迁大都,明初定都金陵、永乐才迁都北京。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或皇朝——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或皇朝的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史册盖无一例。然而,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迁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殿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经过清代兴建、修葺的文物,保存至今的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暨外八庙、沈阳故宫、清朝五陵(永陵、福陵、昭陵、清东陵、清西陵)和明朝十三陵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上,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横向比较来说,清朝有着十大贡献,这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清朝“康雍乾”时期出现过辉煌,也存在盛世下的危机。在清朝所处的17—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江河,向着国际化、工业化、民主化奔流。我们在肯定清朝历史贡献的同时,还要考察清朝在国际化、工业化、民主化大潮中,所采取的“率祖旧章”“持盈保泰”[6]的保守态度——清朝皇帝先后8次失去了革故鼎新的历史机遇。[7]清帝拒绝维新,终遭灭顶之灾。

我多次说过,应当敬畏历史: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错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所以,对待清朝的历史,既不要忘却历史的耻辱,更不要抹去历史的辉煌。应正视以往的辉煌,要总结历史的鉴戒。

但是,上述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并不等同于清代皇帝的十大贡献。于此,要说明四点:

其一,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主要是清代中华各族人民所作出的十项重要贡献。从努尔哈赤起兵(1583年),到康熙帝统一台湾(1683年),整一百年,战火不断,万众苦难,生民涂炭,各种社会力量,得到重新组合。而后,近百年间,中原地区,社会安定,百业复兴,人口剧增,版图一统,出现“康乾之治”的大局面。

其二,清朝列帝,主要是被称为“三祖三宗”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于治国安民而言,既有功可赞,也有过可鉴。

其三,清朝民众,士农工商,各族部民,旗绿官兵,为上述“十大贡献”,付出汗水、鲜血、辛劳和智慧。“十大贡献”的历史功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

其四,清朝前六帝既结出“历史功绩”之果,也埋下后六帝衰败之因。特别是清朝后六帝“率祖旧章”“持盈保泰”,拒绝改革、极权专制,终于走向自己愿望的反面——对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对内民变四起、终被推翻。

因此,清朝的历史贡献可赞,清朝的历史教训可鉴。

(本文系2004年8月26日在沈阳中国清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稿)

注释

[1]《清圣祖实录》第一五一卷,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壬辰,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2]《礼记·中庸》第五三卷,《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

[3]《清高宗实录》第一三九三卷,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末,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4]《清宣宗实录》第三六四卷,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是年”,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5]《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6]《清高宗实录》第四二二卷,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戊子,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7]《正说清朝十二帝》,中华书局,2017年,第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