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人生:《道德经》的启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看山是山,山外有山

“学问人生”,究竟是指“学问的人生”,还是“人生的学问”?

“学问”与“人生”,互为阴阳。用山作比喻,“学问”之山与“人生”之山,相互交错,看山是山,山外又有山。“学问”之“山”小,“人生”之“山”大,“学问”关乎“事”, “人生”关乎“人”, “事”在“人”为,做学问的道理遵从做人的道理,才可能“心”想“事”成;反之,也可以说,“人生”之山“小”, “学问”之山“大”,庄子说,“吾之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山山有路,合而为一。整整40年前,1978年8月,我从福州大学毕业时,偶然被指定留校当助教。起初,当教师只是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后来,我爱上了这个职业,它变成我安身立命的事业。再后来,工作与生活打成一片,事业与人生水乳交融。2017年是最新的转折点,我从香港城市大学退休,加入深圳大学。我的“‘山’路历程”,从当年的“安居乐业”到“安身立命”再到今天的“安心自在”。

如果你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要怎样才能更幸福,这本书也许可以提供某些启发。或许你会说:我不是“做学问”的,书中的“书生之谈”或“口传心授”对我不一定有帮助。我的回应是,首先,幸福是种内心的能力,跟一个人“做什么”没有关系;再者,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在“做学问”,都是“载道之器”。每个人都一样,无论是“做什么”的,都是通过自己对“学问人生”的探索,寻找一条通往“幸福”之道。

本书由我自1983年以来写的一部分随笔结集而成,与求学、治学、人生经历以及哲学思考有关。结合当下大学生(主要是硕士生与博士生)、大学教师(包括青年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根据自己的体会、观察、实践和思考,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广引博采,大量引用各行各业的师长、同事、学生分享的心得。每一篇都借老子的《道德经》来诠释。

书分为两大块、四部分,共计66篇。66篇是因为我今年66岁。其中,61篇是2016年《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成书以后完成的,而这之中47篇是2017年从香港城市大学退休、加入深圳大学以后完成的。两大块是“钻研学问”与“思考人生”。“学问”的主题是“了解自己,做好自己”,分为“当学生”与“当教师”两部分;“人生”的主题是“回归中国,融入世界”,分为“海归深大”与“后顾前瞻”两部分,继续“登山观海”之路。

第一部分,知人者智:刻苦求学。这一部分有24篇。求学没有捷径,首先要努力,才可能碰上“运气”。这里既有我自己的体会,比如,“看美国 ‘表演’,练中国‘功夫’”, “不离 ‘主’流,不随 ‘大’流”,怎样“渐悟,顿悟,恍然大悟”,为什么“碎片化学习,值得鼓励”,以及“当年我为什么要博士生们学游泳?”;也有我收集的学生们的感想,比如,“老师,我担心论文写不出来”时的“怎么办?”“读博什么最难,如何解决?”。有一篇是关于我与1966年菲尔兹奖得主史蒂文·斯梅尔教授的一次见面,意想不到的收获是我“建立”起了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与希腊古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之间的“链接”。

第二部分,自知者明:虚心为师。这一部分有12篇。年轻同事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好教师?我用几个自己耳闻目睹的例子,区分“教书匠,老师,教育家”,回答他们的问题。中国人相处按“亲疏远近”形成“差序格局”。我询问了八位近年博士毕业进入大学任教的年轻教师,把他们的回复整理成“大学新教师工作关系中的差序格局”。我向2017年从五所高校毕业的六位年轻教授了解研究进展,写成“年轻教授,起步抓紧,五年 ‘安身’”一文。我幸运地与三位热心教学、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结缘,将他们的宝贵教学“门道”写成“教好一个案例,讲好一门课程,办好一个专业”一文。我也回顾了自己当教师的经历,认为对教学与研究都要有心,而且要虚心,才能成为好教师。

第三部分,归根曰静:归来为吉。这一部分有10篇,都是我加入深圳大学以后写的。1982年我去美国留学,如今重新成为内地大学大家庭的一分子,拾回大学年代的纯真情怀,继续成长之路。“回家,真好!”与“天天快乐,龙腾虎跃”讲的是我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大家庭中,与活力四射的老师同学们相处的感受。这一学年,我在院里做了八场讲座与演讲,其中四场的内容收在这里。在教课时,我“结交”了13位大一学生,与他们建立了“同学”关系。有一篇文章是分享他们的成长与收获,题目是“‘读大一,我明白了什么?'”。

第四部分,知常曰明:四望如一。这一部分有20篇,内容五花八门,应该叫“散记”。有的是写古人的,比如“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酒关?”“鬼才蒲松龄:道听途说,游山玩水,装神弄鬼”“木兰不是传说”;有的是写今人的,比如,“一个教育梦”“金庸实现不了的第四个理想”“李小龙要钱,叶问要命?”“孩子开心,父母安心,企业放心”。有些是写外国人的,比如“高高在上,为人着想”“人虽走,茶未凉”。有一篇叫“为什么河南人经常说 ‘中’? ”,在微信群里流传时,许多读者说我是河南人民的好朋友。

我青少年时期喜欢唱的一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儿遍地开”(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回顾我的“学问人生”,我希望,自己已经从一个“身份上的中国人”成长为一个“精神上的中国人”。“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立足中国,与人为善,超越民族主义思维,有世界情怀。今天的我,想做一个“中国的世界人”。

少年的萌,青年的心,中年的定,“奔七”的梦?

学问人生,永无止境。不由地,想起了在海拔3300米的云南香格里拉大佛寺牌匾下看到的两句诗:“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为方便读者阅读时查找、参照,书中附有《道德经》索引,以及地名、学校名称、人名及其他索引。同时,还配有79张照片,以便读者“感同身受”。

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周南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