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学
题解
作者生平不详,此篇选自《檀几丛书》,题“当涂崔学古又尚著”。是篇可以看作是《幼训》的续作。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儿童在接受启蒙教育之后,一些准备应科举考试的人就要开始读经书古文,学做八股文。《少学》论说的正是有关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而以教导学做八股文为主。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亦有参考借鉴价值,今录此篇,旨在使今人对蒙学阶段之后的教育和八股文的样式有所了解。
○督责初功
少学之功,一在读古。成弘庆历诸大家八股业,俱从古文脱化,尚矣。近来家数,不过读时艺几篇,便侈口谈文,不知文章无本领,开口便村俗气。且不读古文,笔下亦不劲,机局亦不畅。故教子弟者,自四子本经完日,则当读诸旁经及古名家文,即资钝者,亦须读古选数十首。荆川公云:“读古文,取其近今者,读今文,取其近古者。”诚课读之要诀欤!
一在读时文。读文自一句串下题,二句串下,以及长题。一句对做题,二句对做,以及八句。三句,三段做题。四句,四段以及九句与小搭长搭。一作全章,先短后长,先浅易,后理致。先辈选初学文,定为法趣二字,法则备有规矩,趣则吐纳性灵,不尚骈如,惟宗机法。
凡读文,亦可略仿读书法,探读数篇。篇只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易熟,明后复讲完篇。或正在读时,提一句责令自讲,讲后再读,熟后再温,得趣全在涵咏。
有本领之文,有材料之文。本领之文,贵寻脉理;材料之文,贵善剪裁。寻脉之法,全在讲题,题前题后,细细讲明,方可指点文中脉理。剪裁之法,或用其意者,或用其辞者,或用其机局者,或用几句而改几字,或用一股而改几句者,全在变化出之。
在讲贯。讲者讲其实意,初讲时用之;贯者贯其神理,有贯串之意焉。如一章以一句贯,一句以一字贯,又如一字在《书》如是解,推之《易》《诗》《书》《礼》《春秋》亦如是解,又有缕析之义焉。
生徒长幼同学,讲书必分多寡浅深。本生能质疑问难,固易启发,否则特起一难,责令解析;或持几说,责令拣选折衷。讲时不能即答,宽限一日或二日,或三日,如参禅者,眠思梦想,务期有省而后已。
作文成篇时,分讲题义。假如“时习”一章,全章出题,如何作文;一节出题,如何作文;止出“学而时习之”,如何作文;搭出“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如何作文。作法既明,结构自易。
与少年讲书,最忌诵述讲章,间引一二语,须讲了再讲,使其方寸豁然。
一在覆讲。不覆讲,则不知其胸中消息。故生徒如师所传,句句搬出,如先后颠倒,未明也。即次第不紊,亦必视其增减转换。
在出题目有法。如出理题,连数期俱理题,政事题,连数期俱政事题。即串做、对做、搭截诸题,尽然。
在教作文有法。初做破题,以多做为主、只此一题,正破反破,顺破逆破,明破暗破。始则为师者做一破,即讲一格;继则为弟者,领一格,再做一破。即承题、起讲亦然。做起讲须至起比须比出题而止,盖此处是咽喉路,生死关,须一条线索,一气呵成。如两番炉灶,气脉不连,中后虽佳,终非入彀。一作未是,再作;再作未是,三作,然后出名篇印证。
一句串下题会做,方做二句串下题:二句串下题会做,方做两对题;从此渐渐做去,以至长题。切勿轻改,即改时,须说明改之之意,圈法亦然。至其理诵经书,一切探带兼理诸法,亦与童蒙相等。
○开示路数
教生徒作文,须先与之讲明书旨。每出题目,先将通章本意,逐句逐节,从头至尾,何者当重,何者当轻,一一讲明,令其通晓。然后又将所出题目,再与细说一番。如出一句题目,看其何字当挑,何字当剔,或该承上,或该含下;其两句者,或该分扇,或该串讲,或该上下半格;三句者,或三段,或一头两脚,两头一脚,或又该串讲等类;四句五句俱如之。次第与之讲明题意文格令其各各通晓,然后及于搭题上下题。搭题须两下照应,上下题须两下联络,然亦必先从题目显易明白、易于发挥者先教之,而后及于理题,庶令学者不苦难,而便于措手。总之,教者须先看破题理,而后令学者据理立言,路自不错。如此细细开导,即学五六十篇文字,已浅浅晓大义矣;积而至于百篇,未有不能文者。有等先生,既不为之明题理,又不为之经心思索,止惟抄写成刻,令学者照前比对后比。学者亦不自去经思索,只惟照天对地、照日月对山川等类,徒事徇迹,不一庸心。所以学文二三年,更不知题中理趣、文中机彀,往往由此。甚有将自己所作、或录他人文字,令学者抄誉簿上,手与披点,弄彼子弟,欺彼父兄。不念彼之仰仗我者,何专且重?天地神明之降鉴我者,何显且赫?而乃若是其相欺也!吾愿为师者共戒之。
教子弟作文,当屡改。不曾通之时,为师者,当与之代思代作,面语而口授,必令其手自书写,即子弟未敏者,历经半年,当自领会。及其稍自能文,当看其资禀所就、意见所及,各顺其性,而委曲以成之。少有一得,则当取其一得,以鼓其进,必不可一于涂抹,以阻其机。大抵造意要超卓、立格要正大、题旨要明透、笔气要清顺,此为行文要务,于此不甚背谬,便是可成之机。如艰涩晦滞,杂乱重浊,此等笔路,到底无成。
教子弟能文,更无他法,每阅一章书,直如亲见圣贤当日口语,领会无错,此是根本急务。以后精选新旧程墨,或时文之明白而正大者,日令抄写一二篇,每篇必与批点,分定格局,画断段落,随即与之讲解。讲一篇,读一篇,读一篇,背一篇,必令篇篇精熟乃已。积至一二百篇,或三四百篇,订成二三帙,时令反复潜玩,毫无一意不明,一意不达,乃为有用。久之笔底自活、生机自畅,而无枯涩阻碍之病矣。即至能文后,此段工夫亦不可少。须将每科新出程墨,房书行书,或时文小题之绝佳者,多选多读,若能日通数千言,而时时记于胸次,何患文词之不富,而下笔之难就也?其第一着尤在看书,另有神会。
○八法
破承:擒题主意处。破要稳,承要醒;逆破则顺承,顺破则逆承,正破则反承,反破则正承。
起讲:又名小讲开讲,是文章说起处。要范围大意,虚含不尽;要正反有法,要开阖有章。
破承是我断古人的,起讲以下,便替古人说话了。圣贤要像圣贤口气,小人要像小人口气。
入题:是承上落下处。醒目为主,高呼虚宕为妙。
起股:又名提股,是挂题线索处。要虚笼勿急,大约每股以五六句为率,少则四五句。
亦有不用股,只单行一段,以代起股者,是起股之变法,亦要清线索,扼要领,振文势。
虚股:又名小股,是出点题面处。每股以二句为率,亦有不用股,只作一两句点题者。不然,或顿一二语,方点出题面者,更有不就点题,先只顿一二语者。
中股:是正发题意处。要切实,仍要留有余不尽之意。
后股:是推廓题意处。要另发心思,另开生面。
起股、虚股、中股、后股每项二股,故云八股。前人定为八股者,言之不已而再言之,两两相比,明必如是而后尽也。若合掌则四股足矣,何必八股哉?
束语结句:束语是收拾通篇处。或四句、或二句,亦有不用对句,只散行数语以咏叹题神者,皆为束语。结句是文章结穴处。或换上文,或落下文,或结本题,只一二句为率。
○五要
弟子学文,第一要晓得宾主虛实、正反开合。盖文字无实则主不出,无虚则实不透,无反则正不显,无开则合不灵。弟辈,初年先须从此八字入手。
第二要晓得脉理。一题到手,便细想其来踪去路。有上文即跟上文落来,有下文即照下文逆入,如无上文下文,则提题中要紧字眼,掀翻笼起,此前半挂头线处也,头线既明,方可作后半篇文字。中比是正发题面处,起承转合,须一一分晓,后比是展发余意处,须无中坐有,绝处逢生。
第三要知步骤。文之有步骤,如人之有身。破承如眼目,起讲如首领,起股虚股如胸臆,中股如腹,后股束语如四肢。前后有一定不可乱之法,一步步说来,大约前半要虚,后半要实,前半徐徐而来,后半沛乎有余,所谓前不实、后不竭也。若前后倒置,犹如人之一身,足反居上,头反居下,有是理乎?不特一篇,即每股中,亦各前后须按着步骤,渐次讲来,文方不乱。
第四要晓得能转。童年作文,切不可说一层头话。上层是这样说,次层又转一意,第三层又转进一意,此层转法也。切不可说一边的话,前股是这样说,对股又不是这样说。如前辈“邹人与楚人战”题,“天下有一定之邹乎哉?无一定之邹,不妨与楚战也”,对云:“天下无一定之邹乎哉?无一定之邹,又不妨与楚战也”,此股转法也。又有句转法,上句是这样说,下句便转了,第三句又转了,一句一转,一转一意,文字自然活泼,自然不穷。盖能转则能通,能通则能变,能变则灵妙不可捉摸矣。
第五要生造。文须有作性,会创辟。八股文字,须股股各出意思,最忌合掌,即至束语结句,亦不可草率雷同。古人云:“语不惊人决不休”,童年作文,便要知此意,便要生造得几句出,此五者入门第一关也。
○四十字诀
扼顶:扼者,凡一篇章旨,及一题眼目,扼定作主。顶者,顶上,根据上文,使有源委。
提振:提者,提挈之法,题义紧要处,先于前幅提起,所谓高屋建瓴也。振者,恐文势太平,则用笔振起,以鼓其势。
反正:反者,反形题义。正者,承上反意而正之,有反必有正。
宾主:宾者,借宾形主,陪发正意,与反不同,反在题中,而宾在题外也。主者,题之正位,主重宾轻。
开合:开者,拓开一步,使其宽展有势。合者,就开处一笔收转,归到本题。一篇中,有大开大合,一股中,有小开小合,今文每有一层开,一层合,亦有以反作开,正作合,以宾作开,主作合者。
翻跌:翻又与反不同,将题意翻跌,由一层以至数层,如老吏舞文,虽一成铁案,亦可翻转,故谓之翻。跌者,以侧笔跌出题面,有反跌顺跌之不同。
挑代:挑者,将题中字眼,取巧挑剔,起讲便有之,中后亦可用,即起比亦可用。代者、文字中间,或中股,或后股,揣度本人心上,替他说几句,笔意生新。
转折:转者,圆转之谓,一转一境,愈转不穷,乃为灵妙。折者,一气奔腾中,作一折,所谓千里一曲是也。又有一句一折,或一股数折者,要视文势为之。
摘纵:擒者,觑题切要处,用紧笔握住,谓之擒。既摘之后,复用松笔,将题放开,谓之纵,二者相生。
起伏:起者,文之发端,或起一峰,或起一波。伏者,隐笔也,或于未起之先,或于既起之后,伏应数笔,如兵家设伏,待时而动,更添几倍声势也。有起伏,方有照应,亦有前面伏案,至后作应者。
照应:照者,映照下文。应者,照应起处,犹人之有呼必有应也,与映不同。
生发:生者,题义颇枯,而我善生之。或文义已尽,而我复生之。发者,题之正面,尽情阐发,如春花春柳,尽态极妍。
顿宕:顿者,顿挫,文势欲行,故以一笔顿住,如忙里偷闲,急来缓受也。宕者,摇宕一笔,欲吐未吐,神脉宕漾。
点缀:点者,于题脉处点时。缀者,点染姿色,如画之有开青,女之有粉黛,布景生情,引人入胜者也。
渡接:渡者,过文也。鹤膝蜂腰,争奇在此,平弱无波,过文最忌,须如惊涛骇浪之中,满泄风帆,截江而过。接者,承接也。接上起下,或接明上意,或接开一层,最要有力。又有前意未毕,中插一意,复以后意接前意者,谓之遥接,古文多用之。
推掉:推者,援引旁意,用一笔推开,以入正意。又推进一层,推远一步,亦谓之推。掉者,掉转一笔,如舟子掉舟,神龙掉尾,转在文中,掉在文末。
省补:省者,省笔也,文恐太繁,则用笔省之,有省文省句省字之不同。如《论语》“舜亦以命禹”,将“亦以”字,省却“执中”等字;如《孟子》“河东凶亦然”,将“亦然”字,省却“移民移粟”等字,是为省笔。补者,补笔也,题中所无,又似题中所有,故用补出,或补上文,或补旁意。又文字于极忙处,两意不能并写,则先写一意,再留一意,于闲处补之,亦谓之补。
拖缴:拖者,拖下,文势未终,特以一笔拖去。或有就上拖者或有另拖一意者,所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也。缴者,缴上,文意已足,特以一笔缴转。或有缴章旨者,或有缴上文者,或有就本题作缴者。缴与掉不同,缴用实而掉用虚,缴用完题而掉系弄笔也。
插带:插者,方讲此句,而即以彼句文意穿插于内,文家之玲珑活变法也。带者,非本题紧要处,不可不写,而又不必正写,只以顺笔带过,文家之息肩法也。
锁结:锁者关锁,文势欲行,恐其太纵,则用一二语略束之。结者结束,或结一股,或结一篇,要收煞精严,题无遗漏。
○行文变化
文诀既定,则变化易知。夫小题有单句者,有双句者,有截上截下者,有短搭长搭者,有旁引曲喻者。理致题,则观其法脉;辩难题,则观其议论;典制题,则以博雅为工;记事题,则以磊落见致。题本枯窘,我出之以波澜;题近粗俗,我运之以风雅;题既虚缩,非顿宕无以宽局势;题既板实,非翻跌无以活文机。映带串插,搭题之胜概也;详略呼应,长题之能事也。若夫题正者利用反,题抑者利用扬,题纤者宜发宏论,题顺者宜用逆势。似此之类,未易悉数,孰谓小题可一概论哉?然而同一操觚,而工拙顿殊者何也?命意同而取径异也。盖小题所最忌者:一曰枯寂,枯木寒鸦,不如千红万绿也;一曰深晦,兰生谷底,不如芝产形庭也,一曰质实,闾阎扑地,不如海市蜃楼也;一曰涩滞,寒蛩唧唧,不如流莺百啭也;一曰径遂,通衢大路,不如横峰侧岭也;一曰方幅长枪大剑,不如短兵相接也。是故理欲其正,气欲其醇,意欲其新,词欲其鲜,笔欲其转,机欲其灵,布格欲其紧密,文澜欲其层叠。由是而平奇浓淡,长短整散,各因其性之所近,与其情之所好,又宁一律之拘哉?
○书法(书法宜精,故亦附记于此)
身法。
凡作书,肩背宜直,胸宜去桌三寸许,面宜去背三寸许。
手法。
要指实掌虚,以大指推出,食指压下,中指钩入,小指衬,无名指抬起,执笔宜紧,竖笔宜直。
把笔四要
虚(手指心不近掌)。
圆(作背圆)。
正(笔管正)。
紧(手指贴笔紧实)。
作字四法
横清竖直(横宜细,竖宜粗)。
少粗多密(画字少,宜粗;画字多,宜密)。
勾短点圆(勾宜短,点宜圆)。
空匀横直(空白宜匀,横路宜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