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疫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邻里相助

传递百姓声音,讲好政府故事,凝聚全民共战疫情的信心与智慧,是决定打赢的关键要素。这一程,媒体记者们自觉扛起了使命担当,身临“疫”线,通过“看、听、问”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组合加工,借助所在单位的媒体工具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像,增加感恩之心,实现邻里相助,共度难关,走向新的光明之路。

《西海都市报》10月30日起,用一周多的时间,刊登了都市报邓建青记者所写《志愿者日记》,讲述着疫情发生后笔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见到的点点滴滴。透过他的言语与精细描写,让站在疫情防控线以外的人们,看到了管控区内的真实情况,放下对亲戚朋友的担忧,掌握着疫区需要关注与帮助的事项等。

10月29日,疫情下的兴海路,彻底沉浸在睡梦之中。早晨,第一屡阳光潇洒地走来,越过树枝树叶来到路面,微风荡漾中,在路面上自由地摇摆。这一切,与往常没有多大的区别,带着梦想,七点左右我如约出门,想与她来一次亲密约会。

来到公路,心,似乎感受到了一丝悲凉。放眼四周,十几米宽的新铺设路面,除了不远处一辆车在忙着卸货外,再也找不到吸引眼球的东西。带着好奇与提前计划好的思路,放下思想包袱,直奔这辆车而去。

清楚地记得,今天是疫情发生后,政府为管控区人们发放生活物资的时间。为了揭开疫情下人们生活保障的奥秘,为了更好回应朋友圈里外界的担忧,为了鼓励管控区人民放下思想包袱,顺利度过难关。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必要收集好这个重要资料,借助政府规定的媒体将这个好消息及时传递出去。

兴海路10号小区大门口,正如《志愿者日记》记载那样,今天的配送有牛奶、鸡蛋、馒头、肉等生活用品,足可以保障一家三至五口人一周的生活。望着路边堆积如小山的生活物资,我为疫情下的人们高兴,虽然品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至少不用担心在管控的这段日子,还会有人饿肚子。不夸张地说,这些食物,我们家中至疫情发生前也没有备货。

有人不相信,但事实往往向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展。没有经历某种事情,很多人就没有忧患意识,菜喜欢新鲜的,现吃现买。否则,那几天,朋友圈子就不会出现“家里米、面告急,蔬菜就剩一颗大白菜了,怎么办?”的求助。

向货车前进,发现三四个大白在忙着卸东西,他们中间一个没有穿防护服的妇女在整理着卸到路边的货物。她身穿深兰色棉大衣,左臂上戴有红袖标,小马辫在头顶上荡漾着秋千,低着脑袋,头也不抬,忙个不停,从这身打扮可以断定,她一定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

“宋主任,发放给居民的生活物资到了,怎么不多叫几个人帮忙?”走近后,发现女的是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卸货的大白是街道城管中心与社区的工作人员,处于礼貌,先向她们打招呼。

“其余人员都去采样点搭帐篷了,哪里还有人啊!八点半前必须向居民发放完今天的生活物资,人们都还等着吃早饭呢!”我问的直接,领导回答的也不客气。

望着大门里等待领取食物的居民,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知道自己此时该做什么。从衣兜里掏出手机,打开照相功能,对准自己认为每一个感人的画面,不断地安下快门。卸车的、堆放食物的、清点的、登记的、向大门内传递物资的画面随着我思路的转变,被定格在晨光里,装进手机内存。

发放完食物,送蔬菜车随即开了进来。她们,又是一阵忙碌,卸车、归类、清点数量、组织发放,每个人的额头冒着汗,脸上闪现着亮光,衣服湿透了一大片。即使如此,每个人都不愿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会,争取尽快将所有生活物资发放到小区居民手中,只为他们岁月静好。

“居民朋友,大家好,我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有个情况需要向你们说明。因为时间关系,蔬菜在配送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我们各家各户人员多少,都是按照一个标准配送,希望我们家里人少的,物资在一周或二三天内食用有多余时,请你们将多余食物拿出来,送给家里人口较多人家,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难过。”女人,有时候考虑问题要比男人细致,这个温馨提示,是她在清点,组织发放物资时发现的。

人,基本上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在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不知道是宋立英主任的温馨提示起了关键性作用,还是人们意识到,有的时候发扬一下风格更显品质的高贵。至次,疫情期间,每个小区都在上演邻里互助,相互关怀,共战疫情的精神大片。

业主在群里说,“家里的青椒、洋葱吃不完,谁家缺可以匀一些......”

业委会主任在群里说,“家里有老弱病残和有孩子的居民,可以多领一些鸡蛋、牛奶及蔬菜......”

10月30日深夜,兴海路26号院居民吴雨在业主群发布消息“最近孩子有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上火症状,想给孩子喝金银花露清热去火的饮品。信息刚发出去,就有一名姓范的女邻居加了她微信并表示,她是本院业主,但不在小区居住,可以帮忙买金银花......次日上午就实现了心愿。

这些温馨事,是邓建青老师在他的11月2日《志愿者日记》中所记载的温暖事,写的很实,也很真。

疫情期间,随着我脚步的不断迈出,发现“外买小哥”需要帮助,我将收到的信息反馈给尕寺巷社区后,她们第一时间打电话了解实情,与小区物业公司建立“社区+物业”关怀机制,解决了他在小区隔离期间的吃、喝、睡等问题。

收到兴海路12号院孕妇需要紧急送医的求助后,第一时间向街道领导、社区党委反馈信息,协助解决问题。收到安兴园小区孕妇紧急求助的信息后,联系社区,督促其及时加强协调,联系120及救治医院,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病人送住医院。事,都是小事,非常时期,在街道、社区、小区居民、志愿者、警察的齐心努力下,控制疫情,稳住民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真言真行,促进了邻里团结,精神难能可贵。

“谢谢你们,工作很忙,还要来照顾我,麻烦你们将这些菜送到二单元去。”疫情期间,玉珠花园小区1单元91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郭大爷,每天都能接到社区、小区业委员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每两天都能收到街道及小区志愿者送来的蔬菜等生活必须品。面对关怀,老战士非常感动,积极支持着社区、小区工作,关心着他人。他将一部分蔬菜、鸡蛋和馒头分出来,让志愿者送到二单元9个年青人手里,解决了年青人居家隔离期间的燃眉之急......

一件关心民生事,感动着我,也感动着小区的居民。“疫”战的日子,我将最前线所见所闻写成文稿、拍摄成短视频,及时报送给青海日报等相关媒体,为宣传先进,弘扬正能量,鼓励士气,稳定民心尽到了一份责任。

你有情,我有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社区经常会收到居民们、企业送来的“舍身忘我、尽心尽责,奋战疫情、勇担重任”“抗疫情,重宣誓;守初心,勇担当”的火红锦旗,看着平凡,期间深藏邻里和谐、融洽、互助、幸福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