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孔繁斌
现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将政府的价值和作用呈现在公众面前,一个恪守公共利益、高效协同运作、卓越有效治理的政府,已经成为公众共同的期盼。正因为在当今文明治理中政府成为不可或缺的“大管家”和“总客服”,关于政府治理行动的知识体系既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用知识”,无论是履行公共治理职责的管理者,还是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社会主体,都参与到了政府治理行动知识的构建之中,并通过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知识管理,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公共需求的满足。当然,这一领域的知识并非是零碎的经验性常识,而且与其他领域的知识一样,存在着分歧甚至争论。为此,近一百年以来,在当今社会科学发展中构建了专门探索政府治理价值和行动的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这样的知识体系,读者看到的这本《公共管理》即为对这一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予以简明呈现的通识读物。
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丛书的一种,本书向读者发出了进入公共管理世界的邀请,并在每章精巧设计了理论维度和国别探索相融合的叙述结构,对现代政府治理知识予以溯源与发展双重视角的描绘,生动概述了公共行政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同时也着眼当代公共行政分析的热点问题。尽管这本通识读物篇幅不长,但它不仅向读者敞开了公共管理之门,也让读者在初步接触公共管理学知识之际,能深刻感受到这门学科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多么密切相关,或者说,现代政府治理知识体系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美好生活梦想的实现。
作为以现代政府治理行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公共管理学,是伴随以工业化为主的现代文明兴起而逐步形成的,工业化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涌现出大量复杂的公共问题,需要有政府这样的公共机构集中、高效地去解决。本书主要置于欧美现代政府治理变迁的情境,原则明确、脉络清晰地呈现出公共管理理论和知识的连贯发展过程,简明而又深刻地阐释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对公共管理变革方向的决定性影响,全景式地勾勒了英美公共行政传统的形成和德国、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公共行政的特点及其对现代政府治理的贡献与启发。在作者卓越的通俗化叙事的努力下,读者遇见了一系列促进政府治理质量改善、对当今全球政府治理具有奠基性意义的重大改革议题,例如:如何最好地确保公众问责;一个执行不力的政府,不管其构建了怎样的新理论,实际上都一定是一个不好的政府;地方政府更能察觉公众的要求,因此更有可能对他们的关切做出反应,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可以将行政权力下放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者和公众都将继续努力应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治理困境;等等。
公共管理学的性质,决定其不仅要探索政府治理的理论,也必须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政府改革始终是公共管理学直面的科学问题和难题。本书围绕全球范围的行政治理改革和新公共管理实践,以回溯的视角和诊断式叙说,阐释和描述了政府治理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几个关键特征。其一,政府治理改革具有渐进性,改革不能在任何意义上疏离政府的使命和价值,因为支配政府治理行动的那些深刻的原则是永恒的,行政改革是“不得不采用新的官僚方法和程序来履行新的职能和任务”。其二,政府改革是全球性的运动,任何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并期待一支政治上公正无私、恪守正直、得体、客观和任人唯贤的永久的公务员队伍,也都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提升公共政策的执行能力。然而,无论是美国、不列颠还是欧洲其他国家,政府改革都必须结合地方性知识,结合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三,政府改革是一个政治和行政双重因素交织的变革过程,将泰勒制等科学主义融入政府改革是行政效率的谋划;而政府改革又受到“治理”的深刻影响,突出的一点就是要在政府与市场的钟摆式晃动中确立目标和方案,新公共管理改革就是钟摆偏向市场一极时形成的政府管理方案。本书中基于这些关键特征而做出的精辟分析和论述,增强了公共管理学知识的通用色彩,可以原则性地对现代化国家政府治理行动给予指导。
如果说,关于政府治理行动的原则、制度和改革方案的理论和知识,尚不足以作为通俗读物的亮点,亦即非专业读者可能从中找不到与自己的链接,那么本书中有关福利国家、网络治理或新公共服务的内容,将会是邀请读者进入公共管理世界的名片,因为这些内容突出强调了在当今政府治理中,公务员以“多做多对”的伦理精神帮助公民实现他们的合法权益。与福利主义紧密相关的社会政策的制定,直接关涉政府如何解决就业难题,以及如何使得公众获得“免于贫困、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的权利”,公众免于痛苦的期盼及其达成度,相当程度上与政府治理质量密切关联。此外,网络治理使得政府治理体系更能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进一步实现政策可找、政策可见的透明政府的发展。为此,“一批批高技能的公共部门专业人员正在接受培训,以取代旧的‘官僚’形象”,在公共管理者与公众之间形成更加友好的治理界面,由此成为公共管理变革的时代性追求和目标。应该说,这也正是公共管理学日益走向公共知识的一个反映。
本书尽管是一本通俗读物,但并不影响其成为公共管理的经典读本,经典之处就在于,隐藏在本书叙述视角、重大事件和实用案例之中的原则和理论,恰恰是决定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关键知识,非专业读者借此可以与专业研究者为寻求共识而展开对话。在今天,一个学科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新知识的探究上,而且取决于这一学科是否拥有良好的公众形象。
总而言之,这本经典通俗读物主要呈现的是欧美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治理知识的变迁,但从文明互鉴的立场来看,本书非常值得中国的公共管理专业研究者、公共管理者和其他兴趣爱好者阅读,从而在比较分析中为中国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有益的方案。如果说我们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越来越深刻地嵌入到政府的治理行动之中,那么关心公共管理学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