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流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自序

真是浮生若梦,未觉几何,身寄人世恍逾七十春秋。而闲时聊赖文字以自遣,东鳞西爪,亦已五十载矣!前二十年泰半耽于诗,陆续发表新诗数百首。犹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刊印袖珍诗集一度在诗坛蔚成风气,其时我正投身于西北军旅,驻地宝鸡的作家协会也编辑推出一套“秦岭诗丛”,内有我的一本个人短诗集《仙人掌花》,谈不上什么成就与影响,如今再睹,更觉其寒碜,聊作备忘耳。

自转业后的90年代以来,兴趣渐移至散文,觉得它更加随意、自由,也更适合年齿渐长、阅历渐丰的自己。当然散文易写而难工,必得放入真实的自我与真情,容不得半点矫情与做作。但这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常令自己深感苦恼与困惑。有时兴之所至,率尔成章,当时感觉颇佳,过后再读,旋觉矫揉牵强,难臻自然。即使如此,仍然坚持下来,不说惨淡经营,庶近孜孜矻矻,一路走到现在,也不觉三十来年。

回首年轻时弄文,固然缘于崇拜所谓缪斯,崇敬真善美,崇奉有所追求,但亦不免杂有好名之心、不甘寂寞之意,依现今说法,即所谓刷存在感。古人云:“名心难化……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是故,在改革开放前的特殊年月,也写下过一些应景的时文,以满足一点虚荣,如今只能是“悔其少作”了。好在随着人生感悟与浮华世相之勘破,这顽固名心,以愚下体会,却正与马齿徒长相反,而呈逐年消减之势。先贤有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原是诫人消沉与怠惰。然则,与日月一起消磨的,若只是浮躁的功名之心,或可算得上这古训的另一种注释吧。回思几十年来,尤其自“耳顺”以来,我对少时向往的浮名可说意与日去、日渐看淡了。缘此,面对一些好友的屡屡善意相劝,我一直无动于衷,一方面,觉得出书是很严肃的事,自家才疏,须再多些积淀与成熟,不然,岂非宝贵纸张实则林木资源之浪费?另方面,又感觉自己虽说有了一些年纪,身体、精力尚可,倘能有新的感受,就尽力多写些新的,而整理旧稿、出书之事并不着急,故而一直拖延至今。

然现在我忽而极想出书了,起因是近日体检忽被查出了重症。人生本就无常,不意如此突然,陡生时不我待之感。当然,我会鼓起勇气与信心,竭力战胜病魔的,但对所谓的身后事亦应有所准备吧。而若谓未了之心思,主要就是些留下的谫陋文稿了,毕竟是大半生的一点心血,诚知其毫无实用价值,“枉抛心力作词人”罢了,但也总得给自己,给这个曾使自己欣忧交集、五味备尝的世界,一个简要的回顾、梳理与交代呵。于是辗转求医之际,见缝插针,翻检浏览,遂有了这部从发表过的几百篇拙文中匆匆选拣出来的散文结集。

书名《陇头流水》,原为本集中的一则篇名,虽谈不上多有深度,但自忖个人的诗文创作俱缘起于西部的生活与感受,初始形成了一种壮怀、幽思的基调,其后逐渐衍生出其他题材内容与情构。而细思这陇头古歌,涵盖的岂仅是空间地域概念,更包含无尽的时间意象,时光如流水,曲折流转之致,恰似人生乃至人世,一面回溯一面前行之中,不觉流淌成了我们诗意的传统文化与绵延不绝的文化乡愁。如斯联系其深广的象征意义,遂将其作了全书的题名。其实,任何名称,符号而已,端在内容。

全书所收文字大致为纪游篇、流光篇、亲情篇、感物篇、杂思篇等五类篇章或曰五个分辑,每辑分别以各篇写作时间之先后为编排顺序。自然,将恁多内容驳杂的文章作此归类、划分,也只是相对而已,不少篇章的主题原本是相互交叉而边界模糊的,彼此也不可能存有严格的界限。但大略上,它们似一组朴拙而浑然的五重奏,从五个维度,分别切入了愚下对于生活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感怅,对于人生酸甜苦辣诸味之咂摸,包含着个人对人世对社会对人类与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忧思,或强烈或温婉地回荡着曾经的种种喜怒哀乐……至于能否引起读者的些许共鸣与兴趣,就端赖其自身质量与命运了。

特别感谢著名作家赵本夫先生,于百忙中能为本书作序,在此唯有衷心铭感与致敬,夫复何言!

同时感谢著名文化学者王华超先生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关心与支持。

自知水平有限,又兼病中,仓促草成此自序,乞求方家指正。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