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军山与武侯墓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这是曾从军梁、益(今汉中、四川地区),亲历过戎马生活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此诗既点明了武侯墓的位置,又反映了人们对“才兼将相”的诸葛亮的敬仰与怀念。
定军山在古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峰峦沿汉水起伏,东西绵亘十余里,主峰有十二座,又称“十二连山”。它隔江与城北的天荡山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兵家必争。其西侧的峰顶有大洼如锅形,方圆四里许,可屯兵万人,被称为“仰天窝”,即当年黄忠为麻痹、倦怠魏军,以逸待劳,埋伏兵马之处。定军山一战,夏侯授首,为刘备一举定下汉中。刘备殁后,诸葛亮数度北伐曹魏,均先屯兵于沔阳,治戎讲武,俟机大举。充满传奇色彩的木牛流马就诞生于定军山下的黄沙驿。
公元234年秋,正与魏军对垒的诸葛亮病逝于岐山五丈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他为自己选择的最后归宿地,不是后方成都或别处,究其缘由,汉中南屏四川,北拒中原的前哨基地作用,以及诸葛亮对定军山的特殊感情,当是主要因素。其不死之魂,意在昭示、激励蜀军将士,莫忘保卫家乡,矢志抵御北方强敌。
1981年夏末,我曾随部队抗洪救灾医疗队奔赴汉中地区救灾,任务结束时有幸抽暇来墓前拜谒。武侯墓坐落于定军山西麓武侯陵园。陵园经后世累代扩建,计有山门、东西厢房、享殿、寝殿等等,不必细说。令人感叹的是,这位“大名垂宇宙”的历史巨人,其墓冢与一般坟墓大小相差无几。墓前只有一通石碑和一座坟亭,十分素朴,使人油然想起“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诸葛亮的遗嘱来。
联想东汉末年,厚葬成风,即使一般平民,囿于“孝道”与迷信,于丧葬亦往往不惜倾家荡产。而诸葛亮生前既倡导俭朴、节用,死后又能“以身作则”,力戒厚葬。且早就上表于刘禅,称自己家中有桑有田,子弟衣食足以自给,自己死后,不要使他们“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不能不令人感佩万分。
墓旁有两株合抱的汉代桂花古树,人称“护墓双桂”。环墓有古柏54棵,象征诸葛先生年寿,惜已不足数,据传为胡宗南驻军砍伐所致。
199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