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言
北京白塔寺包子铺的包子真馋人!李枫自打看了专门介绍包子铺的一则微信,他的魂儿就飞了。不知怎么的,李枫现在特别馋,特别喜欢老字号的吃食,更那堪大学同班同学王新又先行了一步,在班群里秀他骑着摩托特意从北五环过去买的包子。那包子油光锃亮,暗白相间,李枫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是复苏了他沉寂已久的舌尖记忆,肠胃顿时不安分起来。
于是,他忙不迭地于第二天中午走了一个小时的路过来排大队买包子,然后在小店里就着醋和辣椒油大快朵颐。这半斤包子彻底打开了他的胃口,吃完了心里大呼过瘾。随后出了店门随意散步,又见到了久未亲近的朝鲜冷面馆,这也是他过去的偏爱,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又进门排队,吃了一大碗冷面。但冷面却有点让他失望,似乎不是过去这里的老味道,尤其是那作为佐料的辣白菜,简直是粗制滥造,非但未能锦上添花,反而消减了面味儿。李枫吃完站起身看着排大队的人流,心里想:但愿你们别太失望。
他想起了姥姥做的辣白菜,这里的辣白菜简直连姥姥过去做的十分之一的水平都没有。姥姥做的辣白菜那才叫地道,想起来李枫咽了口口水,那辣白菜的味道鲜辣可口,一做出来就满院飘香。这道菜是姥姥解放前向朝鲜族邻居学的,她老人家每次都做很多,院里邻居挨户送,邻居家的孩子都能为了抢食打架。李枫不禁怅然若失,快要到重阳节了,姥姥离开他已经20多年了。
现今的李枫已然两鬓斑白,年过半百,他自幼是姥姥带大的。姥姥做的老北京菜肴他最爱吃,可现在再也吃不到了,李枫有些黯然地走出冷面馆。
站在餐厅门口,他点燃一支小雪茄。午后的阳光耀眼,街道上车水马龙,逛街的男女老少,坐卧行止,各具情态,偶尔听到的一两句带有儿话音的老北京话飘进耳中,李枫不禁有一丝感动。现在,每当走过一些老地方他都会有所感触。李枫慢慢地向南踱步,走到了北京西四书店门口,这里的老建筑还保留着。红色的两层楼明显经过了整修,在书店门口站一站,鼻息里老木头气味格外亲切。
墙角坐着一位老乞丐,半眯着眼睛在晒太阳,前面放着个小铁盒,里面有些零钱。李枫从兜里掏出一元钱放进去,乞丐一点反应也没有。李枫抬腿走进了书店,一层摆放的是文学书籍,没有其他的顾客,李枫随意浏览了一下就出来了。他每次来这里都不买书,但每次都进来看一下。这里的书品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有固定的购书渠道,来这里只是为了感受一下过去的气息。
走街串巷、随意散步是李枫自幼的爱好。他爱看老北京的胡同和草木。小学二年级时,李枫就和同院比他大一岁的王尧从北京南城的家一直走到了王府井书店,花两元钱买了一套《水浒》。上中学后骑车上学,活动的地域就更广了,北京四九城青房绿瓦红砖墙他都爱,逛京城浪费时间,以至于耽误了不少功课。
现在李枫年过半百了,他对闲逛仿佛更加痴迷,当然锻炼身体的想法亦夹杂其中。每次散步时间都是两个小时以上,他并没有像朋友们一样在手机上计量步数,但他的步数每天肯定是较多的。老京城四九城的风物让李枫沉醉,并能勾起他对于往事的回忆。
李枫往东走,这条路走到头就是中南海,而中南海的西侧名为“后达理”。这里原来也是李枫熟悉的地方,李枫父亲过去的家就在这里,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了。据李枫的父亲说解放前爷爷在这里有两座四合院,家里很殷实,后来家道中落,孩子们各奔东西,房子也不知所终了。
李枫又点燃了一支小雪茄,边吸边往东走,过了一个三岔路口,有一遛老商铺。第一家是一个擦鞋的小店,李枫站在门口四面环顾,与过去的样子完全不同了,不由心里暗自感叹。吸完了雪茄,他走进擦鞋店。
店主是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热情招呼李枫坐下。一位年轻的姑娘过来给李枫擦鞋。李枫观察了一下这位姑娘,身材丰满,相貌还算端正。姑娘给他解开鞋带,慢慢擦起来,姑娘擦拭皮鞋的轻柔触感让他的身心达到放松的状态。他喝了口老板娘递过来的水,开始与她聊天。
“您这里是后达里吧?”李枫问道。“后达里在后面。”老板娘用手向后面一指道。李枫道:“我好多年前来过这里,但都变样了。”“以前的老房子都拆了。”老板娘答道。李枫暗暗叹了一口气。“您什么时候来过这儿?”老板娘问道。“过去有亲戚住在这儿,好几十年前的事了。”李枫回应道。“那肯定是不一样了。”老板娘笑着说,说完就进里屋拾掇鞋去了。给李枫擦鞋的姑娘一声不响,面露着微笑,偶尔抬头看他一眼,似是有话要说,却又什么也没说。李枫观察着这位姑娘,鼻子鼓鼓的,发梢有一丝黄,那是焗上去的颜色,衬衣的领口微微敞开,乳沟清晰。姑娘往后挪了一下,好像是觉察到了他的目光,低着头似在偷笑,李枫的心里也暗自笑了一下。十来分钟,姑娘已擦完了鞋,李枫付了钱说声“谢谢”,老板娘应声送他出门。李枫出门伸展了一下胳膊,又仔细环顾四周,旁边是一座半新不旧的红楼,对面就是老佛爷百货商场,再往前就是西单大街了,幼时来这里的影像又浮现在眼前。
“咣咣咣”,6岁的李枫坐在床上用脚踹着床帮,“我就要去。”李枫对着爸爸哭闹着,爸爸每个周末都要带着李枫去干奶奶家,但今天爸爸说还有事要去别的地方,不打算带他去了,李枫不干。干奶奶家很好玩儿,有一位姐姐和两位哥哥可以和他一起玩儿。爸爸看着哭闹的李枫叹了口气,他平常太惯着李枫了,真不忍留下李枫在家哭泣,于是只好骑自行车带着李枫前往。小李枫破涕为笑。
干奶奶家在一座大院里,院门口有一棵大树,院里是红色的两层小楼,干奶奶家住在一层。家里除了干奶奶,还有大姑和大姑的四个孩子。上面两位是表姐姐,下面两位是表哥哥。大姑父和大姑姑都是军人,桌上摆放有他们穿着军装的合影。那时的帽子是大檐帽,大姑父显得老,而大姑飒爽英姿,模样很漂亮。李枫现在对于大姑的漂亮都有很深的印象。小李枫从没有在这里见过大姑父和大表姐,但对他们俩并不陌生,大姑父和大表姐经常到李枫家去,一起吃饭聊天。在小李枫的印象里好像大姑和大姑父都跟爸爸指责过对方的不是,小李枫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好像都很有道理。李枫记得大姑最爱逗他玩儿,会把他按在床上双手挠他痒。小李枫最怕痒了,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全家都会在旁边笑。
大姑全家都很喜欢小李枫。小李枫的样板戏唱得特别好,有时大家让他在床上表演一段,小李枫竟能将《沙家浜》里的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引得全院的邻居都过来看。四个表哥表姐都没有大姑漂亮,大表姐和大表哥像大姑父,二表姐和小表哥像大姑,但二表姐的个子矮,身材又略微有些胖,不像大姑那样苗条。二表姐有时会跟他一起打羽毛球,小李枫打不好,二表姐会不耐烦,一会儿就跑走了,只给李枫留下个甩搭甩搭小辫的背影。
小李枫就想有个姐姐,他很羡慕有姐姐的小伙伴们,有时做梦都想。他既羡慕姐姐们的活泼,又羡慕姐姐们的呵护和温柔,没有姐姐,有两位表姐也不错,但终不如亲姐姐那样能朝夕相处。小李枫还是最爱跟两个表哥玩儿,他们一起玩打仗捉迷藏,有一次捉迷藏时小李枫跑得太远找不到家了,沿着路一边哭一边走,竟然走到了天黑。走到一个胡同口时看到了爸爸,放声大哭。这是他唯一跑丢的一次,从那以后小李枫就不太爱去干奶奶家了。
后来,李枫略大些才知道,这位姑姑并不是爸爸的亲姐姐。爸爸幼时家道中落,家破人亡,被别人拐骗去国民党的军队当兵,后来军队起义又成了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复员回来,家已经没有了,于是就认下这位邻居的老太太为干妈,她的女儿也就自然成了姐姐。李枫觉得父亲对于老街坊都很有感情,或许认下干妈才是表示情谊的最好方式。但大姑一家除了不跟他们在一起的大姑父和大表姐之外,其他人从来都不来李枫家。李枫家住在北京南城,他们嫌南城脏和乱。
李枫家在南城的一个小院里。院里一共有三户人家,除了李枫家,还有文轩家和王尧家。文轩和王尧是两户人家里与李枫关系最近的两位。文轩比李枫大一轮,王尧比李枫大一岁。想起他们二位,李枫不禁又叹了一口气,不知这二位现在怎么样了,有机会真想见见他们。
走出了灵境胡同路口,李枫慢慢地往北走,这是他爱走的路。路两边的小店鳞次栉比,有着老北京浓郁的韵味,各种食品的味道会不时迎面飘来,即使刚饱饱地吃了一顿也能挑起李枫的食欲。在西四八条路口的一家小店,李枫买了半斤栗子。这里的栗子皮脆心儿甜,不是肚子饿,而是爱咀嚼,咀嚼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