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梨传(桐乡历史文化丛书·第五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闻海鹰女士著《汤国梨传》毕,即把电子版发给我,命我做一个序。我与海鹰女士相识多年,都是南社研究会的成员,故于时谊是必须完成这个任务的。但序者叙也,是要对著作或作品的意旨和内容加以说明、阐发,进而对其得失加以研究、评论。这是很难的。即使如大文学家、大诗人曹植,他的序都被刘勰的《文心雕龙》所批评,谓“陈书辩而无当”。可见写序之不易。不过那是古代的“严要求”,现在海鹰女士既然命序于余,则要求应该是大大放宽了。所以,我想我虽则不是专业的传记作家或传记研究者,虽则对于传主汤国梨的生平事迹和史料也颇陌生,对于“阐发”“评论”等只能敬谢不敏,但在作序的“宽要求”下谈一些阅读该传的体会和感想,总还是可以的。

我对传主汤国梨不熟悉,但对她家先生章太炎则是小时候就知道了,因为太大名鼎鼎了。那时候书非常少,书店里只有鲁迅等少数作家的书。正是在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编》里,我初次知道了章太炎的名字,看到了鲁迅对他的评价,特别是这一段:“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别说这段文字所概括、赞叹的太炎先生的业绩足令一个少年人神往,就其文字之凝练、气势之磅礴,也让人一读即终生难忘。后来我又陆续读过太炎先生的著作,直到前几年拥有了印制非常精美的《章太炎全集》,这是太炎先生嫡孙章念翔兄送给我的,弥足珍贵。尽管如此,我对于太炎先生夫人汤国梨完整的生平事迹,还是知之甚少,仅从一些生活类刊物看到过当年太炎先生如何打破常规公开征婚,汤夫人何如应征等,但也是花絮式的介绍文字。

现在好了,我们有了闻海鹰女士创作的这部史实丰富、叙述完整、描写细腻的《汤国梨传》。就我阅读所及,这应该是第一部完整叙写汤国梨生平事迹的传记作品。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笔触,叙述了传主的家庭背景和出身,叙写了传主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如何上私塾、如何成为上海新式女校的学生,如何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基于爱国的热情而参加学生运动,如何从新式女校的学生成长为新式女校的校长,直至不但“在学问上成为诗词家、书法家,还在革命的功业上,成为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闻海鹰《汤国梨传》序曲)

当然,仅此并不足以谈尽传主的生平,因为她还是章太炎先生的夫人。不同于通俗刊物花絮式的臆测琐谈,这部传记以严谨的材料和严肃的文笔,叙写了章、汤的交往,互相了解直到结缡的过程,特别是交代了双方对于这一婚姻的郑重思考,比如汤国梨对于章太炎的认识,他虽有不符合一般女青年要求的一面,但其重点却是“其精神骨气与渊博学问却非庸庸碌碌者所可企及”“我想婚后可以在学问上随时向他讨教”。这一择偶标准之超迈流俗,至今也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与太炎先生这样的大革命家、大学问家结缡,对于一个女性来讲,与其说是婚后家庭生活,还不如说是共扶艰危、共渡难关、共举盛业。《汤国梨传》以很大的篇幅叙写了汤国梨如何在太炎先生陷入袁世凯的监禁之后,一则细心安抚狱中的夫婿,一则奔走呼号,展开营救;如何在抗日战争中协助太炎先生发扬民族精神、鼓舞前线将士;如何在太炎先生去世之后保存、整理先生遗稿,颠仆提携教育子女,从而完成一个大学问家的助手和贤妻良母的使命。读了这部传记,我的感觉是无太炎先生的如日之光,即无汤夫人婚后的闪光人生;而无汤夫人的襄赞力助,则无太炎先生后半生的赫赫盛业。传记作者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这一点,无畸轻畸重,无偏颇举抑,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读这部传记,感觉作者的叙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丰然沛然的歌咏般的抒情。一般来说,作者对于他所写的传主,由于知之全、知之深、知之细,故而由知而爱,由爱生情;故而笔端充满感情,这是很自然的。而海鹰女士的抒情则超乎是。请看下面这段叙述:

自从太炎离世后,汤夫人筚路蓝缕,为保护先生的遗稿百般设法,耗尽心力。逃难、流离、内战、动乱……在那样艰难险阻的岁月中,先生的手稿、遗物竟然是丝毫未失,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堪称奇迹!几十年间全赖汤夫人一丝不苟,整理、保存、一点一点逐步出版先生遗稿,从未停止!

这不是叙事中有抒情,这是咏唱,是以抒情引领了她的叙事。这不是个别地方如此,是整部作品都如此。即使是在考证一个史实、叙述传主之外的人和事也是,比如第一章写杭州的摩崖石刻《佛说阿弥陀经》,她也要来一句:“让人深为震撼!”似乎不如此就收不住她的文笔。这就使得她的这部叙事作品带上了叙事诗般的格调和色彩,洋溢着作者对于所叙人物和史事的饱满情感。而且我们追溯作者的创作历程,她以前出版的传记《忏慧词人徐自华》,亦复如是。可见写作的抒情性,真的大概是作者文笔的一个重要特色了。

读完这部传记我忽然想到,汤国梨作为中国近现代争取女性解放历史潮流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她一生的生活道路、奋斗历程和思想情感,特别是与太炎先生的结缡和同心合力的襄赞力助,颇可说明这一历史潮流的性质和特点。这一潮流,以梁启超于1896年发表的《论女学》一文发其端,其出发点是为了开启民智,扫除国家的积弱,其最终目的是打碎封建统治强加在妇女身上的枷锁,比如人身的枷锁(缠足等)、教育的限制、就业的限制、婚姻的强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在政治、社会、经济层面上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实现女性解放。人类之所以结合成互助合作的社会,其基础是基于两性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之上的互助合作、相爱相成。海鹰女士这部《汤国梨传》,所展示的“中国近代知识女性这个独特的世界”,应该可以说明这一点。

总之,《汤国梨传》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从这部书中我们不但可以完整地认识、了解一位近现代杰出的女性,了解到太炎先生不朽的学问事业中“女性因素”的影响,还可以品味到作者抒情诗一般的情感饱满的文笔。最后要祝贺海鹰女士的新作问世,也期待她力耕不辍,在创作上不断收获新的成果。

本序作者简介

吴先宁,曾任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宣传部部长,《团结》杂志主编,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古代文化文学研究,出版专著《北朝文学研究》《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秋瑾徐锡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