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贸易的经济学解释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跨国资本的流动,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使得社会文化、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高科技产业与生产服务业之外的第三大新时代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经济化正逐渐成为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主流,国际文化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战略意义日益显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各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26%,其中,美国最高,达11.3%,韩国、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俄罗斯均超过6%。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16年仅为4.14%,与“文化大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文化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加,文化贸易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包含经济层面的意义,还包含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含义。在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振兴文化产业各项举措的引领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对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作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路线图,指出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需要以具体项目的形式作为传递输出的渠道,为我国大力发展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表明我国在下一阶段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战略取向,并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化产业的改革创新、优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方向性问题。

文化贸易传递着具有不同文化特征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对于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整体效应。20世纪末以来,国际文化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相互交织,文化服务、知识版权、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占现代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大,同时,文化贸易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一方面,国际文化贸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世界各国需要通过文化的柔性沟通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另一方面,国际文化贸易需要以世界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深受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拉动。文化贸易的经济效应加快了经济学界对文化资本的肯定,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研究将文化资本作为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认为其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竞争的大趋势下,文化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力以及影响力上要比单一的文化产品贸易大很多。然而,我国文化出口产业链较为低端、产品结构不完整、企业专注于国内市场使我国文化贸易的国际影响力较小。为了推动我国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文化贸易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状况进行充分研究,并对我国的文化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准确的把握。同时,系统地研究世界主要文化贸易大国的特点,探索我国文化出口贸易的新机制,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本书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从经济学的视角构建文化贸易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本部分将从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消费以及市场原理进行解释,同时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经济学特殊性加以说明。另外,本书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文化贸易的适用性,从不同国际贸易理论的维度对国际文化贸易加以说明,为解释文化贸易寻找最有力的贸易理论支持。

第二,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文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从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到文化贸易特征及结构等进行全面梳理,得出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演变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在文化贸易的视角下,就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研究对策,指出文化贸易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变革、产业升级、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合理,产业创新不足,产业内向化、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尽可能依托文化贸易完成民族文化产业的升级和战略转向。

第四,各国文化贸易竞争力比较。通过横向比较研究世界主要的文化贸易大国美国、欧洲三国(英、法、德)、东亚三国(中、日、韩)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出口竞争力,分析文化贸易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竞争力差别,指出我国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