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州女真整合统一
一 清兴明亡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东北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部民居住,其中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两个民族:一个是蒙古,另一个是满洲。满洲的先世是女真,天聪时改称满洲,民国改称满族。在明朝后期,官私文献、档案典籍,称女真为三大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实,“野人”女真诸部在地域、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书将其细化,就是将“野人”女真分为两部分,濒临东海地带居民,称其为东海女真;濒临黑龙江地带居民,称其为黑龙江女真。于是,明代女真分为四大部:这就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
先是,元末明初,在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地区,有五个万户,其中居住在胡里改(火儿阿)城的万户阿哈出,居住在斡朵里城的万户猛哥帖木儿,同后来建州女真兴起有着重要的直接关系。明永乐元年(1403),女真胡里改(火儿阿)首领阿哈出到应天(今江苏南京)朝贡。第二年明设建州卫,以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是建州女真名称的由来。永乐十年(1412),女真斡朵里首领猛哥帖木儿到应天(南京)朝贡。明增设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阿哈出死后其子释加奴袭官,释加奴死后又由其子李满住袭建州卫指挥使。建州卫女真几经迁徙,到明正统三年(1438),李满住率部自婆猪江(今浑江)瓮村,迁至浑河支流苏克素浒河(苏子河)灶突山(烟筒山)一带居住(后又迁回瓮村)。猛哥帖木儿也经过多次辗转迁徙,到朝鲜斡木河,即阿木河(今朝鲜会宁)居住。明宣德八年(1433),发生斡木河之变,猛哥帖木儿被杀,长子阿谷(权豆)战死、次子董山(童仓)被俘,弟凡察负伤出逃,寨破人亡,灾难空前。明廷命猛哥帖木儿之弟凡察执掌建州左卫事务。他经明朝允准,艰难地辗转迁徙到苏克素浒河(苏子河)一带居住。后董山被赎出,也来到灶突山(烟筒山)居住,被明廷授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不久,叔侄二人,争夺卫印。正统七年(1442),明廷从建州左卫析出建州右卫,由董山掌左卫印,凡察掌右卫印。于是出现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这就是建州三卫的由始。建州三卫,会合联姻,部族势力,日渐强大。明成化三年(1467),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领董山和李满住,前者被明边官羁縻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而杀害,后者被明军与朝鲜军合攻而身亡寨破,建州女真又遭到一场劫难。
建州三卫合住,不断联姻融合,建州女真逐渐形成为两大部——建州本部和长白山部。建州本部又分为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和哲陈部;长白山部又分为讷殷部、朱舍里部和鸭绿江部。当时建州各部的形势,如《满洲实录》所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其时,建州女真的巨族小族、强部弱部,或各据城寨,或自主屯堡,争雄长,相攻掠。《听雨丛谈》记载:数十姓世族,则各据城寨,小族亦自主屯堡,互相雄长,各臣其民,均有城郭。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各自内部的诸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彼打此,威胁利诱,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女真的统治。
其时,明军与女真之冲突,或大或小,时常发生。就其基本原因而言:在明朝方面,边吏欺行霸市,劫掠民财、人参、皮张;在女真方面,女真入边犯抢,抢掠人口、耕牛、粮食。前者如明太监阮尧民、都指挥刘清等,率兵到辽东捕海东青,因与女真互市,“辄杀伤其人,女直衔之。尧民等征回京,女直集部落,沿途攻截,骑卒死亡者八九百人”,事态闹大,边事紧张。后者如建州女真王杲恃强滋事,犯边抢掠,引发争战。在建州女真诸部中,以王杲的势力为最强,王杲为建州右卫指挥使,史称他“生而黠慧,通番、汉语言文字,尤精日者术”。他勇敢多谋,文武超群,“建州诸夷,悉听杲调度”,成为当时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领。王杲曾率兵“犯辽阳,劫孤山,略抚顺、汤站,前后杀指挥王国柱、陈其孚、戴冕、王重爵、杨五美,把总温栾、于栾、王守廉、田耕、刘一鸣等,几数十辈”,枭雄诸部,辽东大震。明万历二年(1574),王杲以明廷断绝贡市、部众坐困为借口,大举犯辽阳、沈阳。王杲率诸部三千余骑入五味子冲,明军四面突起;诸部兵悉走,退保红力寨,因其为王杲所居而又称王杲寨。李成梁自认为声势强大,俘获王杲,可以坐待。但王杲寨在山上,形势阻险,城高堑深,易守难攻。明总兵李成梁率领六万车骑,携带炮石、火器,分路围攻红力寨。明军先挥斧砍断数重城栅,又用火器进攻。王杲督率守寨军兵,施放矢石,奋力据守。李成梁令军士冒矢石,攀险崖,登寨垣。王杲以三百勇士登城堞,射明军。明军纵火,火借风势,寨内房屋,五百余间,粮秣积储,遭到焚毁,烟火蔽天,守军大溃。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令明军纵击,“毁其巢穴,斩首一千余级”。王杲势绌,突围遁走。明军车骑六万,杀掠人畜殆尽。翌年,王杲再出兵犯边,为明军所败。王杲兵败无依,逃到觉昌安六弟保实之子阿哈纳寨隐匿。后明军得信前来攻捕,阿哈纳穿戴王杲蟒挂红甲,伪装自己,掩护王杲出逃。王杲投奔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王台素忠于明朝,率子虎尔罕赤,缚王杲,献朝廷。明万历三年(1575)八月,“上命械解王杲,献俘正法”。万历帝御午门城楼,受辽东守臣献王杲俘,命将其“磔尸剖腹”。这就是史籍记载的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被“槛车致阙下,磔于市”。王杲为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之死给努尔哈赤埋下不满的种子。王杲之子阿台,逃脱而去。阿台之妻为努尔哈赤伯父礼敦之女。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他失)、祖父觉昌安(叫场),曾参与此事。先是,觉昌安、塔克世父子通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侯汝谅在《东夷悔过入贡疏》中载述:“建州贼首差草场、叫场等部落之王胡子、小麻子等四名到关”,联系本部与明朝通好之事。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两代,都同李成梁结好,故史称李成梁同他们“有香火之情”。另如《筹辽硕画》亦载:“叫场、他失皆忠顺,为中国出力。”可见他们父子均忠顺于明朝。特别是在明军进攻王杲寨时,塔克世对明军有所贡献。史称塔克世以助明征讨王杲之功,受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王杲死后,其子阿台(阿太)驻古勒寨,另一头人阿海(阿亥)驻莽子寨,两寨相依,互为犄角,彼此联络,互援固守。哈达部王台缚献王杲以后,受明封为龙虎将军,其二子俱升都督佥事,并赏银币。但王台于万历十年(1582)死去,其子扈尔干(虎尔罕赤)怯弱。阿台、阿海怨王台缚献王杲,要向王台之子扈尔干(虎尔罕赤)报仇。同年,阿台、阿海约叶赫部清佳努贝勒和扬佳努贝勒共攻哈达。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提兵至曹子谷,大破之,斩俘一千五百六十三级。
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终为祸本”,督兵攻阿台驻地古勒寨与阿海驻地莽子寨:“总督周詠、巡抚李松与宁远伯成梁,决策往征之。成梁乃勒兵从抚顺王刚台出塞百里,直捣古勒寨。寨陡峻,三面壁立。……(李成梁)麾诸军火攻两昼夜,射阿台殪。而别将秦得倚已破阿海寨,诛海。”时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受到明朝的扶植。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尼堪外兰为傀儡,企图通过他加强对建州女真各部的控制。尼堪外兰为讨好李成梁,引导明军至古勒寨,攻打阿台。古勒寨在苏克素浒河南岸、扎喀关西南,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努尔哈赤伯父礼敦之女)。觉昌安见古勒寨被围日久,想救出孙女免遭兵火,又想去劝说阿台归降,就同他的儿子塔克世到了古勒寨。塔克世留在外面等候,觉昌安独身进入寨里。因伫候时间较久,塔克世也进到寨里探视。明军攻城益急,双方交战激烈,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都被围在寨内。
明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攻城不克,颇为恼怒,要绑缚尼堪外兰,问师老兵折之罪。尼堪外兰害怕,愿身往城下招抚。他到古勒寨下,高声喊话道:“天朝大兵既来,岂有释汝班师之理!汝等不如杀阿太(阿台)归顺。太师有令,若能杀阿太(阿台)者,即令为此城之主!”太师就是李成梁。阿台部下有人信以为真,便杀死阿台,打开寨门,投降明军。李成梁虽然占领古勒寨,但因攻城,损兵折将,极为恼怒,以杀泄愤。他在古勒寨降顺后,下令“诱城内人出,不分男妇老幼尽屠之”。古勒寨内,男女老幼,均遭屠戮。全寨兵民,无一幸免,尸横屯巷,血流成河。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也在混乱中被攻陷古勒寨的明军所误杀。此事,《明神宗实录》据蓟辽总督周詠奏报作了记载:“建州逆杲子阿台,复诱虏酋阿海等,从静(靖)远、榆林入寇。总兵李成梁督兵破之,二酋就戮,荡扫巢穴,斩获者二千三百有奇。”此事,《万历起居注》亦载:“上御皇极门。鸿胪寺宣奏辽东捷,百官称贺。是日,以祭告郊庙。”可见,明廷视古勒寨胜利之重大,举行礼仪之隆重。
是役,古勒寨与莽子寨共破,阿台与阿海并死。明军共得二千二百二十二级,并曹子谷之战,总共三千余级。明以此功,告捷郊庙,录周詠、李松、李成梁之功。
古勒寨之役,努尔哈赤父、祖死于寨内。《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述,较明人记述为详,现将全文,引录如下:
宁远伯李成梁,攻古勒城主阿太、夏吉城主阿亥。成梁于二月,率辽阳、广宁兵,与尼康外郎约,以号带为记,二路进攻。成梁亲围阿太城;命辽阳副将围阿亥城,城中见兵至,遂弃城遁,半得脱出,半被截困,遂克其城,杀阿亥。复与成梁合兵,围古勒城。其城倚山险,阿太御守甚坚,屡屡亲出,绕城冲杀。围兵折伤甚多,不能攻克。成梁因数尼康外郎谗构,以致折兵之罪,欲缚之。尼康外郎惧,愿往招抚,即至城边,赚之曰:“天朝大兵既来,岂有释汝班师之理,汝等不如杀阿太归顺。太师有令,若能杀阿太者,即令为此城之主。”城中人信其言,遂杀阿太而降。成梁诱城内人出,不分男妇老幼,尽屠之。
阿太妻,系太祖大父李敦之女。祖觉常刚,闻古勒被围,恐孙女被陷,同子塔石,往救之。既至,见大兵攻城甚急,遂令塔石候于城外,独身进城,欲携孙女以归,阿太不从。塔石候良久,亦进城探视。及城陷,被尼康外郎唆使大明兵,并杀觉常刚父子。
上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文字,古勒城即古勒寨,夏吉城即莽子寨,阿太即阿台,阿亥即阿海,觉常刚即觉昌安,塔石即塔克世,李敦即礼敦,尼康外郎即尼堪外兰。在古勒寨之役中,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均被明军所杀。
努尔哈赤惊闻父、祖蒙难的噩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他往诘明朝边吏道:“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明朝遣使谢过,称:“非有意也,误耳!”遂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与“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
大明皇朝万历帝,辽东总兵李成梁,屠一座边塞小城,杀若干东夷草民,易如反掌,如耍儿戏。但是,人心不可欺,民志不可辱。怨,可化不可聚;仇,可解不可结。明朝万历帝、总兵李成梁,一次一次地焚掠女真屯寨,一次一次地屠杀女真部民,同女真各部,同女真民众,积下怨,结下仇。女真与明朝,边民与明军,其怨其仇,其愤其恨,集中表现在努尔哈赤身上。努尔哈赤同大明皇朝结下四重仇恨——外祖父王杲、姑父(亦为舅父)阿台、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都死于明朝官军之手。从此,努尔哈赤与大明皇朝,积下不可化解之怨,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万历帝、李成梁杀了觉昌安、塔克世,在他们子孙努尔哈赤心里,点燃起燎原之复仇星火,挖掘开溃堤之复仇蚁穴。东汉周纡有句名言云:“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野。”这说明一个道理:努尔哈赤将复仇的涓流,逐渐汇聚成为冲毁大明皇朝的波涛洪水;将复仇的星火,逐渐燃烧成为焚毁大明皇朝的燎原大火。他的子孙们,借李自成夺占明朝皇宫,崇祯帝煤山自缢之机,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统率八旗大军,在山海关大战,打败李自成,进军北京城,以清代明,江山易主。
明军杀害觉昌安、塔克世后,一面抚慰努尔哈赤安定其情绪,一面扶植尼堪外兰做“建州主”。当时建州女真的许多部,见尼堪外兰势力很大,又受到明朝的支持,纷纷投靠尼堪外兰。即使与努尔哈赤同族的宁古塔诸祖的子孙,也对天立誓,要杀害努尔哈赤,投附尼堪外兰。努尔哈赤对明朝扶持尼堪外兰极为不满,但又无力兴兵攻明,便将杀死其祖、父之仇,倾泻到尼堪外兰身上。他对明朝边官说:“杀我祖、父者,实尼康外郎唆使之也,但执此人与我,即甘心焉!”明边吏婉辞拒绝了他的要求。努尔哈赤便椎牛祭天,起兵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