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所至,皆为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7章 指婚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朱瞻墡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构建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因为那是不现实的。

黑和白都有各自的用处,不可能只留其一,既然不能只留其一,那黑与白的交界处势必会有不黑不白的部分存在。

所以,打从一开始,朱瞻墡就没打算要把沐家赶尽杀绝,毕竟沐家还要镇守云南呢。

什么?你说朱瞻墡自己就够了?

朱瞻墡可从来都没打算将自己困在云南,他还有别的地方要去,云南不是他的终点。

只不过,朱瞻墡不知道的是,早在他出发之前,老爷子就做下了一个决定,一个在朱棣看来是在帮助朱瞻墡,实际上却让朱瞻墡有些为难的决定。

……

顺天府,皇宫,乾清宫。

虽然很忙,但朱高炽还是坚持每天早晚都来给他爹朱棣请安,每天都不落。

“爹,把沐昂的小女儿许配给瞻墡这个决定,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给老爷子喂完了药,朱高炽将药碗放到了一旁,带着几分担心地说道。

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就说过,朱氏皇族,无论是储君还是宗室,在挑选妃嫔这件事上不看出身。

意思就是无论你是官宦之女,还是农家女子,都是有机会成为藩王妃,甚至是太孙妃乃至太子妃的。

但实际上直到现在,大明就没有农家女子成为储君或者藩王正妃的先例。

妾什么的不算,因为和后世所理解的妻妾不同,在封建时代,妾名义上是男主人的后院之人,但在地位上却只比丫鬟略微高那么一点点而已,几乎无异。

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是皇族,先不说政治联姻了,就说成为储君或者藩王正妃之后也不是在家里呆着就行的。

尤其是储君的正妃,夫人外交可不仅限于后世。

不过,储君的正妃在挑选时和藩王正妃的挑选标准也是不同的。

大明为了预防外戚干政,在朱棣之后就开始注重女子的出身。

朱高炽的太子妃张氏,在被选为朱高炽正妃的时候,其父不过是个副指挥使,还是在朱高炽登基继位后才赐侯爵。

如果说朱高炽娶妻的时候朱棣还是燕王,所以不能算,那还有别的可以佐证。

朱瞻基的两任皇后,第一任为胡氏,在被选为太孙妃的时候其父不过是个锦衣卫百户,甚至胡善祥能够入选的最大原因还是她姐姐在宫中当差,而不是家世有多出色。

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为孙氏,她成为朱瞻基太孙妃的人选时,其父不过是个主簿。

孙氏的家世并不好,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很好,因为她家认识当朝太子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

但表面上她的家世算不上好,而且她能成为朱瞻基的皇后也不是因为她突出重围了,而是因为她入宫早,再加上朱家都是有名的情种。

如果不是朱瞻基的偏爱,宣德一朝的皇后就会是朱棣所指定的胡氏,而非孙氏。

所以,从储君正妃的出身和家世这一点能看出,明朝,最起码前期的明朝在遴选储君正妃的时候不会选出身太低的,但也不会选出身特别好的,甚至家中连个爵位都没有。

但藩王则是不同。

汉王朱高煦庶妃郭氏乃是营国公郭英的孙女,赵王朱高燧的正妃沐氏乃是黔国公沐晟的女儿。

由此可以看出,藩王的妃子出身明显要好很多,但有两点。

第一,这些妃子都是庶妃,至于朱高燧的妃子沐氏,一开始也是庶妃,后来由于朱高燧的正妃徐氏直到逝世也没能给朱高燧留下子嗣,而当时沐氏已经为朱高燧诞下一子,所以才被扶为正室。

第二,这些妃子虽然家世显赫,都是国公之后,但其家族所在地和她们所嫁藩王的封地相距甚远。

朱高煦的庶妃郭氏,其家族随辽王朱椿一系前往了广东广宁,而朱高煦的封地最终落于山东乐安。

朱高燧的庶妃沐氏,其家族是云南沐氏,而朱高燧的封地则是在河南与河北的交界处彰德府。

可以说一个在天南,一个在海北。

但是!

这条……也不能说是规定,毕竟是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的,只能说是潜规则,在朱瞻墡这里被打破了。

在朱瞻墡出发之前,朝廷就将有关这次出兵交趾以及未来云南的管理问题一并提前发往了云南。

但朱瞻墡不知道的事,在这些诏书中,还有一道赐婚诏书。

由当今皇帝,也就是朱瞻墡的爷爷做主,将沐昂的幼女沐氏许配给朱瞻墡为正妃。

自朱棣开始,朱瞻墡是唯一一个正妃出身是国公之家的藩王……嗯,未来藩王。

但实际上,这桩姻亲其实只是朱棣的退而求其次,因为整个沐家中,目前待字闺中且正逢婚嫁之龄的就只有沐昂的幼女了。

如果有的选,朱棣会让沐家的当家人沐晟之女许配给朱瞻墡。

然而现实是沐晟只有两女,且两女都早已婚配。

沐昂也有两女,长女已经婚配,只剩下幼女还待字闺中。

沐昕……其妻子是朱棣的第五女常宁公主,和朱瞻墡有亲属关系,属于近亲,不能算在内。

但即便如此,对于永乐一朝来说,这也已经很出格了。

……

“这是你的问题。”朱棣靠在床边,看着面前的儿子说道。

“当年老二和老三手中的权力也不小,或许比不上现在的瞻墡,但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

“老二随我靖难时让朝中几乎所有武将都追随于他,严格来说的话他当初的实力要比现在的瞻墡更加强大。”

“老三虽然差一点,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永乐二年就据守顺天府,统揽整个顺天府乃至北方边疆的所有事务,当时大明大半个北方都得看他的眼色。”

“虽然最后有些波折,但我也算是把他们俩给管住了,怎么到你就管不住瞻墡了?”

“倒不是儿臣担心管不住瞻墡。”朱高炽闻言苦笑道。

“儿臣是有信心的,就是担心瞻基他……”

“那就是你的事情了,你得赶在你去见我之前解决好这件事情。”朱棣闻言平淡地反驳道。

“交趾的问题不是没办法解决,但你也知道要想解决是很难的,瞻墡是目前我能找到的最好人选。”

“除了人选之外,现在也是最好的时机。”

“去年我大明北征大胜而归,瞻墡更是在草原杀出了赫赫威名,二者合二为一,是最有威力的。”

“交趾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就看这次的了,如果能解决,那恐怕将会是一劳永逸的了。”

“若是不能解决……”

“答应爹,十年……不,十五年之内,不要再想着解决交趾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