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诗苑中秦越人长桑君也——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1565—1645年),字无瑕,号青羊。康熙年间许三礼编纂的《海宁县志》记载,清兵攻入硖石时,周珽以死节殉明。在周珽之前,其曾祖周敬有《唐诗选脉》一书,周珽在曾祖的基础上,又花费了20多年时间编撰而成规模宏大的唐诗选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全书60卷,选诗2000余首,且几乎每首诗都有详细的笺注和诗评,可谓卷帙浩繁,洋洋大观,共200多万字,成为明代唐诗选注中最全的选本。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全称《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收录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三,集部四十六。今有齐鲁书社根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八年(1635年)刻本影印出版的《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六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作如下介绍:“明周珽编。珽字无瑕,海宁人。初,其曾祖敬辑《唐诗选脉》一书,刊未竟而毁于倭变。珽辑缀残稿,续成是编。其持论以高棅《唐诗品汇》、李攀龙《古今诗删》为宗。每体之中,各分初、盛、中、晚。又笺释其字句典故,名之曰证,发明其词意脉络,名之曰训。而以诸家议论及珽所自品题者标于简端,是为评林。大抵贪多务博,冗杂特甚,疏舛亦多。”《唐诗品汇》是明代高棅编辑的唐代诗歌选集,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特重盛唐;李攀龙的《古今诗删》是明代中期的诗学著作,也是主张近体诗宗盛唐的诗学观点在当时受到重视。而周珽则继承了前辈的诗学观点并进一步有所发展,因此,其《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成为明朝唐诗研究中的重要著作。
关于周珽曾祖周敬的资料,目前知之甚少。钱泰吉的《海昌备志》载:“周敬,字尚礼,号澹斋。景泰三年以贤良方正举。”但在残缺不全的《唐诗选脉》一书中,有一篇周敬的《旧序》,从序文可知,周敬反对六朝辞赋字工句雕的浮靡诗风,追求诗的神理、韵律,认为《诗经》以后,最能体现诗歌盛况的就是唐代。
关于《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一书的编写体例,周珽在凡例中有明确说明。在此之前,有同时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和钟惺的《唐诗归》,周珽首先批评了这两部书的编辑体例,认为上述两家均有不足之处,他特别引用了唐汝洵对《唐诗正声》的批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并继承了高棅《唐诗品汇》和李攀龙《古今诗删》选本的长处。全书的编辑以曾祖周敬的残稿为底本,分别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诗家为次序进行删补而成,凝聚了周敬祖孙两人对唐诗的认识,更是周珽花费20余年辛勤研究的成果。书中有许多周珽对唐诗的独特认识和见解,以及唐诗对后代产生影响的记录。
书中对每一首所选唐诗的笺注,则以证、训、评的形式来注释。所谓“证”,是对诗句中用字、典故的出处进行解释和引证,使读者能读懂原诗的用意,这是整部书的最大部分;而“训”,则是“训注”,主要是对全诗的解释或说明,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谓“发明词义脉络”;“评林”部分则以引用唐以后文人的评论为多,也有少数是周珽本人的评语和论述,这一部分也是周珽诗学思想的体现,对理解原诗的本意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是周珽的首创,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以诸家议论及珽所自品题者标于简端,是为评林。”
例如,对杜甫《望岳》一诗的评语:“齐鲁青未了”五字,用“雄盖一世”一句点明,认为“青未了”语好,“夫如何”跌宕,非凑句也。又引用了诗人郭濬的评语:“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只言片语,说得泰岳色气凛然,为万古开天名作。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先是周珽自己作了评语,再引用郭濬的诗评进一步阐述(郭濬也是海宁人,明末诗人)。这样的体例编排有助于对唐诗的解读。
又如,对李白《采莲曲》一诗的点评,也是极其精妙:“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尽月之神。用一‘怜’,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对李白《春日醉起言志》一诗,周珽则引用曾祖周敬的评语:“周敬曰:‘处世若梦,劳生无益,悟此理者谁耶?太白厌世而逃于酒,终日酣饮自适,可谓达生矣。’”对酒仙李白作了深层次的解读。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初刻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卷首有明末三位大儒的序文,分别是陈继儒、陈仁锡和倪元璐。陈继儒的序文写于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十四日,对周珽有较详细介绍,称赞周珽“谈濂洛关闽之学、文章议论追配古今”。濂、洛、关、闽分别是宋代理学四个流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颐、程颢,关指关中张载,闽指曾讲学于福建考序的朱熹。周廷还善画及书法,“写墨葡萄变化纵横,兼带篆、隶、草书,法识者谓温日观后一也”。温日观即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以擅画葡萄著称。陈继儒对周珽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一书,评价极高,认为周珽的选本犹如医者诊病,“直从《素问》《灵枢》中得来”“得青羊公删之而脉愈足,注之脉愈明,评之而脉愈正,诗苑中秦越人长桑君也”。秦越人、长桑君是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医家。陈仁锡序言写于崇祯三年(1630年),早于陈继儒,对周珽历数十年时间,增删曾祖的《唐诗选脉》钦佩不已,“青羊又以鹤发终先志,而使有唐诗脉永昭日月”,认为“此《会通》一编,亦可称九流之津梁,六艺之钤键矣”。而倪元璐的序文写于崇祯元年(1628年),同样盛赞周珽孜孜不倦的精神,“愚公移山精在山”,而“周君敲取诗髓精在诗雅”。三位大儒的序文,除对周珽的精神表示赞赏外,还对《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一书的价值作了肯定。
钱泰吉《海昌备志》记载了周珽死于殉明:“周珽,字无瑕,号青羊。隐居硖石。工诗,善画葡萄,变化纵横,兼带篆隶草书法。乙酉,硖方被兵,作自祭文祈死。卒年八十一。”《海昌备志》附有周珽后人周广业对《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的考订,认为此书是清康熙年间的重订本,周广业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购得此版本,再从友人处借来原本,重新校订。书后有周广业跋语:“是书辑自广业九世祖澹斋府君,而加会通于青羊公之手。凡再付梓而始传于世。又值国变,印布绝少。今所有者皆康熙间谷采斋重订本也。”可知周广业得到的版本,内容又有增加,且前另有徐元明、潘之觉、钱光绣三人序跋,卷末尚有《诗韵释要》一卷,系青羊公所纂。周广业的跋语写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距该书初刻已过去一百余年,是《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一书版本流传的补充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