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正能量,让我们不愿意看见失败
复原力是我们从挫败中反弹与成长的能力,但首先,我们需要“看见”挫败。
几年前,我读到了一份“失败简历”。美国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内斯·豪斯霍费尔(Johannes Haushofer)博士,在网络上放了他的“失败简历”。在这份失败简历中,他列出了求学过程中所有拒绝他的学校、找工作时所有拒绝他的单位、所有没得到的奖项及奖学金、所有投稿时被拒绝的学术期刊文章,以及所有申请但没拿到的研究经费。
他在这份失败简历上写着:“我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失败了,但这些失败是隐形的。大家只看得到成功,所以我们认为别人的成功似乎轻而易举,然后认为失败是自己的问题。”他希望这份失败简历可以让大家看见失败,为大家提供一些不同观点。
学术圈并不是一个容许展现脆弱的地方,很少有人会谈论失败,大家都是“假装你都会,直到你真的办到”(英文有一句话叫作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所以我非常感激豪斯霍费尔教授愿意公开展示他的失败简历,让大家看见他的失败。
现在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有一份公开展示的简历──你的社交网站。在这份“简历”上,你可以放上所有想展示的东西:学历、就读学校、工作职称、美丽的照片、去哪里旅游、吃了哪些美食、和哪些人聚会、感情多甜蜜、人生有哪些成就等等。
每天,我们在社交网站上看着一份又一份亮丽的简历,这些光鲜亮丽的简历,让我们看不见真实的人生其实充满着挣扎与逆境。于是,你认为当自己过得不好时,就是自己有问题。
而当我们无法真正去面对挫败与逆境时,就无法从中成长与学习。
当我们开始隐藏挣扎与挫败
我们活在一个非常强调成功、正向和快乐的社会,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正能量”励志语句,像是“往正面想”“你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永不放弃”“要感激”“要看见每一件事情的光明面”……
当然,要快乐没有不好,我自己也很喜欢读这些励志语,这些句子偶尔也会给我一些动力,帮助我继续往前走。这些励志语说得也都没有错──能够让自己去感激拥有的一切、能够在每一次挫败中看见可以学习的地方、可以看见光明面,这些都是一个人拥有很强的复原力的特征。
但是,当“要正向、快乐”变成唯一的追求时,就会让人不敢直面内心真实的感受。就像是我们拿着励志语丢向正处在痛楚中的人,让他们赶快把负面情绪清理干净,这样反而会让许多人不敢表达内心的痛苦,不敢谈论失败,开始隐藏情绪,戴上一切都很完美的面具,甚至,在自己过得不好时,会觉得很羞愧、很自责、不敢求救。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毒性正能量”这个词,描述了过度强调“只能正向”的社会氛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性正能量”症状,请你花一点时间反思,你是否也有这些症状呢?
• 会刻意隐藏你的真实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 想推开某些情绪,像是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好难过的!”或是对于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羞愧。
• 当别人与你分享他的负面情绪或失败经历时,你试着要把他的负面情绪赶走,像是告诉他:“你已经很幸运了,可能还有更惨的状况!”
• 你会告诉别人:“好了不要再难过了。”“赶快好起来。”“想些快乐的事情就好。”“这不用这么生气吧?”“生气没有用!”
• 你在社交网站上放“励志语”贴文,然后批评那些没有这样正向思考的人。
如果你觉察到自己出现“毒性正能量”症状,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个社会不断向我们灌输要开心、要正向的观念。觉察就是改变的第一步,能够觉察到自己有这些想法与行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是我太玻璃心了吗
近年来我也常在网络上读到“玻璃心”这个词。网络上写着,玻璃心是指“一个人的心像玻璃一样易碎,用来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经不起批评指责或者嘲讽,很容易就受到打击”。
读到“玻璃心”这个词时,我觉察到心中冒出许多排斥感,心想:这不就是在加剧毒性正能量吗?
当一个人感受到痛苦时,还要怀疑自己:“我这样是不是太玻璃心了?”或者当一个人终于鼓起勇气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时,还要担心:“如果表达自己其实过得不好,别人会不会认为我太玻璃心、太经不起挫折了?”
在咨询室中,我也时常听到个案案主有这些怀疑:“我是不是太敏感了?”“我朋友说别人根本没有这个意思,是你太敏感了!”而这些质疑反而让他们更加痛苦。
如果你也这样觉得,你一点都不孤单,来自201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受试者被要求“不应该感到负面情绪”时,他们反而感觉到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因为害怕被批评为有“玻璃心”,我们更加不敢去谈论失败与挫败,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心理伤口。
用玻璃来形容人的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一个东西是玻璃制的,我们要非常小心地拿着或是存放,不小心摔了就会破裂。用玻璃来形容心,表示我们要小心翼翼不可以有任何挫败,不然心就会“碎”了。于是,许多家长努力保护孩子,不让孩子经受到任何挫折或失败。
如果用玻璃来形容易碎的心,那么毒性正能量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变成“钢铁”,怎么摔都不会坏、不会碎。但是,如同钢铁般坚硬又僵化的心,是感受不到情绪的。生命是由喜悦与痛苦共同交织而成,我们会经历快乐、激动、喜悦、难过、伤心、失望等各种情绪,而挫败与心碎这些经历,都可以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待人更温柔。当心像钢铁般坚硬时,我们就无法感受情绪,无法真实地活着。
或许我们可以抛开“易碎”或“不易碎”这样僵化的二元法来定义心智,而是改用另一种不同的角度──把心智当成锻炼肌肉一样。
你在做重量训练时,会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重量,因为肌肉锻炼需要这些阻力与压力才能强化肌肉。同样的,建立复原力,就是在锻炼你的心智肌肉,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就像是使用重训器材时再多增添的一点重量,都可以帮助你增加复原力。
建立复原力的第一步,是要能够去看见与面对挫败。但是这个充满毒性正能量、动不动批评人“玻璃心”的社会,让我们喜欢去评价正在经历失败、正在挣扎的人,让失败成为一件很可耻、大家都不愿意谈论的事情。
同样在学术圈工作,当我读到豪斯霍费尔教授所公开的“失败简历”时,我理解到原来常常被拒绝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我心里也想着,如果这个社会上有更多人愿意分享他们的挫败简历,我们又会如何看待失败、谈论挫败呢?
所以,我想要邀请你,让我们一起建立一个社会,让大家可以谈论失败、挫折与痛苦,因为当这些失败有空间存在、能够被看见,我们才有机会去靠近、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从这些失败经验中提升复原力,能够学习与成长。
你愿意去看见自己的失败简历,甚至分享自己的失败简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