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底线
人都有底线,可底线却不是一致性的,江泽明有底线,但他却不能用他的底线要求他人遵守。“我认为需要遵守的,他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他人认为要遵守的,我却不认可。”江泽明苦笑两声。这人世间要如何为人设定一个永恒之线呢?人与人的经历不同,没人能知道对方的底线是什么,不经意地触碰,则会得罪于人,而不自知。
江泽明的底线是书籍,他永远无法忘记,那天搬家发生的事情,因为她妈妈力气小,搬书没注意,或者说她根本就不在意书籍,随意扔,随意摔,把书都摔坏了。看见《白鲸》《小约翰》《神曲》摔在地上,他是又急又气,他好后悔,明明知道书籍是他的底线,为什么他让她妈妈搬,而自己不搬,看见书籍从小推车上掉落,来来回回的,都摔得不成样子了。
当上楼以后,江泽明看着三本书的封面书角,本是挺硬的,可都摔坏了。“气死我了。”他捏住书,有一个冲动就是将三本书都扔了,再买新的,可搬一次家,不过一百元而已,三本书则同价,想一想江泽明都有一些愤怒,直接再买三本书,将原三本书扔在一边。
“这三本书明明都看过了,可我为什么这么在意呢?原因是什么?书籍掉在地上,一路拖到门前,生生地磕坏?而我却无能为力阻止?还是说我明明知道书籍对我多么重要,可我没选择亲自去拿书?唉!我真是糊涂呀!我好后悔。”江泽明握紧拳头,他反感超出掌控,简而言之就是他能预料这个结局,他可以想到却因为没有阻止而发生了。“可恶,我明明知道的。”他反复回想,头脑的记忆,犹如魔咒,让场景重现。“啊。”江泽明坐在床上,时而大喊,时而怪笑,在外人的眼中他的精神已经不正常了,竟然为了区区小事,大发雷霆。可只要他自己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书籍是他的底线,他不希望任何去触碰,这条敏感神经,稍一变化,能影响着他脆弱的心。
“因为愤怒的出现,而怒上加怒吗?”江泽明经历过,他却不知道发怒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一切外在显现的都是表象,而不是真正的本质原因。”他能想得出这一切都与过去有关,再自我肯定,一定是这样的。江泽明不知道真相为何,却将认知的视为导致结果的源头。
在他妈妈离开以后,他一边念叨一边流着泪水,在床上打滚,发疯的大喊大叫。“不,怎么会这样呢?啊,我好痛苦呀!”他心里明白,纵使是再买三本书,可当时的景象,却已经刻印在脑海当中时刻提醒着自己,这是无法消灭的,但能被人用行动,言语治愈的,可他的身边没有出现过这种人,能真正理解他的人。每一次的倾心付出,所得到的都是言语,行为上的摧残,慢慢地他也不敢再表达出真实想法,一旦进行,不会获得幸福,快乐,而是为不理解,诋毁,讽刺,而痛苦,折磨。迫不得已的江泽明选择了封闭,对于一切事,他有选择性地取乐,而非通过取悦他人,达成目的,痛苦也是如此,寻常之事,不足以引起心中的波澜,就能轻易化解,但若是引起,哪怕是外人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给他带来致命的伤害。“呵……我可真是脆弱呀!”江泽明疯狂地捶击自己的头部,为他的愤怒,生气而愤怒,他自嘲一笑,泪水则脱眶而出。
“不,不可以再想了。”江泽明猛地摇摇头,然后给自己两个耳光,左脸右脸露出鲜红的掌印,但还是无法阻止他头脑肆意的回忆,他想到上次工作被辞退之事,可以说这是他的心结,不管他如何去做,这件事情都作为他抑郁的本质,自此以后,他只要经历一些让他感受到痛苦的事情,都会想起那一天,再回想到这些年的不易,痛苦,然后越想越伤心,对生活已经丧失了希望,感觉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意思,产生出厌生想死的想法,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想过,可此次尤为强烈。抑郁是无解的痛,难道死亡是解脱的唯一出路吗?
江泽明捂着头,在床上来回打滚,他觉得好痛苦呀!真想从楼上跳下去一死了之。“二十层,我如果跳下去,死都不能再死了。”他一跃而起,从窗户望着楼下,他的双腿都开始颤抖着,一时之间丧失了勇气。
“不,不行,为了这种事就死,这太可笑了。”江泽明失笑地摇摇头,他是胆怯,不敢这么跳下去。可在心里却出现了无数人的面孔,这些都是他过去亲身经历的,他们辱骂着江泽明,说他是窝囊废,欺负他,甚至是霸凌。桩桩件件,从头到尾,都在脑中闪过,在此刻,从内心深处传来自己的声音,说江泽明,你就是一个废物,做什么都做不成功,你还活着做什么,快从楼上跳下去吧,死了你就解脱了。
“死了,我就解脱了,什么都不用做了,可是……”抑郁六年的江泽明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产生这种想法了。他认为活着太痛苦,反正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就这么死去吧,免受痛苦的折磨。“可是什么,我左想右想,感觉也没有什么了,反正也没有人在意我。”江泽明心生绝望,他擦着眼泪,走到床边,看着他看过的书籍。“但丁若有灵魂,这会发生什么事呀?”江泽明失笑道,在他心里这些书籍都是有灵魂的,可这是作者赋予的灵魂,就说但丁,他的灵魂是什么?江泽明不太清楚,但他看见这几本书碎裂的地方,则犹如一个有信仰的佛教徒,他发现佛像产生了裂痕,心里有着痛苦感觉,江泽明有强烈的守护之心,却为没能守住而自责。
“明明已经刻印在脑中了,书如皮囊,知识为心,可……人的躯体出现伤痕,亦会心痛不已呀!”江泽明用手抚摸着书的封面,在他心里,这犹如人的脸,若是脸坏了,还能看吗?现在的人注重外表,喜欢先从外在就去观察内在,也就是说,多少存在都为外在而失去观察内在的资格。可经历过一次外在,已然能看清内在的江泽明,为何对书的外在而痛苦?
“生命中的底线,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呀!说是支撑活着的信念,可一点也不为过,但现在看上去,真的好脆弱,仿佛能轻易摧毁,可当摧毁之后呢?一切都空荡荡的,感觉已经毁灭,又感觉可以为放弃而得到新生。”江泽明觉得自己有些迷茫,可他不一直都处于迷茫当中吗?这么多年兜兜转转,他也没有寻找到方向,浑浑噩噩的,不知道他想要往哪里走,好像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却都不属于他。好不容易有一个让心灵都能得到净化的净土,可又觉得他的踏入是对净土的污染,当书籍损坏的一刻,犹如侵犯他的底线,让他感到正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所以净土不再成为想象当中净土,因为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给他带来绝望。这是一种窒息感,让江泽明努力地喘气,可内心则如被人压了石头,感觉呼吸都非常困难。“又是她,我的妈妈。”正印证了越亲近的人,越能伤害他的心,可能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反而对江泽明冷嘲热讽,说他有什么资格买这些书去看。这叫什么话?他明明就与她解释过,反复强调说明书籍对他的重要性,他的妈妈也能理解,可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最不能理解他的人,通过不断地讽刺,反复强调,加深江泽明的痛苦。“就像是那一次……与死亡最近的一回。”平常的时候,他不会去想,纵使想也能轻易地转移方向,不会让内心痛苦,可他深处痛苦之时,完全失去理性,回想着那一天他妈妈用牙签扎他胳膊的时候,而当时正是他痛苦,消极的时候,他对他妈妈解释,言说他的痛苦,可得不到她的理解,反因此被她视为狡辩,认为江泽明说抑郁都是假的,他在欺骗她,气愤地用牙签扎他的胳膊,把江泽明折磨已经崩溃了,他当时就有一种想要去死的感觉,他愤怒到无法控制自己,一拳将玻璃打碎,使他的左手至今都留有伤疤。当时的他就有一死了之的想法,他已经失去了活着的信心。可他的妈妈看见他的左手流血不止,也恢复了冷静,帮他擦血,也不再用言语折磨着他,当时的江泽明天真的以为这一次会是最后一次,他的妈妈会顾及他的情绪,能理解他的痛苦,可这也只是几天而已,依旧是我行我素,常把我是你妈,这几个字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都是她对,江泽明错,使江泽明又深陷在痛苦当中,不能自拔。
最让他不能容忍的是他的妈妈将他用拳头砸玻璃一事,四处与人说,把江泽明用拳头砸玻璃,这段话挂在嘴边。每当他妈妈对他说:“哟!生气了,快砸玻璃呀!”都能勾起他的记忆,江泽明憋红脸,一言不发,他心里清楚再说也没有意义,他改变不了他妈妈的想法。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都将我做过的尴尬之事挂在嘴边,时刻会去说呢?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值得你们这么嘲讽,辱骂我呀!我也是人,我也有自尊心呀!”江泽明自知不能将过错,都推给他人,但也会说都是他们的过错,否则他绝对不会变成这副模样的。“你们都当做玩笑,可你们知道吗?你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将我推入深渊当中,每一步都是血脚印,是我刻印在心里的。”房屋很大,但此刻的江泽明还是觉得憋屈,这是来自内心的冲击。“我还是去外面走一走吧。”这时他是想通过大自然的方式,化解忧愁,他认为散步能让他的心情好起来。即使他知道这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知道他散步回来,心情的确好了,但事情却没有解决,未来遇到相同的事情,还是会点燃心中的怒火,导致他大发雷霆,生出绝望,死亡的念头。
“无论解决,不解决,既然人性本身自带这种感受,就说明这是人不可避免,必须要经历的。”现在经一盆水的洗礼,他已经冷静了下来,准备往外面走去,一边走,一边背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常得道,真常悟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道德经》《清静经》始终都是他化解心中烦恼的一种方式,而他若是心生恶念,有不择手段的想法时,他也会念观自在菩萨……
走在外边,他看着南来北往的人,都各自忙碌着,他们现在可能也不知道人生方向是什么,但需要为生存而努力工作,他们有家人要照顾,养育,纵使心中有苦,他们也不会像是江泽明,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而是选择忍受,化解。
“我的未来在何方呀!”这一次江泽明没有想象得开心,反而因为他们各自忙碌,而自己却心生迷茫,不知方向而焦虑,烦恼。江泽明开始进行幻想,他喜欢一个男演员,一个经历生死又活过来的男演员,他给了江泽明非常大信心,在无形当中江泽明会受到影响,开始写作,读书,并视为人生的方向。江泽明经常会想,若是有机会,一定要为他而创作一个电影剧本,以表江泽明的心里,想一想江泽明是非常开心的,可也仅是幻想而已。
他算什么东西,一事无成什么都做不好,真想一死了之,死了也就什么都不想,彻底解脱了。
“写作。”可能从一开始,写作与死亡,就是连在一起的,要么写作,要么死亡。过去江泽明在看书的时候,经常会想,想着作者的想法。现在他有点感同身受,觉得这种感觉是写作,一定要写下去,当完结的一刻,可能随时都会死,一切都是那么空虚,无趣。为了延续生命,他选择继续写作,就如同上一炷香,香会燃尽,马上再点上一炷香,以写完作为活着的念头,不写完不会死。故而写一本书,快到结束的时刻,他会选择写新书的开头,然后再去写结尾,来来回回,永不停止。他渴望静下来,却为心静而心慌。
他走在桥上,在思考他如果选择死亡,他就选择四月二十三号好了,那是伟大的莎士比亚去世之日,若是能与他死在同一天,也是他的荣幸。要不要从这里跳下去,可这么做,直接死不了吧?需要在水中经过痛苦折磨,若是再往前走,这是高速路,来来往往都是快车,若是砸到车上,会让这车主都有了阴影,而且他的身体会将车砸坏,到时候他是一死了之,他的妈妈可能还需要赔偿费用,这没有跳楼那么直接,可跳楼也有可能砸到人的。“咦!我怎么会想到这个呢?”江泽明从跳楼,想到他看过的一篇文章,应当是真实发生在世界上的,说是一个女人,她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就有了轻生的想法,她就从楼上跳了下来,应该是楼层不高的缘故,她并没有死去,而是发现她穿的裙子已经大敞四开的,露出了她的内裤,她在临死之时,还是觉得非常羞耻的,就用手去遮挡她的下半身,防止让人看见,再然后她才死去。
现在的江泽明在思考中走过桥头,又在思考她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江泽明认为她是抵抗不住压力,活不下去了,又没有办法去解决面对的困境。从这个话题,他在思考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又有多少人都是跟他有一样的想法,动了轻生的念头了呢?又有多少人与他的经历相仿,并不能说他们承担多少压力,只是他们需要在意的人在意他,注意他,爱他,仅此而已,为此才选择了死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挺近,但心的距离太远,纵使就在面前,也不再去关注,理解了,而是管好自己,仅此而已,有多少夫妻,情侣,或者是父母与子女,朋友,同事之间,是不是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日渐生疏呢?再想到有一些本是抱有善意念头的人,用错了说话的方式,并没能让人感受到善意,反而让人感受到恶意,阴阳怪气,从而气急败坏地回答,导致本抱有善意的人,因为对方的口气而冷脸,认为对方是不识好人心,让本是朋友,却成了仇人。为一句话而否定全部,实际上对方只是针对某件事产生的意见不符,而自己却误以为被针对的是人而不是事,存在恶意否定他人的想法。自认为情商比较高的人,他们会运用说话的魅力,去取悦,影响对方,这的确能达成目的,可因此是否会连累自己,或者是家里人呢?抱有好心,但成为老好人,也得不到什么好报,而两面圆滑的人,会冷落第三面的人,亦不自知,尚为自己的决断而沾沾自喜。
“我的妈妈是爱我的,可她却用错了方式,把我推向了绝路,那我该怎么办?怎么去化解呢?让她知道我的底线对我的重要意义呢?”江泽明从这个角度去看待,会发现每个人都有所谓的底线,但不被他人知道,不经意间触碰,而惹得勃然大怒。“这的确是一个麻烦呀!”他这么想,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底线,遇到事情都会这样,可能被伤害时,会怒火冲天,情绪激动,但也仅此而已,发过火,平息即可,不必为以成为过去的记忆,还有幻想的未来寻死觅活。
“对,我要自悟,开解。”江泽明为他自己行为进行反思,总不能白读这么多书吧。“倘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也不可能成为我的底线。”江泽明喃喃自语道,他好像悟到了什么,在心里去思考这种感受。简而言之,就是他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当他工作被辞退的一刻,他对生活有一种绝望感,在这世间浑浑噩噩的,在生与死之间这段距离上,他觉得自己与死越来越近,尤其是他妈妈常会说的一段话,你怎么还不去死了,你死了还能让我省点心,这种话语让他听完很不舒服,常会有自杀的想法,不管做什么事,内心都是痛苦的,但为担心他人察觉,会故作开心的模样,喜欢孤独的一个人,静静地哭泣。当他接触到书籍的一刻,他为马尔克斯创作的内容而着迷,至此他将书籍视为心灵的净土,需要去守护的底线,不允许任何人去侵犯。可正因为是这样,作为仅属于他底线的书籍,不被他人所理解,通过磕碰书籍,导致他愤怒。这所悟到的是他的内心从来都不是堡垒,原来的内心是能让人肆意侵略的,但不管对哪一方侵略,作为没有方向的江泽明都是无所谓的,他不会如此看重,而是认为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当他接触书籍以后,会封闭一些能产生出痛苦的存在,同时又诞生了一个脆弱的地方,正是他所在意的,成为他底线的书籍。江泽明觉得这犹如一颗鸡蛋,外表坚硬,内在脆弱,一旦被摧毁,他会发疯发怒,就像是他养育多年的存在,被他人摧毁。曾经能安慰他,减少他痛苦的,则成了他的致命伤。
“这不与梦想一样吗?”江泽明若有所思道,他的过去是迷茫的,可后来也有了方向,让他迫不及待地投入书海当中,尽情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这时的他从原来轻易舍弃,成了难以割舍,也难怪江泽明会这么痛苦。他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再用书坏了来比喻。就是他结交过朋友,但这些朋友都是生命中的过客,可有可无,忽然有这么一个美人,在他最孤独的时候出现,江泽明一见钟情爱上了她,恨不得天天与她在一起,正是两情相悦时,却被人生生拆散。
“书坏了,被辱骂,与心爱的女人被辱骂,殴打,打得遍体鳞伤,甚至是被强奸,又有什么区别呀!”江泽明苦闷道,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真正的感受。过去的他能意识到自己太多的毛病,每一个毛病都属于小问题,能给予伤害,但完全能承受,随着时间流逝,他解决了极大部分的烦恼,成为能接受的范围,但有极少部分的成为个人的心理底线,就如书籍,而与之相等的就是人性的底线,虽不同,但都能引起相等的后果。
“这就是原因吗?即使我现在理解,但未来也未必会理性处理面对的事情。”现在的江泽明心情已经好多了,看见来来往往的车,也消除了碰瓷的想法。
灵光一闪,江泽明失声道:“这本质不都是一样的吗?”他想表达的是他妈妈在开始的时候,是理解他的。那时的江泽明非常开心,可后来他妈妈不仅不理解,反而会诋毁他。假设用相同的本质进行分析,就是他有了方向,坚信这就是他的梦想,可没过几天,他就丧失了信心,成为不理解的人,最终选择了放弃,都属于相同的道理。
“我经历过的,但不同于我真正明白才去经历,有些是出自我的想法,但我却想不通理由。”江泽明苦笑道,现在天空上的乌云已散,太阳照射在他的身上,为他净化了内心,当再望前方,则能望着太阳照射的道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