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东面看里海门
达姆甘位于塞姆南以东偏北约100公里处。根据传说,达姆甘系俾什达迪王朝(Pishdadian Dynasty)的开创者凯尤玛尔斯(Keyumars)长孙胡尚(Hushang)所建。就字面意思来看,有说“Dāmḡān”是“麻葛的村庄”(Village of The Magi),这说明达姆甘很可能是琐罗亚斯德的一个中心。作为山脚走廊地带的古城之一,达姆甘及其周边分布着很多的历史遗址。在达姆甘市内,以塔里哈内清真寺(Tarikhaneh Mosque)最有名气。“Tari”是突厥语“神”的意思,“Khaneh”是波斯语“房屋、住所”的意思,因此,合起来即“神的住所”。如果对古代伊朗艺术略有了解,你就会发现,这个泥砖结构的清真寺呈现出来的是典型的萨珊建筑风格。这告诉我们,这里原本是萨珊时代的一个火神庙,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到来,这里才变成了清真寺。如今虽然有部分垮塌,但矮墩墩的圆柱支撑起来的拱廊依然显得朴素和迷人。在史前时代,达姆甘地区即存在一个定居点,即著名的泰培·希萨尔(Tepe Hissar)遗址。
亚历山大入侵波斯以后,达姆甘可能得以重建。至帕提亚和萨珊时期,达姆甘迅速崛起,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的一座大城市。古典文献曾记载,帕提亚人曾以赫卡通皮洛斯(Hecatompylos)作为他们王室的中心。赫卡通皮洛斯一名,系古希腊语“Ἑκατόμπυλος”的音译,由“Ἑκατόμ(一百)”和“πῦλός(门、门道)”合成,意为“百门之城”。然而,这座记录着帕提亚帝国崛起的历史古城究竟在哪里?这个谜一样的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历史学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考古工作者在里海以南地区长期调查与研究的深入,谜题被揭开了。考古学家将历史上的这个百门之城指向了达姆甘西南32公里处的沙赫伊−库米斯(Shahr-i Qūmis)。在伊斯兰时代早期的史书里,达姆甘是被称为库米斯(Qoomes、Qumis)的,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今天仍有人这么称呼塞姆南的原因吧。但无论如何,达姆甘在前伊斯兰时代的繁荣很可能随着公元856年12月的大地震而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根据安布拉斯和梅尔维尔所著《波斯地震史》,这场地震波及面积广,破坏力强,很多地区的村庄被毁,死亡人数达20万。达姆甘位于震中,死亡人数高达4.5万人之多,而沙赫伊−库米斯古城随着地震所带来的破坏随即被废弃。
如今,沙赫伊−库米斯平原一片荒芜,但随处可见旧城的遗迹,它们以一个个残败土墩的形式显露于平原的地表,使人印象深刻。但是直到今天,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适当的发掘,被证实那可能是类似于昔日宫殿或堡垒式样的建筑。在周边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墓葬、陶器和印章,时间可追溯至帕提亚帝国前期。大部分土墩至今依然孤零零地矗立于荒原,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只有它们还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帕提亚人曾经的故事。行走于此,当干燥的山风一起,遗址周边的沙尘即刻随风被吹向沙漠,带出荒原里特有的萧瑟和凄凉。正如乔纳·朗德林(Jona Lendering)所描述的那样,这可能是行走于沙赫伊−库米斯平原的人能听到的唯一声音。除此以外,这里一片寂静,很难想象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曾经存在着一座繁荣的大城市!
从东面看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