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教世家及其藏经
黄天道自普明祖李宾创教以来,历经明清两朝乃至民国时期,其家族传承的嫡传法脉虽然接续七代而绝,但其教法却流布大江南北,绵延不绝。其间出现不少传教世家,刊经、抄经、布道,从而为黄天道在民间的传播奠定了广泛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降,就像其他民间教派一样,黄天道被全面取缔,绝大多数经卷或被焚毁或被查没,特别是随着教派人物的陆续离世,即便是艰难保存下来的部分经卷也渐次流失,所幸在最近几年的田野调查中,通过对教派人物特别是黄天道传教世家后人的访问,陆续发现了一批弥足珍贵的经卷文献。因此,很大程度上而言,这些经卷文献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与黄天道传教世家后人以及教派人物的精心保管是分不开的。
一 水峪口村梁台和藏经
河北省阳原县东城镇水峪口村梁氏家族世代信仰黄天道,其远祖梁尚文即所谓的梁祖,既是竹林寺的创建者,又是虔诚的黄天道道徒。清嘉庆五年(1800)青元山竹林寺施地碑云:“青元寺曰竹林 此寺创自梁祖 历有年所盖稀有之寺”。民国元年竹林寺碑记也云:“竹林寺建于明万历年间 宽平庄梁氏出资最多 故梁氏世有一人主持寺事 谓之法主”。据梁台和(1937~2011)介绍,梁氏家族原来居住在竹林寺所处青元山脚下的宽平庄,从民国时期开始陆续搬迁到水峪口等周边村庄。家里原先有族谱,后来被毁,现只剩一张谱单,从梁祖到自己这一辈,已经是第21世。父亲叫梁棁,爷爷叫梁凤全,自己和哥哥梁台普是从小随父母入道的,入道后常去庙里跟师傅念经,因为在家里自己不会念经。开始是跟着师傅念经,等自己会念了,有时也在家里念。假若大家都会念了,大伙就聚在一起念经、做会。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五月初五、十月十一日,大伙都会到竹林寺一起做会念经,有住持,念三天三夜,吃住都在庙里。当时庙里的住持和法主就是自己的爷爷梁凤全。同时透露,自己藏有家传经书一套,是哥哥梁台普去世前转交自己保存的。除经书外,还有若干灵符印信等绘图。梁台和老人告诉笔者,灵符印信等绘图是父亲生前所留,这批经卷则是当年自己的伯父梁槐读过的书,故每本经书上都写有“梁槐堂记”字样,但并非他自己抄写。同时表示,这些经卷和灵符印信均属祖传遗产,不得外传。
经查点,梁台和所藏经卷计有18册,符图20余幅,均为民国抄本或绘本,装帧方式除《利生宝忏》为经折装,开本略大以外,其余均为线装,楷书,开本为纵24厘米、横18厘米。其经卷书目如下。
1.《叩天宝偈》。
2.《利生宝忏》。
3.《寿生经》。
4.《普明佛传留叩天通宝》。
5.《普明如来遗留都斗宝赞》。
6.《古佛遗留黑虎宝赞一卷》。
7.《普明遗留(璹)印记文篆》。
8.《普明古佛遗留八牛宝赞》。
9.《普明古佛遗留修养秘诀丹经壹卷》。
10.《普明普光普静三佛遗留愿礼家乡》。
11.《佛说玉箓金书通圆天地圣宝符咒 上下》。
12.《普明古佛遗留符偈真宝》。
13.《普明古佛遗留聚宝真经》。
14.《古佛遗留末后一着青龙宝赞》。
15.《佛说遗留脚册后事》。
16.《狗龙记序共二千八年》。
17.《普明遗留聚宝护命灵符真经》。
18.《日月火风大叫九天普明宝卷》。
符图20余幅,保存状况不尽一致,大多完整。尺幅大小不一,尺幅大者纵90厘米、横58厘米,小者纵55厘米、横45厘米,每幅构图各异,内容有别,虽绘法稚拙,但却相当用心,通常被视为不传之秘,也是教内身份、地位的象征(见图1-21、图1-22)。
图1-21 符图-1
图1-22 符图-2
二 新开口村张德年藏经
万全县新开口村张德年(1926年生)18岁随父母加入某教派,后升为坛主,自认为黄天道和该教派的分别不很严格,互相参与,交流密切,教义上也有共同点。平时与黄天道信徒多有交往,互称道友,加之其亲友中多有黄天道信徒,因此对黄天道的情况非常熟悉。据称,张德年家藏有黄天道经书及三张符印,是他的一个信仰黄天道的亲友临终前所留,嘱其代为保管。同时张德年先生本人也亲自抄录过25本黄天道经卷。现将张德年藏经书目开列于下。
1.《普明遗留灵符文花手卷》,民国抄本,线装,纵26厘米×横18厘米。
2.《还源祖莲宗宝卷》,民国二十八年抄本,线装,纵23厘米×横14厘米。
3.《普明古佛遗留末后定劫经》,民国抄本,毛装,纵21厘米×横21厘米。
4.《普明如来家书宝卷 上下》,民国抄本,线装,纵26厘米×横14厘米。有破损、水渍。
5.《圣贤遗留道书一册》,民国抄本,线装,纵26厘米×横14厘米。有破损、水渍、老化。
6.《普明遗留(璹)印记文篆》,民国抄本,毛装,纵21厘米×横21厘米。
7.《普明如来遗留灵符真宝》,民国抄本,线装,纵27厘米×横14厘米。边缘破损絮化。
8.《普明古佛遗留真武宝赞》,民国抄本,线装,纵27厘米×横14厘米。有破损。
9.《普明古佛遗留透天宝赞》,民国抄本,毛装,纵21厘米×横21厘米。
10.《普明古佛遗留手卷真宝》,民国抄本,毛装,纵21厘米×横21厘米。
11.《玉历宝钞》,民国抄本,线装。通行本。
12.《觉世宥罪天尊赦罪宝忏诵本》,民国刻本,线装,纵19厘米×横13厘米。
13.《高王观音经》,民国刻本,线装,纵19厘米×横13厘米。通行本。
14.《白虎宝赞》,民国抄本,线装,纵27厘米×横14厘米。
15.《十二圆觉》,清光绪六年刻本,线装,纵22厘米×横14厘米。通行本。
16.《血盆经》,民国抄本,线装,纵23厘米×横14厘米。有破损。
17.《文昌帝君阴骘文注解》,刻本。通行本。
18.《古佛遗留九阳玄文 罗凭偈 二十四气牌号 二十四照 降魔杵 灵符手卷 原籍 四时六候牌号 照妖镜 斩妖剑 缚妖索》,民国戊辰年合抄本,线装,纵31厘米×横17厘米。
19.《金刚经通俗集义》,刻本,线装。通行本。
20.《伯牙抚琴册》,民国抄本,线装。
21.《虎眼禅师传留唱经 上下》,张德年自抄本,线装。
22.《普光四维圆觉宝卷 上下》,张德年自抄本,线装。
23.《佛说普通如来百宝诸文宝卷 上下》,张德年自抄本,线装。
24.《推背图》,张德年自抄本,线装。通行本。
25.《相理衡真》,刻本。通行本。
另外藏有纸符三张(见图1-23、图1-24)。
图1-23 符图-3
图1-24 符图-4
三 暖店堡村李风云藏经
李风云老人,1929年生,万全县孔家庄镇暖店堡村人。据介绍,她的老伴叫王子祥,1917年出生,是个中医,75岁那年去世,一辈子吃素。公公叫王崇善,光绪十二年(1886)生人,1943年去世。婆婆王赵氏则是赵家梁村赵尔理的亲妹妹,都是吃素的善人。自己是在17岁时随父母入的道。原先家里有很多经卷,“文革”时被烧掉不少,现在所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据李世瑜当年的调查可知,赵尔理的父亲赵进有信仰黄天道是在光绪十九年(1893),后来赵尔理接续法传、继续行医传教,并捐地建庙。王崇善不仅是赵尔理的妹夫,也是同道,且一生热衷于抄经刊卷,据说其所抄经书有上百种。因此,李风云老人所收藏部分经卷中,除少量传世本和王献云、王子祥兄弟手抄本以外,大部分抄本出自王崇善之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藏经中,绢质或布质的手卷,即横幅长卷这种传统卷轴装形式的经书,不仅年代久远,尺幅巨大,且保存完好,墨色如新,图文并茂,堪称精品。现将这批藏经名目开列如下。
1.《朝阳古佛老爷遗留末后文华手卷》,清乾隆二十九年抄本,横幅长卷,布质,纵42.2厘米×横1204厘米,引首题“朝阳老爷遗留文花手卷”,卷中彩绘朱砂符印插图。
2.《灵符手卷》,清乾隆三十二年抄本,横幅长卷,绢质,纵39.5厘米×横635厘米,卷中彩绘朱砂符印插图,泥金楷书。
3.《普明遗留灵符文花手卷》,清抄本,横幅长卷,绢质,纵37厘米×横1289厘米,卷中彩绘朱砂符印插图。又有张德年藏民国七年抄本,纸质,线装,纵28厘米×横15厘米,又题《弥勒飞符印图》《弥勒尊手卷文华灵符》。
4.《七祖罗凭收元宝偈》,清乾隆五十九年抄本,横幅长卷,绢质,纵39厘米×横631厘米,卷中彩绘朱砂符印插图。
5.《普明遗留七家手卷合同》,清抄本,横幅长卷,绢质,纵38厘米×横808厘米,卷中彩绘朱砂符印插图。
6.《普明佛遗留末后一着灵符手卷神咒》,清抄本,横幅长卷,绢质,纵37厘米×横531厘米,卷中彩绘十二道灵符插图。又有张德年藏民国十七年抄本,线装,纵31厘米×横17厘米,与其他经卷合抄一册。
7.《普明古佛遗留白华玉篆之图》,清抄本,横幅长卷,绢质,纵38厘米×横651厘米,卷中彩绘朱砂符印插图。
8.《古佛遗留先天文榜》,清抄本,横幅长卷,绢质,纵38厘米×横514厘米,卷中彩绘插图2幅,尺幅分别为纵33厘米×横82厘米与纵33厘米×横220厘米。
9.《普明古佛三期普渡》,卷首又题《三期普渡丹书》,民国十七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11折,楷书,插图3幅。其内容与后来题为《三教应劫总观通书》《冬(东)明历》《透天机》等经书内容基本一致,应该系同卷异名或一卷多名。换言之,《三期普渡丹书》很可能是黄天道之后,王森所创东大乘教,即明代闻香教与清代清茶门教之《三教应劫总观通书》的基本来源或母本。
10.《蕴空明宝透玲真经》(上册),清刻本,经折装,纵38厘米×横13厘米,共84折,楷书,插图2幅。
11.《透玲圆觉华严真经》,清刻本,经折装,纵38厘米×横13厘米,共76折,楷书,插图2幅。有破损。
12.《清净无为妙道真经宝忏》,清康熙丙寅刻本,经折装,纵38厘米×横13厘米,共152折,楷书,插图4幅。
13.《普明定劫护坛真经宝卷躲劫真宝归家》,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40折,楷书,插图1幅。
14.《周祖传普明指诀》,民国二十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70折,楷书,插图3幅。
15.《普光四维圆觉宝卷 上》,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58折,楷书,插图2幅。
16.《佛说西来意返唱经》,民国二十三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41折,楷书,插图2幅,有破损。
17.《普明老祖遗留悟道篇》,民国丙寅年(1926)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04折,楷书,插图3幅。
18.《乘舟得路证道了心宝卷下》,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210折,楷书,插图4幅。
19.《朝阳遗留九甲灵文宝卷 中册》,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66折,楷书,插图3幅。
20.《太阳登殿日时默诀 后附路粮米》,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5折,楷书,插图2幅。
21.《混源道德金丹龟灵古月宝卷》上下两册,民国十九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347折,楷书,插图7幅。
22.《普明无为了义宝卷 中册》,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21折,楷书,插图1幅。有破损。
23.《朝阳古佛遗留三佛脚册末劫了言唱经卷 中》,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80折,楷书,卷首扉画1幅,跨页,纵31厘米×横88厘米。有破损。
24.《古佛遗留三极九甲天盘偈》,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50折,楷书,插图4幅。
25.《普明古佛遗留末后一着扣天真宝》,民国壬戌年(1922)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08折,楷书。
26.《大明诚意伯刘伯温先生遗留搜天宝鉴》,民国三十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89折,楷书。
27.《朝阳遗留九甲灵文宝卷 上下册》,民国十六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267折,楷书,插图6幅。
28.《云外青霄显明直指宝卷 上》,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89折,楷书,插图3幅。
29.《佛说玉液还丹捷径真经口诀》,民国己未年(1919)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72折,楷书。有破损。
30.《普明古佛遗留开示愿簿 卷一》,民国抄本,毛装,纵22厘米×横10厘米,共8页,楷书。
31.《古佛遗留青龙宝赞》,民国八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63折,插图1幅。有破损。
32.《普明遗留八牛宝赞》,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62折,楷书。有破损。
33.《黄天救度拔亡宝忏》,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45折,楷书,插图3幅。有破损。
34.《省悟家庭 打药理》,民国十三年蒋永湛抄本,线装,纵9.5厘米×横7厘米,共12页,楷书。
35.《观世音普门品经》,20世纪中后期王献云抄本,线装,纵13厘米×横10厘米,楷书。通行本。
36.《谷雨十点》,20世纪中后期王献云抄本,毛装,纵9.5厘米×横7厘米,共8页,楷书。
37.《了义卷宝卷》,抄本,线装,纵22厘米×横11厘米,楷书。有缺损。
38.《关圣帝君觉世经直讲》,抄本,线装,纵21厘米×横13厘米,楷书。通行本。
39.《五瘟文表 复初会志》,抄本,线装,纵26厘米×横13厘米,楷书。有破损。
40.《普明老祖遗留悟道篇》,又题《长阳老爷遗留悟道篇》,抄本毛装,纵22厘米×横22厘米,楷书。有破损。
41.《四季八节文表 上下》,民国抄本,线装,纵25厘米×横15厘米,楷书。
42.《普明古佛遗留修养秘诀一卷》,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26折,插图2幅,楷书。有破损。
43.书名不详,乾隆岁次壬子年癸卯月上旬吉日高昌书,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楷书。有破损。
44.《佛说普光四维圆觉宝卷 中册》,民国丁卯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59折,楷书,插图3幅。有破损。
45.《佛说清心戒赌文洗心论》,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37折,楷书,插图1幅。有破损。
46.《普明古佛遗留天门宝卷》,民国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52折,楷书,插图4幅。有破损。
47.《普明古佛遗留收元宝赞》,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62折,楷书,插图1幅。有破损。
48.《普明遗留末后定劫经》(佛说定劫经、佛说照贤经、佛说聚宝经、佛说应劫经、照仙炉经、金莲会神经等合抄一册),民国十六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35折,楷书,插图3幅。有破损。
49.《普明遗留璹印记文篆》,民国三十年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42折,楷书,插图1幅。
50.《九祖遗留收元罗凭宝偈》,民国十一年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37折,楷书,插图3幅。有破损。
51.《佛说普明无为了义宝卷序》,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106折,楷书,插图1幅。
52.《混源道德金丹龟灵古月宝卷 上下》,1966年王子祥抄本,线装,纵14厘米×横10厘米,楷书。
53.《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抄本,经折装,纵22厘米×横9厘米,楷书。有破损。通行本。
54.《静休斋志》,民国三十二年王子祥抄本,毛装,纵13厘米×横10厘米,共16页,楷书。有破损。
55.《佛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86折,楷书。有破损。
56.《蕴空明宝真经》,抄本,经折装,纵13厘米×横4.5厘米,共5折,楷书。
57.《清净无为妙道真经宝忏》,抄本,经折装,纵15.5厘米×横5.5厘米,楷书。
58.《清静妙法莲华真经》,抄本,线装,纵13厘米×横4.5厘米,楷书。
59.《佛说三月火候利生宝偈》,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14厘米×横6厘米,共39折,楷书。
60.《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抄本,线装,纵13厘米×横5厘米,楷书。
61.《普明遗留周天火候金丹密指心印妙诀一卷》,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53折,楷书,插图3幅。
62.《文昌帝君阴骘文注证》,刻本,线装,书皮有王子祥题签“文昌帝君阴骘文注证 燹后幸存”字样。通行本。
63.《三佛正劫识宝九精八怪照妖镜妙偈》,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24折。有破损。
64.《寒山石德留呼吸静功要诀 附十二段锦》,民国王崇善抄本,经折装,纵31厘米×横11厘米,共39折,楷书,插图3幅。
此外,尚有纸质和绢质灵符印信等绘图20余张,其中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见图1-25、图1-26)。
图1-25 符图-5
图1-26 符图-6
无疑,黄天道经卷特别是灵符、咒语、法印、手卷、令牌、合同、圣号等真宝的发现,不仅大大丰富了黄天道经卷文献资料群,而且对于重新认识黄天道在民间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探讨黄天道的组织形态和结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有理由相信,符印、手卷等所谓黄天道的真宝圣物,对于民间社会而言,较之单纯的经卷文字,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其具象神秘,不仅是宗教权威及其来源合法性的神圣体现,而且是维持教内秩序、凝聚信众的重要手段,当然更是同教的信物,在信众心目中,它既是现世避劫消灾的护身符,又是来世通达极乐世界的凭证。
[1] 路联逵、任守恭主修《万全县志》卷七,察哈尔省万全县编修馆编印,1934,第46页。
[2] 赵俊:《万全城的庙宇及庙事活动》,万全县政协《万全县文史资料》第三辑,1990。
[3] 王金城:《封建会道门在万全县的组织情况》,万全县政协《万全县文史资料》第三辑。
[4] 秦万选:《洗马林镇史实节录》,万全县政协《万全县文史资料》第三辑。
[5] 《明史·地理志一》卷40,中华书局,1984,第902页。
[6] 李泰棻总纂,刘志鸿主修《阳原县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北省阳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重印,刘志河标点,1986,第239页。
[7] 李泰棻总纂,刘志鸿主修《阳原县志》,第240页。
[8] 李泰棻总纂,刘志鸿主修《阳原县志》,第229页。
[9] 李泰棻总纂,刘志鸿主修《阳原县志》,第230~231页。
[10] 景左纲修,张镜渊纂《察哈尔〈怀安县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印本,台北,学生书局,1967,第56页。
[11] 景左纲修,张镜渊纂《察哈尔〈怀安县志〉》,第282页。
[12] 李泰棻总纂,刘志鸿主修《阳原县志》,第301~302页。
[13] 李泰棻总纂,刘志鸿主修《阳原县志》,第32页。
[14] 阳原县编纂委员会编《阳原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5] 陈贵主编《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张家口各异的古寺庙》,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第135、136页。
[16] 陈贵主编《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张家口各异的古寺庙》,第137页。
[17] 陈贵主编《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张家口各异的古寺庙》,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