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蒙进四万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缘起喀什

可以说,XJ之行真正的开始,应该是抵达喀什。2017年在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为万新光学集团加盟商授课时,一位学员来自喀什,他对喀什的宣传,让我对喀什充满了憧憬。而另一位周游过全国以及欧洲的资深驴友同事,也同我推荐喀什,说喀什是XJ人文的核心。于是,我心想,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喀什。

从和田前往喀什的路有500㎞,以为一天时间可以轻松到达,所以在途径英吉沙的时候,选择了走下高速,去看看久闻大名的“英吉沙手工小刀”,它与保安腰刀、云南阿昌族的护撒刀并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

下高速口不远,就看到一个名为“英吉沙刀王故居”的集市。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就是一个忽悠游客的购物点,幸运的是我去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慢慢看、慢慢还价。毕竟没有客人的时候,才是买方市场。

一排门面,大的上百平,小的也就三四十平,仔细观察这些看似差不多的刀,工艺水平差距还是蛮大的。从材料上看,刀刃有碳钢、大马士革钢、普通钢,刀柄有银、牛角、牛骨、鹿角、木头、钢材等,饰品有红宝石、蓝宝石、贝壳、孔雀石、各种颜色的纹路等。能看出制作师傅水平较大差异的是纹路的细腻程度和整齐程度,有的刀柄与刀刃衔接处,左右两边留的包边长度不一,不够对齐。钻刻花纹有的质地紧密,有的疏松。刀刃上偶尔有些刀有缺口,很细微的那种,不趴在上面好好研究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挑选和还价是个花时间的活,货比三家的同时,同一家同一款的刀,还要进行比较,毕竟手工的东西,没有两把是一模一样的。

最终800元买了一把号称是这里的大师傅(师傅等级大概是:特级大师、大师傅、老师傅、师傅、学徒)制作的一把细长小刀留作纪念。而后来,在喀什古城、WLMQ的大巴扎又忍不住买了两把,风格差异比较大的英吉沙刀,那时候就更会看和还价了。

离开英吉沙不远便抵达喀什,到酒店天色已晚,仍旧迫不及待的去路上走走,哪怕已经见不到落日。酒店就在香妃园对面,路边有些卖烧烤的摊贩,买个大大鸡腿,才6元,同样的东西在格尔木却要15元。

香妃园的斜对角是个服装城,后来发现在XJ有很多叫“火狐狸”服装批发市场的地方,一件衬衣三四十,一条牛仔裤百来元,品质不咋地,买双鞋40元,用在下雨的时候穿,穿脏了直接丢了也是蛮划算的。自己的鞋走在泥泞的雨后景区土路上,那还是很心疼的。

第二天蒙蒙亮,简单洗涑后就前往喀什古城,据说早晨有“开城仪式”。由于到的太早,七点就停好了车,古城里没什么人,偶尔三三两两的游客或是商户迎面走来。即使是闭门关窗也能感受与江南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土沙灰色的墙在鲜艳多彩的门窗装饰下一点也不黯然,反而更显得古朴与怀旧。走在无人的小巷,路过青旅的门口,播下了后途想要住一住青旅的种子。朝阳从建筑的空隙投射进来,把迎着东方的路面照亮。爬上古城的高处,远望这座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却有千年历史的喀什,心已远离尘嚣,仿佛自己已不再是魔都的打工族,成了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如果在动物中找图腾,那我想就“鹰”吧,爱他万丈高空的视角、羡他张开翅膀翱翔的豁达,因为那双臂仿佛在拥抱大地,那脊背就是开阔的蓝天。

直到10点,开城仪式才举行,只是再次回到城门前时,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游客把门前的高台围的水泄不通。不懂欣赏舞蹈的我安慰自己,反正我对歌舞兴趣也不大,于是躲过拥挤的人群,独自寻找属于我爱的空间去了。

“老城角落”咖啡馆可能就是属于我的空间吧,看似陈旧的设施却带来童话般的体验,身临电影场景一般。点杯拿铁坐在窗边,听不远处的嘈杂,与伸到窗边的树叶作伴。恍惚间,那些声音在逐渐消失,时间也渐渐变慢。缓缓翻着今天拍的照片,回味着旅拍的人们摆着造型,不经意间成为我的模特;当地人的谈笑,是我部分照片的主角;而我自己可能也是其他游客的背景吧。

逛够了古城后,前往街道便民派出所,办理边防证,为之后的旅途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