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文存丛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履道坦坦 幽人贞吉——明·祝淇《履坦幽怀集》

《履坦幽怀集》二卷,是明末祝淇的诗文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藏有明刻本,现收录于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99册,有影印本出版。

祝淇(1418—1508年),字如渊,号梦窗,海宁人。享高寿,年九十而终。“履坦幽怀”语出《周易》“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意为践履之道必须守静,就要像幽禁之人一样安闲而不生事端,而且长久坚持下去不作改变,才会吉祥。卷前有蔡潮、查焕二人写的序。

蔡潮,字巨源,号霞山,浙江临海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兵科给事中。蔡潮的序言写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这一年,祝淇已87岁,依然“视听聪以明,步履不资杖策”,每日必率子孙谒家庙行祭拜礼,礼毕,为子孙授诗书礼乐。祝淇为人豪爽,乐于行善,擅岐黄,疗疾每起沉疴,见乡人贫而无资者,则济以财,病疠者,施以药。蔡潮序言中说,写祝淇为人,其目的是为了使后人“知公之为人,非尽于文艺而已也”。

查焕,为海宁查氏家族第一位进士,序言也写于弘治十六年,其时任河南按察使佥事,序言称“先生性聪慧,幼嗜学,涉略经史,通古今,尤善诗歌”。平时喜吟咏,“凡遇风月之感怀,山川之有识,事变之相形,辄付之吟咏。因此一生积累了大量诗作,而《履坦幽怀》为祝淇自选集,仅选取诗文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子孙什袭而藏”。查焕称赞“先生为人和而不流,直而不傲,逸而不纵,守幽独之贞,不泥而不通者”。蔡潮和查焕都是祝淇儿子祝萃的好友。

集后有祝淇自跋,从跋中可知,祝淇师从四明玉泉章珍先生门下,章珍课徒甚严,要求日习背诵汉唐以来诸名贤诗集,能烂熟于心的不下数千首。平日在应酬之际稍有感触,则喜吟咏挥毫,“日积月累,其数亦与记诵等”,可见祝淇诗作数量之多。当时,李伯玙、冯厚编辑的《文翰类选》一书,收录了祝淇的数十首诗作,儿子祝萃从京师带来此书,“余阅之不觉汗颜,亲知者亦劝余锓梓以传”。祝萃带回的《文翰类选》和亲朋知交的鼓励,使祝淇有了编辑诗文集的想法,于是“取全稿十存一二,题之曰履坦幽怀”,《履坦幽怀集》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

《履坦幽怀集》仅二卷,卷一为文集,卷二为诗集。文集多为题跋、序言、记以及墓志铭。文集首篇是《悦亲楼记》,悦亲楼是祝淇晚年读书课孙、颐养天年的新居。祝淇有三子,长子祝乾,次子祝蒙,三子祝萃,祝萃是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三年后因病归养。这一年祝萃母亲74岁,因患痰疾,“经时弗瘳,举家寝食不安”。祝萃见家里老宅陈旧阴暗,于是将几年在京为官的俸禄余资拿出来为父母修建新楼,祝淇亲自为新楼取名“悦亲楼”。搬入新居后,祝淇夫妇身心大悦,全家大小朝夕相处,“昼则各就职事,夜则率群小、具香烛,稽首北辰,以延父母之寿”。然后,置酒以饮,令小儿诵书、歌诗词,讲解孝悌忠信,市井里巷之语不出诸口。到兴致极浓时,“或击鼓,或弹琴,务以悦亲为事”。这样的生活状态,子孙满堂,其乐融融,母亲的病很快康复,祝淇也安然康寿。祝淇有诗记之:“构得楼居仅四寻,交踈丹臒寝帏深。不思百计荣宫级,只要千般悦母心。一片丹诚存爱敬,满门和气蔼胸襟。人生忠孝当然事,熟读斯干是赏音。”诗后附有沈周赠诗一首《题祝惟贞悦亲楼》。沈周与祝淇关系密切,诗文集中留下多首唱和之作。其中《赠沈石田》一诗,是两人初次相识时所作,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王维昔备诗中画,沈子今兼画里诗。八十空惭称我老,一生惟恨识君迟。藏书已阅九千卷,聚问咸传三总彝。日日心悬吴下路,望穷云树益凄其。”沈周小祝淇十岁,两人相识已是晚年,故有“一生惟恨识君迟”的感叹,沈周有来海宁探望老友之约,故祝淇才有“日日心悬吴下路,望穷云树益凄其”之盼,急切相见的心情跃然纸上。

文集最后一篇为《题八骏图》:“世传周穆王乘八骏,升昆仑之墟,宴王母于瑶池,其八骏之名有骅骝、绿耳、赤骥、白义、渠黄、踰轮、盗骊、山子者,若飞云,若凌风,日月不足至,天地不足周。”唐朝画家绘《八骏图》是一种风气,历史上有多种版本的《八骏图》流传,此幅经祝淇审定之画乃出自韩幹之笔,从题诗和字迹来看,祝淇认定为诗是杜子美之作,字是元代书法家赵子昂笔迹,是一幅从唐代流传下来的真品,“斯可以珍之、爱之,书此俾览之者辨之”。并题诗一首:“日乘八骏遍天涯,阿母瑶池事竟赊。狼鹿护归空好看,却留虚诞后人夸。”

诗集分拟古、五言古诗、七言排律、七言律诗、七言绝句350余首,与亲朋好友间的唱和为多。诗风平朴自然,淳静清新,如《农家》一律:“东皋卜筑老耕桑,满目生涯引兴长。白酒黄鸡秋月霁,葛衣葵扇晚风凉。山田时见羔豚乳,园囿秋闻橘柚香。最喜农家乡无事,不知人饱大官羊。”大官羊在古诗词中指羊肉。躬耕农桑,山鸡乳豚,安于乡村闲适恬静的生活,好一幅健康长寿老人的晚年安乐图。又如《湖海闲情》:“闲情炊棹米家船,览遍名山及大川。访古只思云谷黄,论心岂慕竹林贤。谩携雅兴求三竝,时把清风入五弦。自是遨游寻无事,非关红紫拾花钿。”祝淇生活的袁花龙山,乃傍湖依江,山清水秀,悠然于山水之间,仰慕竹林七贤式的林泉之雅,临风抚琴,可以忘却尘世间的种种烦事。由此可知,祝淇一定是一位心态极好的老人,故能得享高寿。70多岁那年,祝淇一场大病,以为不久于人世,写了一首《病中别亲友》的绝句:“七十余年阅世情,自将垣直信平生。西山是我归藏处,笑依丘隅听鸟声。”表达了豁达乐观、视死如归的人生观。《八十生辰自作》一首,同样体现了祝淇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捻指俄惊八十春,谁知今日庆生辰。满楼书史经心久,绕膝儿孙戏彩新。服食遂情聊自足,田园生意不忧贫。一家和气存忠孝,共享清时寿域民。”可知,祝淇的长寿与其悦亲、躬耕、闲居、豁达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