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版本研究(全二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祖本回数的问题

关于简本《水浒传》祖本回数的探讨,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繁本百回故事部分,一是征讨田虎、王庆故事部分。之所以进行如此划分,是因为简本的祖本最初并没有征讨田虎、王庆的故事,关于这点从某些简本的书名可以看出。种德书堂本的书名为“新刻全本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志传”;插增本的书名为“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评林本的书名为“京本增补全像田虎王庆出身忠义水浒志传”。这些书名中嵌入的“插增”“增补”无一不说明田王故事并非原本所有,而是插增进去的。

先来看诸简本百回故事部分的回数,由于容与堂本有100回,而诸简本百回故事部分均少于100回,所以以容与堂本作为参照,统计诸简本缺少的回数。

1.种德书堂本百回故事部分存17回,17回中相对容与堂本缺少的回数只有容与堂本第98回。

2.插增本百回故事部分存38回,38回中相对容与堂本缺少的回数只有容与堂本第98回。

3.评林本百回故事部分为84回,相对容与堂本缺少的回数共计16回,分别为容与堂本第8、10、32、35、37、40、42、47、48、52、57、68、85、87、93、98回。

4.英雄谱本百回故事部分为88回,相对容与堂本缺少的回数共计12回,分别为容与堂本第8、10、32、35、37、40、47、48、52、57、85、93回。

5.刘兴我本百回故事部分有91回,相对容与堂本缺少的回数共计9回,分别为容与堂本第8、10、35、37、48、57、85、93回。

除却简本《水浒传》中种德书堂本与插增本属于残本不论外,评林本、英雄谱本、刘兴我本三种均属于全本。这三种全本在回数上各不相同,回数最多的刘兴我本百回故事部分有91回,回数最少的评林本只有84回。那么,刘兴我本比评林本多出的回数,到底是简本祖本所有,评林本进行了并回,还是简本祖本所无,刘兴我本再次分回。关于这一点要联系之前研究的两个问题,引首诗、回末诗的问题以及分回的问题。根据之前的研究,简本的引首诗、回末诗以及分回的情况与繁本均十分相近,有着莫大的关联,而刘兴我本比评林本多出的这些回数均为繁本所有。于此可知,刘兴我本多出的回数应是简本祖本所有,评林本之所以回数减少是因为进行了并回。

关于评林本并回的问题,其实在书中表现得比较明显。首先是删除了回数。评林本前30回均有回数与回目,而这30回的回数、回目与英雄谱本、刘兴我本相同。30回之后评林本只有回目而无回数,也正是从第30回开始,评林本出现了并回的现象。插增本、刘兴我本的第31回“孔家庄宋江救武松 清风山燕顺释宋江”,评林本没有,被并入到评林本第30回中。评林本之所以将第30回之后的回数删除,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评林本的编辑者要进行并回,并回之后的回数与原先底本回数不相同,与其到时候标回数之时出现舛误、混乱,不如直接不要回数。

其次是引首诗的遗留。前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简本祖本可能每一回均有引首诗,这些引首诗与容与堂本引首诗基本相同。对于判断正文某一回是否分回而言,引首诗的有无是一个比较关键性的标志。评林本自从卷七第30回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征,引首诗不再书于正文回首,而是录于上层的评语栏。正因为此,使得评林本在并回之时,本该删去的一些引首诗,通过上层评语栏保存了下来。从这些保存在上层评语栏的引首诗可以看出,评林本此处原先是分回的。如容与堂本第32回,评林本未有此回,但是评林本的上层却有一诗,“风波诗一首,未见好处,故律于上层,诗云:风波世事不堪言,莫把行藏信手拈。投药救人翻致恨,当场排难每生嫌。婵娟负德终遭辱,谲诈行凶独被歼。列宿相逢同聚会,大施恩惠及闾阎”(7.5ab)。此“风波”一诗正是容与堂本第32回的引首诗,可知评林本的底本有此回,只是评林本中由于并回而不存在了,但是引首诗却依旧保留着。像这样由于并回而残留引首诗的回数,评林本当中还有5处,分别为“幸短亏心只是贫”诗(7.21b-22a)、“壮士当场展艺能”诗(8.5ab)、“为人当以孝为先”诗(9.6b-7a)、宋公明打祝家庄诗(10.6b)、“宋江两打祝家庄”诗(10.12a-13a),对应容与堂本的回数为第35回、第37回、第42回、第47回、第48回。

评林本并回可以达到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节省纸张,每并一回就可以删去一首引首诗以及回末诗等,而一回引首诗一般有八句,也就是四行文字,多的有二十余句,也便是十余行,再加上回末诗等,将这些内容删去之后,节省下来的叶面也很可观。当然,有的并回并不像评林本做的那般明显,而是由于遗漏所致。

如容与堂本第85回,在简本相对较早的种德书堂本、插增本中,此回二本均只有回数而无回目,但是回数下有引首诗,且引首诗与容与堂本相同,可见简本祖本此处确有此回。然而在英雄谱本中,此回则不见了,只是在正文当中还留有一些痕迹。首先引首诗依旧存留在正文中。其次此回的前后两回回数分别为第74回与第76回,也就是说编辑者可能知道这两回之间还有一回正文,但是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分回,所以此处空余了一回,未在正文中标明第75回的回数与回目。也可能是因为底本中只留有一个回数而没有回目,所以编辑者遗漏了。此回到了刘兴我本中,则完全湮灭了痕迹,虽然引首诗依旧保留在正文当中,但是此回被并入了刘兴我本第79回,下一回则是刘兴我本第80回,评林本的情形也基本如此。

再如容与堂本第93回,同样是简本相对较早的种德书堂本,此回种德书堂本没有回数只有回目,回目下有引首诗,回目与引首诗均同于容与堂本,可见简本祖本应有此回。但是由于种德书堂本此回没有回数,所以此回前回回数为第110回,后回回数为第111回,相当于此回没有算入回数,被并入到第110回中。评林本、英雄谱本、刘兴我本则完全没有了此回痕迹,回目与引首诗均被删去,此回被并入到了各本的上一回中。

由此,现存诸简本中,无论是因为有意节省叶面而进行并回,还是因为无意的遗漏等情况导致的并回,均可见现存诸简本存在并回的情况,各本中多出的回数均为简本祖本所有。将五种本子的回数进行累加,最终百回故事部分有97回,相对容与堂本而言,少的回数仅仅只有3回,分别为容与堂本第8、10、57回。那么,简本祖本是否为97回,此点很难确定。

原因如下:其一,现存诸简本均不是早期的本子,即使将它们所有的回数全部合起来也不能保证这里面没有再并回的情况,再有三回的并回,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其二,简本祖本在回前诗、回末诗、分回等诸多方面均与容与堂本有着极大的相似,那么在回数上也应该是相同的100回。况且97回这个回数略显怪异,既不是整数回,也不是什么有特殊含义的回数。其三,在相对较早的种德书堂本、插增本残存部分,其中种德书堂本第83回到第87回,回数与容与堂本完全一致,插增本从第74回至第87回,回数与容与堂本完全一致。前文所言,诸简本回数叠加,相对容与堂本缺少的回数为第8、10、57回,均在第83回到第87回、第74回至第87回这些回数之前,种德书堂本、插增本二本前面的回数是如何编排,现今已不可得见,但是此处二本回数的编排完全与容与堂本一样,或许是巧合,但更可能的是依据祖本而做出的调整。综合以上原因,简本祖本中百回故事部分最可能的回数还是100回。

此外关于容与堂本第8回有无的问题,此处再补充一个细节。容与堂本第8回正文回目为“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现存评林本、英雄谱本、刘兴我本正文中均无此回。但是英雄谱本目录回目中第8回的回目竟然与容与堂本第8回回目相同,为“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由此点来看,似乎透露着简本祖本存在此回。

再来看简本中田虎、王庆故事部分的回数,由于没有可比照的繁本对象,同时有的简本此部分回数极为混乱,所以仅列出各本所存的回数。

1.种德书堂本田王故事部分为23回。

2.插增本田王故事部分存9回。

3.评林本田王故事部分为19回。

4.英雄谱本田王故事部分为21回。

5.刘兴我本田王故事部分为23回。

其中种德书堂本与刘兴我本回数最多,田王故事部分有23回,且两本23回均对应,他本所拥有的回数也没有超出此23回。综合现存诸简本田王故事的回数,共得23回。此23回是否为简本祖本所存的回数,这一点依旧很难说。从相对较早的种德书堂本中田王故事部分的回数极其混乱可以知道,插增的田王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并没有定型,那么在此期间是否存在有意或者无意的并回情况不好确定,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简本祖本田王故事部分至少有23回。

综上所述,简本祖本中百回故事部分至少有97回,最可能与容与堂本一样有100回,田虎、王庆故事部分至少有23回

那么,在此有必要提一提简本中一个较晚的本子,大约刊刻于清代中后期的百二十四回本。从其得名可以看出,这个本子共有124回,其中繁本百回故事部分100回,田王故事部分24回。这个本子的出现,似乎验证了之前对简本祖本的推测,即百回故事部分有100回,田王故事部分不止23回,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百二十四回本无论是繁本百回故事部分,还是田王故事部分,均与容与堂本和其他简本在分回以及回目上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知,百二十四回并不是直接由简本祖本而来,至于其是否因为受到简本祖本的影响而进行如此分回,那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此处再谈一谈种德书堂本的回数问题。之所以再谈此一问题,是因为马幼垣先生曾经提及过这一问题,而且马先生在前后两个时期还出现过不同的想法。最早马先生在1985年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中的文章《现存最早的简本〈水浒传〉——插增本的发现及其概况》中如此说道,“这第一二〇回既是最后一回,可能鉴于书末三四十回回数的乱七八糟,决意从头数清确有几回,调正最后一回的回数便算了事。因此,我相信此书,不论是插增甲本还是插增乙本(笔者注:种德书堂本),确是共有一百二十回的”[3]。时隔二十年,马先生在《两种插增本〈水浒传〉探索》一文中再次谈到对种德书堂本回数的看法,“插增本(笔者注:种德书堂本与插增本)的总回数只有两种可能:(一)回码排列到第一百十五回,而仅得一百十四回。(二)确实有一百十五回。以前提出一百二十回之数则无论如何是错的”[4]

二十年间,马先生关于种德书堂本回数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可以先看看这两种观点的依据为何。首先是115回的观点,这是马先生最后的观点。马先生得出此观点并且推翻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拿种德书堂本及插增本残存的部分与刘兴我本相比,发现此二本残存部分的分卷分回以及回目的用词情况和刘兴我本没有明显的分别,既而得出在各回起讫相同的情形下,种德书堂本的回数应该和刘兴我本的一样,排到115回。

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问题,马先生并没有将所有现存简本的回数进行对应的编排比对,同时再与繁本比对。如果将诸简本进行编排比对,就会发现种德书堂本的分卷分回以及回目用词情况不仅和插增本、刘兴我本没有明显的分别,与评林本同样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现今所见到的评林本只有104回,此本有不少回数存在着并回情况。既然评林本存在并回的情况,那么何以证明刘兴我本就一定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再将诸简本与繁本编排比对会发现,刘兴我本确实存在并回的情况,至少种德书堂本对应的容与堂本第85、87、93回,刘兴我本中就没有。既然刘兴我本缺了这3回,那么刘兴我本为115回,种德书堂本即使跟刘兴我本分卷相同,也不太可能是这个数字。

其次是120回的观点,这是马先生最初的想法。马先生得出这个观点的依据其实很简单,因为种德书堂本倒数第二回的回数为第115回,最后一回的回数为第120回,同时种德书堂本之前的回数,尤其是田王故事部分十分混乱,所以马先生认为种德书堂的编辑者鉴于书末回数的混乱,从头数清了全书到底有多少回,其他的回数都没调整,就将最后一回调整了完事。从推测的合理性来说,此观点有一定的可能性。因为最后两回的回数从115直接跳到120,这其间的跨度实在有些大,而且若是没有一定依据的话,也完全没有必要,直接将最后一回刻成第116回也无不可。之所以将最后一回刻为第120回,有三种可能性:一、底本就是如此刊刻;二、全书的回数确实为120回;三、当时市面上的简本是120回,为防止读者看出不全,所以将最后一回改为第120回。

从回数计算来说,120回也有一定的可能性。上述所说简本祖本中百回故事部分回数至少为97回,田王部分回数至少为23回,而这两者相加恰巧就是120回。此外,种德书堂本残存部分起始为第83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驲泪滴斩小卒”,从此回往下算,至最后一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止,除却第85回有回数而无回目以及“混江龙大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有回目而无回数外,正好是120回。当然,这里说的总回数120回为种德书堂本的回数,或者说是种德书堂本底本的回数,并不代表简本祖本的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