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编制方法+深度分析+经典案例(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财务报表内容概览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反映企业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2)利润表(或称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Profit and Loss Account)反映企业一定期间收入、费用和应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和结构情况。

(3)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来龙去脉,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3部分。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 in Equity)反映企业一定期间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以及结构变动的情况。

(5)财务报表附注(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一般包括如下项目: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和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1.2.1 资产负债表概述

1.概念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2.内容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并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式。

(1)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2)负债应当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类别下再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3)所有者权益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分项列示。

3.结构

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其中“期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4.编制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如“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根据各相应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列;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2)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应当根据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如“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分3种情况:

①“本年利润”科目贷方余额+“利润分配”科目贷方余额;

②“本年利润”科目借方余额+“利润分配”科目借方余额(以“-”号填列);

③“本年利润”科目贷方余额-“利润分配”科目借方余额或“利润分配”科目贷方余额-“本年利润”科目借方余额(若借方余额大于贷方余额,以“-”号填列)。

1.2.2 利润表概述

1.概念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又称损益表,是一段时间内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记录,反映了这段时间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及税收状况,报表结果为公司实现的利润或形成的亏损。

2.格式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单步式和多步式。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月度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每个项目通常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上年数”栏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上年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内容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金额填入本年度利润表“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多步式利润表主要分四步计算企业的利润(或亏损)。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

3.编制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其编制的具体方法如下。

(1)单步式利润表

在单步式损益表中,首先要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所有收入及所有费用、支出分别汇总,两者相减而得出本期净利润或所得税后利润。

(2)多步式利润表

多步式损益表将损益表的内容作多项分类,从销售总额开始,多步式损益表分以下几步展示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步:反映销售净额,即销售总额减销货退回与折让,以及销售税金后的余额。

第二步:反映销售毛利,即销售净额减销售成本后的余额。

第三步:反映销售利润,即销售毛利减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第四步:反映营业利润,即销售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后的余额。

第五步:反映利润总额,即营业利润加(减)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会计方法变更对前期损益的累积影响等项目后的余额。

第六步:反映所得税后利润,即利润总额减应计所得税(支出)后的余额。

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按不同的方法编制而成,它们基于不同的理由,各有优缺点。

单步式利润表比较简明,而且,由于这种格式对一切收入和费用、支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先后,可避免使人误认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其缺点是一些有意义的中间性信息,如销售毛利、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均未直接反映,不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

多步式利润表对收入与费用、支出项目加以归类,列示一些中间性的利润指标,分步反映本期净利的计算过程,可提供比单步式损益表更丰富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应项目的比较分析。但多步式利润表较难理解,且容易使人产生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有先后顺序的误解,对收入、费用、支出项目的归类、分步难免带有主观性。

1.2.3 现金流量表概述

1.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2.分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工资和缴纳税款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偿还债务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偿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商业应付款等属于经营活动,不属于筹资活动。

1.2.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概述

1.概念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本期(年度或中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

2007年以前,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是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体现的。《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正式对外呈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成为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企业还应当单独列示下列信息:①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②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③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编制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一致的,应对上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名称和内容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金额填入本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金额”栏内。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库存股”“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2.5 财务报表附注概述

1.概念

财务报表附注(简称“附注”)旨在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深入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是财务报表制作者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和项目所做的说明和解释。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发生的非经常性项目,一些重要报表项目的明显情况,或有事项,期后事项。

2.特征

(1)附属性。

财务报表与附注之间存在主次关系:财务报表处于主导地位,附注处于从属地位。没有财务报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其功能也就无处发挥;而没有附注恰当的延伸、说明,财务报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

(2)解释性。

由于财务报表项目是被高度浓缩的会计信息,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所以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事项等进行解释,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同时使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3)补充性。

财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突破了主要财务报表内容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又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比性的限制,突破了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财务报表附注的文字说明,再加上某些统计资料或定性信息,可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从而能全面反映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将企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最佳的决策。

(4)建设性。

财务报表附注除了解释和补充说明财务报表内容外,还要对其加以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措施。如通过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等信息,企业可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中的地位,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此外,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自愿披露自身在安排就业、员工培训、社区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信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重要性。

财务报表附注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既要相关又要可靠,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可以在不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如或有事项的处理,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揭示或有事项的类型和影响,提高信息的相关性。

②增强不同行业和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信息的可比性。会计信息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各个企业前后各期情况的变化,都会降低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及企业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的一贯性。财务报表附注可以通过披露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情况,向投资者传递相关信息,使投资者能够看透会计方法的实质,而不被会计方法所误导。

③与财务报表主表的不可分割性。财务报表主表与财务报表附注的关系可概括为:主表是主体,附注是补充。没有主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而没有附注恰当的补充,主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

(6)必要性。

财务报表附注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使用者更全面了解企业状况的要求。

会计信息应全面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财务数据,以免使用者产生误解。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外部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想要对企业有所了解,就必须依赖企业所提供的各项资料,因此就对披露的充分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横向来看,只要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貌的信息,不论有利或不利的都应该予以披露;从纵向来看,企业不应只停留在披露对象的表面,而要进行深层次的揭示。

②基于缓解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压力的考虑。

信息需求方总是希望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他们据以做出各项正确决策,这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的压力。信息的披露应当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多的披露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只有披露的效益大于成本,企业才有披露信息的动力。过多地披露信息一方面势必增加企业的披露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运作。第二,重要性原则的考虑。一项会计信息不加以说明,可能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从而影响或改变其决策。

③增强财务报告体系的灵活性。

财务报表由于其固有的格式、项目和填列方法,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而财务报表附注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可以弥补表内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内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具有相关性。具体来说,财务会计在确认计量上有严格的标准,使得一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不能进入财务报表,影响到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财务报表附注可以借助多种计量手段、计量属性及不同的格式,将那些无法进入表内的信息适当地披露,这有利于完整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貌,提高财务报告体系的总体水平和层次。

④保持原有报告模式的需要。

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得会计标准的制定往往落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原有的财务报表模式不免过时。为满足人们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对财务报表的内容和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这可以依靠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出台予以重新规范和指导,但这一过程往往费时费力,而且不利于保证财务信息的一贯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借助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报告形式,增加表外信息披露,可以在保持原有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这已成为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